結構性去槓桿將繼續穩步推進
「年中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系列報道
自2015年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針以來,去槓桿成為宏觀層面的一大趨勢。數據顯示,2017年槓桿率比2016年高2.4個百分點,增幅比2012年至2016年槓桿率年均增幅低10.9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在強監管背景下,去槓桿進一步快速見效。2018年一季度槓桿率比2017年高0.9個百分點,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個百分點。
有分析人士認為,當下,去槓桿尤其是結構性去槓桿的效果開始顯現,雖然市場有違約事件出現,但不能影響去槓桿的整體趨勢,應在防風險的前提下,保持這一方向和節奏。
一
去槓桿效果顯現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77.02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比上月末下降0.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低。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902億元。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表示,融資收縮是伴隨著實體經濟去槓桿過程發生的現象,適度的融資收縮並不會對經濟增速產生很大影響,但也要把握好度。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委託貸款減少8008億元,同比多減1.4萬億元;信託貸款減少1863億元,同比多減1.5萬億元。
這無疑反映出,在強監管背景下,去槓桿的政策效應正在逐步發揮。銀行機構通過壓縮通道和表外業務、推動結構性去槓桿,騰挪出了更多的信貸規模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從數據可以直觀看出,去槓桿是通過影子銀行體系的清理實現的。幾個月以來,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表外業務同比均為負增長,隨著表外業務回歸表內,銀行表內貸款佔比不斷提高,成為社會融資的絕對主力。
在總體槓桿率得到控制的同時,結構優化不斷顯現。此前,央行在《2018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將貨幣政策核心表述為「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這被市場解讀為「結構性去槓桿成為當前政策的重要方向」。
二
債轉股速度加快
與此同時,以去槓桿為目的的債轉股迎來重要發展階段。6月29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旨在主動針對正常類貸款債轉股,通過調整存量負債,使防風險的關口前移,從而更加有效地防範企業債務風險,降低企業債務槓桿率。
截至2018年6月末,中央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6%,比年初下降了0.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7月12日,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資委重點管控的企業平均負債率同比下降了3.3個百分點。此外,18家企業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債轉股,簽訂框架協議5000億元左右,現在落地已經超過2000億元,這也推動了負債率明顯下降。
市場化債轉股對於降低企業的負債率、緩解流動性困境有明顯效果。建設銀行近日發布的消息顯示,通過2017年年報來看,該行實施債轉股的16家被投企業中,14家企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下降幅度在3%以內的有5家,下降幅度在3%至5%以內的有3家,下降幅度在5%以上的有6家。其中,11家被投企業凈利潤均有較大幅度增長,5家企業實現了扭虧為盈,13家被投企業的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大幅度提升。
三
槓桿率穩中有降
「過去一個時期,我國槓桿率增長較快,與我國儲蓄主體與投資主體不匹配、權益融資比重偏低、貨幣化進程和金融深化較快、國有企業和平台公司曾一定程度上承擔政府職能等因素有關。」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認為,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上述推升槓桿率的因素正在出現重要變化。
具體表現為:
一是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多地關注就業、企業盈利、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等指標,不能再通過人為抬高槓桿率追求過高的增長速度,這將在宏觀上帶動槓桿率下行。
二是我國商品和要素領域的貨幣化程度已經較高,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城鎮化進程趨緩,貨幣化過程也將減速,在槓桿率上會有所顯現。
三是金融監管加強,金融市場逐步完善,影子銀行等導致槓桿率上升的狀況將會有較大改變。
四是地方政府債務約束加強,特別是對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的清理、整頓和規範力度加大。
五是去產能取得重要進展,供求缺口收縮,企業盈利能力和可持續性增強。
劉世錦表示,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我國槓桿率將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
記者:張末冬
編輯:趙乘鋒
※互金專項整治成果斐然 監管長效機制加速建立
※美國加征關稅對我國經濟影響有限中國將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步伐
TAG: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