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問西東》:最真實的你會是什麼樣子的?

《無問西東》:最真實的你會是什麼樣子的?

種因得果,無問西東。為紀念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而拍攝的這部影片《無問西東》講述了四個不同時空中的年輕人在不同但且相似的境遇中的不同的選擇。

吳嶺瀾,清華大學的學生。入學第一年的考試成績公布,他的國語和英語成績皆為滿分,而理科成績卻名落孫山。導師有意將其轉為文科,但在那個大家都認為只有實科才是好的選擇的年代中,受到時代思潮影響的他一度迷茫失去了自己的方向。直到1924年的某日,他在圖書館偶然聽到泰戈爾訪問清華的演講後終於不再迷茫,找回了那個真實的自己,並為那個真實的自己而感到驕傲。

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段迷茫的時期,會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要怎樣度過,而花費這樣的時間去思考不並不是可恥的,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是幫你找到那個最真實的你自己的過程。吳嶺瀾找到了那個真實的自己,並鼓勵自己的學生探尋這樣的真實。

而其中就有一名叫沈光耀的學生。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日軍佔領了北平。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只能舉校遷至昆明,並共同建立了西南聯合大學。在西南聯合大學求學的日子裡,沈光耀看到了無數因戰爭而蒙受苦難的人民。他希望自己能夠參軍,但是家裡極力反對。直到一次敵機在校區的轟炸,使他再也無法安心於課堂的學業,跟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在空軍學校的日子裡,經常飛同一條航線為因戰爭而失去雙親沒有食物的孩子投去物資。他為戰爭中飢餓的孩子送去溫飽,並認為即使一己之力很微薄,但卻是跟隨了自己的內心,這是值得的。他不斷為真正中的人民送去食物,直到最後那場戰役中,他駕駛著即將失去動力的戰機,向敵人的船隻飛去,與其同歸於盡。

沈光耀遵從了自己的內心,而他最後說出的那句「媽媽,對不起」,其實是他在參軍時所面臨的最艱難的抉擇。但無論如何,選擇都是艱難的,也唯有最終留下的去實現的那一個才是自己內心的選擇,與任何人無關,那個最終的選擇才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在那群受到沈光耀庇護的孩子中,有一個叫陳鵬的孩子。長大後的他就讀於清華大學工程系。作為孤兒的他,功名成就其實比不上有一個溫暖的家。當導師告知他有機會前往第九研究所時他果斷拒絕了學校的這個推薦名額,因為他認為和王敏佳在一起照顧著她比任何事情都來的重要。但最後他發現也許李想才是王敏佳更喜歡的那個人。於是他毅然投身於科學研究,不再過問兒女情長。而身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這群年輕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背上文革的反動帽子。王敏佳則因為自己的意氣用事不幸成為了文革時期的反面教材接受批判。此時的李想卻因為害怕沒能第一時間站出來,當事態進一步嚴重,他在想要站出來時,卻發現已經無能為力。最終是陳鵬托住了不斷深陷的王敏佳,而王敏佳也因此確信了陳鵬對自己的重要性。

片中,李想來到王敏佳的墓前,哭著訴說著自己的懊悔,但也認為王敏佳沒有將事情的真相告知於他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但其實很多時候,真實是需要有人給你勇氣,有人站在你的身邊給你力量的。陳鵬對李想最後講的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也奠定了他在支教路上的最終奉獻和犧牲。

電影開篇中的陳果果身陷職場的爾虞我詐之中。為了那四胞胎和公司方案競爭,他可謂是絞盡腦汁,在職場爾虞我詐的取勝並不能使他感到快樂。最終使他感動其中的卻是來自於他自己最真實的、由心而發的對四胞胎的關心與關懷。而陳果果的父母正是當年與李想一起支邊的醫生,在一次野外援救中他們三人在雪地里迷失了方向,最終是李想捨棄了自己的生命,救回了陳果果的父母。李想最終實現了對王敏佳內心愧疚的自我救贖。而陳果果也在這樣的故事中終於找到了真實的自己,遵循了自己的內心想法,變得輕鬆自在。

影片結尾,陳果果用彩色的顏料將窗戶塗抹成彩色,回望著搖籃裡面向窗戶酣睡的四胞胎…伴隨著那一句「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的疑問就此完結。

四個不同時空的故事,乍看毫無關聯,實則將清華的校訓貫穿始終,通過四代人的傳遞延續至今。這是正是一代代人在經歷迷茫後最終尋得的真實與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火柴君 的精彩文章:

漫威英雄小時候長什麼樣?有點越來越帥,而有的卻不如當年
漫威電影中的引人矚目的配角 知道最後一人的才是大神

TAG:電影火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