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家族曾一手掌握福州命脈,與漢代皇族同源!

這個家族曾一手掌握福州命脈,與漢代皇族同源!

原標題:這個家族曾一手掌握福州命脈,與漢代皇族同源!


「解放前,福州有三座最高的家族,一座是烏塔,一座是白塔,另一座便是劉家的煙囪」,關於劉氏家族的光榮過往,這也許是福州城裡流傳最廣的記憶。



1915年建成的福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其中的發電廠煙囪被不少福州人認為是烏塔和白塔之後的「第三塔


雖然只有上了年紀的福州老人依稀記得那個曾經在傍晚燈光耀眼、通過一個連著電線的方盒子可以傳出人聲的宮巷大戶,但透過代代相傳下來的零星描述,這個家族的繁盛與興旺仍然遮掩不住。

家族最初的奠基人「劉齊銜」


福州宮巷14號,如今是修繕一新的劉齊銜故居,十年前還是一棟並不起眼的老宅。


對於大多數來福州的旅遊者來說,這樣一棟老宅遠不如三坊七巷裡其他名人故居那樣有吸引力。這並不奇怪,一來戰亂時期的輿論中心永遠只是順道或逆道的革命者,劉齊銜雖然位至巡撫,但並未經歷太大的朝廷動蕩,頂多是個富貴官宦;二來修繕前的老宅被住在裡面的劉氏後人加進了玻璃、西餐桌這樣的現代元素,打理得頗為舒適,但曾經闊氣的八進大宅已經只剩兩進的舊院,後面一進保存著雕花憑欄的古屋、精緻園林的小院也早已荒廢,看不到舊時榮光。


屋子的第一任主人劉齊銜,是林則徐長婿。1837年,17歲的林則徐大女兒塵譚嫁入劉家。當時的劉齊銜還只是一介書生,四年後,才與其兄同榜中進士。事實證明,林則徐在選女婿方面還頗有眼光。戶部主事、湖北德安知府、襄陽知府、漢陽知府、陝西督糧道、陝西布政使兼按察使、浙江按察使署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撫,這是他之後20多年時間裡歷任的官位。雖然國力每況愈下,末世皇朝日顯衰敗枯萎之象,劉齊銜仕途前程卻綢緞般徐徐鋪展。


據傳,為官的20多年間,劉齊銜從官場上共獲得俸祿達十萬銀元。這筆不菲的官場收入被後人看成是之後「電光劉」發家的原始資本,但實際上,相比較於整個劉氏家族傳襲下來的家產,這隻能算是其中的小部分。劉家的始祖原籍河北省大名府龍山鎮,明宣德三年遷來福州。劉家自始祖起歷代為官,到第十代因明朝滅亡而從商。自第十二代起又棄商為官。劉齊銜早年父母雙亡,由伯父劉家鎮教養。劉家鎮也在朝廷做官,俸祿相當豐厚,別號「劉百萬」。



位於光祿坊的劉家大宅


而宮巷的房屋不過是劉氏龐大家產中相當小的一部分,福州光祿坊10-14號的幾棟宅院、城內兩座典當鋪房屋、閩侯縣科貢鄉、福州北門、雷鋒山、石倉等處的幾百畝田地都在劉齊銜名下。此外,他還在福州經營著德成、即成、復成三件典當鋪。


除了原始資本之外,劉家先祖留給後人的最大財富是商人基因。為官期間,劉齊銜將這些陸續寄回家中,再轉化為高利貸資本和土地資本,在流通中獲得高額利潤。雖然這種生財之道在之後被批評為剝削,但不可否認,劉齊銜在理財上卻有過人之處,這種思維影響了劉家後代。


「電光劉」的發展和鼎盛

清末的劉氏家族不僅有錢,而且人丁興旺。單是劉齊銜這一支就有七個兒子,除次子劉學恂外,六人出國念書,而將劉齊銜的家產直接經營成「電光劉」發家資本的,正是劉學恂。


也許是因為常年與父親相處,劉學恂的理財思路與劉齊銜幾乎如出一轍,擅長錢生錢。1878年,劉齊銜死後的第二年,劉學恂就利用家裡的余錢和靠那些房產收來的收入一萬元作為資本,開設了著名的天泉錢莊。據說當時天泉錢莊所發出的銀票在長樂、連江一帶都可以通用,很受市場歡迎,最多是出票額高達13萬元左右,在市場上的信用一度超過國家銀行發行的紙幣。由於天泉錢莊的開設,劉家的典當鋪不僅可以得到充分的周轉資金,還可以做許多無本錢的高利貸生意。據資料記載,天泉錢莊從開辦到1891年的13年間,獲利達15000元左右,是原始資本的一倍半。


19世紀80年代以後,外國資本在中國經營的工業快速發展。工業的高額利潤打動了在廣東做官的劉學慰,這種間接的吸引力繼而影響了蟄居在家的劉學恂。



福州電氣公司建成的蒸汽發電機組


1890年,劉學恂就利用管理家產的方便,除自己出資一部分和向外挪借款項外,用公房款項彙集起來創辦了一家糖廠。但是因為技術落後,自己又不懂技術,福州第一家糖廠不久便停業了。


1893年,他又將糖廠的廠房改為倉庫,囤放紙張,改營紙業。然而,不久又遭遇火災,所以原糖廠的機件設備和紙張存貨全部燒毀,損失慘重。


短暫幾年中的兩次失敗,也許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冒險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結果在情理中,過程卻極具戲劇性。從那以後,這個喜歡冒險的投資者安靜了很多,沒再繼續工業的資本遊戲,但這並不妨礙他的孩子在這條充滿誘惑的路上前行。他的失敗經歷則成了一次偉大嘗試,拉開劉家工業發家史的序幕。


一個迅速成長的神話


距離糖廠失敗十餘年後,留洋回國的劉家子弟開始商量著該做些什麼。這些對外面的新鮮事物充滿興趣的年輕人在一次家庭會議上達成共識——創辦電氣公司,在他們看來,沒有電不可能有民族工業的立足和發展。

1910年,劉家民族工業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關鍵性年份。劉氏民族工業集團中第一家企業——福州電氣公司創辦。


1910年的中國並非和平盛世,但戰亂的世態卻為包括劉家在內的眾多中國民族資本家提供了一次快速發展的機會。甲午戰爭失敗,洋務運動破產,管辦企業對商業企業的壓迫放鬆,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入侵,中國民族工業的確在夾縫中獲得了一個舞台。相比之下,因為福建並非帝國主義投資的重點區域,福建的民族工業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只是,從這之後,中國所處的便是一個列強侵略、軍閥混戰的時代,中國的民族資本家們猶如戲子,需要八面玲瓏,周旋於封建軍閥、地方官吏、帝國主義勢力之間,爭取出場和唱主角的機會。


劉家兄弟的過人商業性格,足以支撐其在這複雜的官場、商城上遊刃有餘,而福州電氣公司的創建就可見一斑。那一年,劉崇倫剛從日本完成電氣專業學習回國。這個對日本的先進企業頗有研究的年輕人開始在福州城裡尋找機會。老天的確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不久,他就發現了一家名為耀華的電燈公司。耀華是福州當時僅有的兩家電燈公司之一,只是,經營半年,因為營業虧損、資金短缺、廠內設備簡陋、技術落後,耀華電燈廠面臨各種困難。而另一家文明電廠,雖然已經經過福州府的批准,但還沒有開始具體執行。


得到這個消息後,劉崇倫開始和幾個兄弟商量著憑藉劉家在政治、經濟上的勢力,收購耀華,取代其在福州電氣事業上的位置。不久,劉家兄弟一方面通過當時的福州府官員、警局總辦陸子良出令,借口耀華尚未登記、文明廠僅取得福州府批准目前狀態均為非法,強迫他們停止經營;一方面由劉崇偉出面集資8000元,承接了耀華電燈廠的財產,成立福州電氣公司。



「電光劉」一家


劉家集團的組建,速度驚人。


創辦福州電氣公司之後,劉家兄弟很快又將目光鎖定另一個新興行業——電話,劉家希望掌控福州的整個電氣事業。


福州設置電話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光緒三十年,官廳方面設立電話機器總督衙門,只是規模太小,電話號碼不過百餘號。民國成立,政府有意將電話移歸民辦。政府關係靈通的劉家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移歸機會。不久,劉家就接手了前清官辦電話,並在1912年末改組定名為福建電話股份有限公司,由劉崇偉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從電話公司開始,劉家兄弟以平均一年增開一兩家企業的速度發展,這些企業多數為福州電氣公司的附屬企業,為電氣公司的發展提供原料與市場。


1920年劉家集團已經形成一條相當完整的產業鏈。


1914年,附屬修理廠設立,設立目的在於使用電氣公司本身和用戶機件和馬達能自己修理。


1918年底,劉家兄弟創辦了除電氣公司、電話公司之外的第三家獨立性企業——梨山煤礦公司。煤礦公司的成立同樣是為電氣公司服務。在此之前,電氣公司發電需要的燃料煤炭多半來自台灣,價格昂貴,自己解決燃料不失為控制成本的好辦法。


為了推銷電力,劉家集團從1917年起,陸續成立了製冰廠、福州油廠、建興鋸木廠、玻璃廠、精米廠、煉糖廠;為了解決用戶購買電料的困難,於1920年開設大用電料行和同光電行;為了擴展業務,又於1922年設立了福清電燈分公司和連(江)琯(頭)電燈分公司;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還曾在城內和南台設立存款處,吸收社會遊資;為了降低運費,劉崇偉和劉崇仁兩兄弟於1927年合資組建「劉正記」輪胎行,主要業務便是替電氣公司從台灣運煤來閩。


在劉家集團中,福州電氣公司的角色有些像蜘蛛,迅速將網線布向了更遠的地方。


1911年10月,剛成立的福州電氣公司的電燈用戶還只是234戶;到了1924年,整個福州城已經有11743戶人家在使用電氣公司的電燈。



「在那個時候的福州,劉家兄弟不是最有錢的,但也許是最有投資眼光與膽識的」事實的確如此,野心也許是劉氏兄弟最具魅力的商業性格。在劉氏集團的逐步形成中,這種野心如同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激發著劉氏兄弟的其他商業基因,推動這個家族企業集團一步步走向壟斷。


20世紀初的福州,即使是擁有巨額資本的羅勉候、黃瞻鰲、尤恆盛三大戶,也都只是投資商業、錢莊、當鋪等。這幾近空白的市場對看中公告事業的劉家兄弟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此外,劉家兄弟子侄多留學國外,學到了一套現代工業技術。留學日本的劉崇倫效仿日本三井集團,掌握了當時資本主義的最新組織——股份公司的組織管理技能。三井集團的綜合商社是圍繞全套完整產業鏈而構造,目的是使整個產業協調統一發展。劉氏集團和這套管理技能相對應的,是一整套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在具體的管理方式上,不難發現世界500強企業成功經驗的影子。這些讓劉氏集團在當時現代工業並不發達的福建,獲得壟斷地位。


這家近百年前的家族企業的一些做法,現在看來也讓人驚嘆。據說,電氣公司對中上層幹部在中午有提供工作午餐的制度,這種午餐的質量十分講究,每人一個月要花近百元,而當時一個工人一個月的伙食費也不過五六元。大家在午餐時暢所欲言,劉崇倫則利用這個機會,邊了解情況,邊解決問題。另外一件事情則成為當時廣泛流傳於集團員工和福州坊巷間的談資:劉崇倫有個年輕漂亮的愛妾被公司中一個外籍員工誘走,劉說他們年齡相近,戀愛是人之常情,還派人送去一筆錢維持生活。


據聞電氣公司還有制度,每年年終給幹部和工人發紅包,紅包內有的附有評語,但都是保密的,誰泄密,誰的紅包就將被取消。



福州電氣公司發行的股票


當時的劉家與封建官僚、帝國主義勢力的良好關係,成為一種隱形生產力。


政客和商人從來都不回絕對地劃清界限。劉家憑藉良好的政治關係創辦了一系列企業,而企業的創辦也使劉家以企業家的面貌出現,這面貌就像跳板,為他們爭取了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有資料記載,這一時期中曾任省長的汪聲齡、胡瑞霖,督軍李厚基,省防司令李生春等都是劉家的常客。


帝國主義列強是當時劉家兄弟需要打理的另一重要關係。對於商人而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劉家兄弟是這條商城生產法則的完美領悟者,亦是嚴格執行者。劉家一方面和日本三井洋行做生意,通過生意往來穩定與日本人的交往,一方面同樣以經商名義,尋找美英列強的支持。 這是劉家民族工業發展的大幕拉開後,劉家兄弟唱的最好的一段戲。同行、官僚、列強僅是做了配角,嬉笑怒罵,最終只是配合了劉家兄弟的商業大戲。


盛極而衰的「電光劉


而1927年被看成是劉家集團劫難的開始。1927年以後,國民黨勢力逐漸加強對福建的統治,四大家族勢力也在這個東南沿海省份逐漸加強,加上時局動蕩不安。戰亂頻繁和當地的封建勢力猖獗,這些都在打擊和摧殘著福建民族資本的發展。作為以電氣公司為主體、幾近控制著福州一半工業生產的劉氏集團不可能不受影響。

雖然還不至於成也政治,敗也政治,但政治因素的確是影響劉家企業衰敗的重要因素。此時,劉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也正在發生變化,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樣為其家族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甚至可以說是無能為力。此外,竊電、欠費和拒不付費等問題日益嚴重,軍警、特務、流氓、台灣浪人以及封建官僚士紳欠費相當嚴重,而且在一般消費者中也廣為流行。這對電氣公司來說,是一筆危機生產的損失。


外部的惡劣的經濟環境沒能為劉家集團提供任何再發展,甚至是喘息的機會。


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時間延續了七年,這七年帶給劉家集團的是,經濟不景氣、周轉更加不靈。1928年的五卅濟南慘案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福建掀起了大規模的抵制日貨活動,這對於模仿日本企業的劉氏集團來說,自然也不會是件好事。


劉家集團的各家企業以不同形式表現著衰弱:電話公司由於資本不足,資金周轉困難,營業不振;建興鋸木廠於1927年停辦;福州油廠因營業不振,在1927年電氣公司困難重重決定停止兼營各業時,宣布停辦;福清和連琯電燈公司由於地方封建勢力的膨脹,阻力重重,損失不小,於19229年相繼停業;冰廠、附屬修理廠、劉正記這三家企業,在這一時期,處境差強人意,有的獲得微弱的發展,有的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也無法挽回劉氏集團的萎縮趨勢。


1937年是劉家歷史上一個黑色年份,黑色的意義不只是天災帶來的一系列企業頹敗,更讓劉家經受打擊的是這個家族集團中的兩個核心人物的意外死亡。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不久,劉崇倫和侄子劉愛其被當時的福州特務頭子張超分別綁架致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超殺二劉」事件。


事後,劉家曾書信聯繫宋美齡,希望能為這件事討一個說法,但之後因為涉及關係複雜,亦是不了了之。當時的劉家也無法擺脫失去親人的苦悶,長時間仍在飯桌上為這兩個人留了位置,等待兩人回來。


劉氏集團的光環已經一點點逝去,而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即使是維持現狀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時,日本侵略軍已經佔領福建省的金門以及附近島嶼。1938年,南京淪陷,福州開始緊張。


1939年,敵軍飛機濫炸福州,人口及物資多向內地疏散,福州商業一片蕭條。


1941年和1944年,福州兩度淪陷,在日寇掠奪破壞下,經濟備受摧殘。禍不單行。

1939年,電氣公司連遭敵機八次轟炸。


1940年,遭遇十年不遇的大風災。凡此種種天災人禍的打擊都使電氣公司不斷遭受巨大損失,然而給公司以致命打擊的卻是國民黨的通貨膨脹和苛捐雜稅。電氣公司的老人王能超清晰地記得,他辛苦十幾年時間存下的3000元錢在那時還買不到一支香煙。


1937年7月開始,電氣公司便連年業務下降,這是電氣公司的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


1941年,電氣公司第一次出現營業虧損,從此,這家滿目瘡痍的公司以幾近滅亡的面目面前支撐。


悲情謝幕


達爾文的叢林法則適用於任何時期的商業社會,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當周圍的環境不再為劉家提供任何強大的機會時,就不僅意味著劉家集團已經失去吞食別人的機會,它還隨時可能成為其他強者的進攻目標。


1946年至1949年間,電氣公司的資金、外匯、煤炭來源問題,都因為四大家族官僚資本早已為民族工商業者布下天羅地網,一個也不能順利解決。而竊電之風變本加厲,通貨膨脹更加劇烈,物價狂漲,更給電氣公司以毀滅性的打擊。劉家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向國民黨資源委員會提出合併的要求。但實際上,合營不過是官僚資本吞併電氣公司的一個更具有親和力的幌子。合併之後福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福州電廠,管理權全部歸資委員會,劉家只作為一般股東領取股息,然而就連這六厘官息,劉家也沒有拿到。


電氣公司這家最主要的企業被官僚資本吞併後,劉氏集團內的其他企業也是日落西山、朝不保夕。劉家的電話公司,從1946年起轉入虧損,到解放前夕,已處於癱瘓狀態。其他如鐵工廠、冰廠等企業也是奄奄一息。


1953年,福州電廠實行公私合營。


1954年1月,由劉家第三代掌舵人劉洪業和劉永業擔任經理、常務董事等職的福州電話公司,成為福州市全行業第一家實行公私合營的企業。

自此,福州坊間關於「電光劉」的傳說逐漸淡去。



「電光劉」家族中的劉駿業、陳褧貞夫婦在光祿坊劉家大院東路第一進假山前留影



如今的劉家大院,景物依舊,榮光不在


今日互動:


「你聽的老故事」


(下方留言區等你來撩~)


本文由福州小魚網編輯整理髮布


資料:16個福州世家的百年家史

圖片:網路,行走坊巷間如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小魚網 的精彩文章:

TAG:福州小魚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