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貿易霸凌只會事與願違

美國貿易霸凌只會事與願違

當前中美貿易糾紛正陷入在危險的對峙之中。美國繼對5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分兩批開徵25%的關稅,並觸發中國的對等反制後,再度公布將對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

中美之間存在一定的貿易糾紛,本是正常的事情,現行的國際貿易體系為兩國提供了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在多邊框架下管控好分歧本是雙方應有的權利也是應盡的義務。遺憾的是,面對與中國等國在貿易領域的分歧,美方採取的策略卻是不願在能很好管理雙方分歧的多邊協議框架內消除分歧,而是採取單邊主義的我行我素,大玩誰先眨眼睛的遊戲,其貿易霸凌主義的底色十足。這樣做的後果,自然將是難以有效管控好雙方的分歧,使得包括中方在內的另一方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而如果當前美國與包括中國、歐盟在內的大多數貿易夥伴進行對峙,任由分歧惡化,那麼不僅將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自由貿易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對美國自身想要獲得的訴求也必將事與願違。

我們在討論中美貿易狀況時,必須承認一個客觀現實,那就是當前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是現行國際產業生態鏈下的必然結果。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中美貿易從中國加入WTO前每年的數百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發展到現在數千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恰是雙方尊重和堅持自由貿易的結果,即作為製造業大國、國際貿易大國,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有相當部分是在華外資企業產生的,這是國際資本依據比較優勢理論、根據各國不同的要素稟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這表明中國有效切入了國際產業生態鏈,並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而且當前中國在國際產業生態鏈中所扮演的角色,正促使中國積極融入國際產業生態鏈,成為國際自由貿易的捍衛者。同時,這種已然形成的國際產業生態鏈,本身就在極大地推進國際自由貿易。要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國際產業生態鏈布局,是不現實的。

面對雙方在貿易上相互依存的客觀現實,儘管美國當前對中國採取了貿易霸凌主義行為,但我們始終善意地認為這只是美國的一種貿易談判策略,自由貿易已然是雙方雷打不動的信念共識,而以合作為底色管理好分歧,找尋到合理的解決方案,才是正途。

遺憾的是,美國現在採取的貿易霸凌主義行為,儘管可能更多是一種在雙方貿易分歧中爭取有利地位的策略安排,但這種盛氣凌人的談判策略很容易將貿易談判帶入情緒化境地,導致分歧失控而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因此,解決當前的中美貿易對峙問題,用咄咄逼人的霸凌主義行為去逼人就範,是談判策略的誤用,只會增加雙方的隔閡,無益於探尋解決美國和各貿易夥伴間對峙的困局。因此當務之急是各自回到談判桌前,開誠布公地亮出分歧,管理好分歧,併合作探索使雙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而非繼續走在貿易霸凌行為的鋼絲繩上。

要有效捍衛自由貿易,管控好存在的分歧,就需要正視當前國際貿易體系所存在的扭曲問題。眾所周知,目前以WTO為主的國際貿易體系,主要規範的是國際商品和貨物貿易,且各國存在有區別的權利義務關係,而隨著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深化和經濟的日益全球化,當前基於WTO的多邊國際貿易體系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而亟須貿易秩序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進。如資本的跨國界配置與勞動力等要素在全球無法完全有效地跨國界進行資源配置,使當前的國別貿易對峙和糾紛掩蓋了資本與其他要素資源錯配的本質,近年來美國出現的「鐵鏽地帶」、社會貧富差距擴大以及中產階層規模減小等,可以說都是資本與其他要素資源跨國錯配帶來的問題。又如目前主要是對國際商品和貨物貿易的規範,而在服務和技術創新貿易方面尚存在顯著改善空間的WTO等多邊貿易體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球各要素資源的公平貿易;另外,各國在WTO上實行有區別的國別責任,某種程度上也在用差別激勵政策營造非自然形態的比較優勢,進而導致某種程度的激勵扭曲和資源扭曲錯配風險等。

這些由於國際貿易秩序和國別利益博弈所帶來的激勵扭曲,無疑增加了國際貿易體系的不穩定性,並容易激化國別矛盾。最為典型的是,當前主流觀點將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歸因於美國國內儲蓄的不足,然而真問題是在資本跨國界流動而勞動力等要素資源難以完全企及的背景下,歐美等國家的科研創新帶來的潛在生產力伴隨著資本的跨國布局,未能完全有效轉化為其國內的潛在生產力,更多沿著國際產業生態鏈外溢到了別國,從而加劇了美國等國資本與勞動力等其他要素資源間的矛盾。這可能是美國國內儲蓄不足和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當前國際貿易糾紛和國別對峙的深層次原因。

對於存在的這些深層問題,我們應站在國際產業生態鏈的角度上去重視並正視之,否則很容易在認知上追溯不到問題的癥結,開錯藥方,放大雙方的分歧,並找尋不到合作聚焦解。

總之,對當前美國的貿易霸凌主義行為,我們要有理有節有度地加以反擊,反擊的目的是捍衛自身的合理利益,限度是避免美國在貿易問題上的矯枉過正;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和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主動消除有礙公平和自由貿易的各種體制機制因素。要知道國際產業生態鏈是動態變動的,唯有致力於營造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和市場秩序,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機遇與挑戰,才能有效捍衛中國在國際產業生態鏈上的地位。

(作者系財經專欄作者、資深金融從業人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綠茵場的穿透者?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深度左右世界盃
67.46億港元!恆大正式入主法拉第未來FF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