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總在省錢的父母 只不過是愛你而已

總在省錢的父母 只不過是愛你而已

近日,一則「六人九元『吃垮』某火鍋店」的新聞在網上迅速傳播,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很多網友對這種行為加以指責,認為他們是在投機取巧,實則是佔小便宜,是「不光彩」的。

其實,早在此事發生之前,網上就一直有各種帖子熱烈地討論著「如何花費最少在「火鍋店」吃一頓飯」的經驗。可見,此類事件並不是個例,只是沒有表現出來的那麼極端。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回答,是來自一位網友與他母親的故事。這位網友所吃過最便宜的一頓火鍋是和母親一起。在他領到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他想帶長期生活在農村的母親去火鍋店吃飯。

好不容易被勸到餐廳的母親,在接過菜單,看到價格時,卻面露難色,猶豫不決。在他的再三催促下,母親才勉強點了幾個最便宜的蔬菜,然後小心翼翼地喝著杯中的水,不時絮叨著外出吃飯多麼破費。

而在用餐過程中,得知水果和配菜是免費之後,母親才露出笑容,多次前去取食免費的食物。當時的他,面對母親和眼前熱情的服務員,覺得十分窘迫,整晚都處於對母親的惱怒之中。

可事過之後,他回想起來,卻開始覺得十分心酸與愧疚。母親顯然是擔心增加他的經濟負擔,而他卻將母親的愛理解為一種「丟臉」,這是多麼殘忍的事實。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很多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父母與孩子經常會在「省錢」的問題上產生矛盾。

這首先是由於兩代人迥異的消費觀念。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社會物質生產力和國民消費水平的影響之下,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這也與父母和孩子不同的消費習慣有關。父母與孩子的生長環境往往不同,因此父母和孩子對於消費品的必需性也有不同認識,所以在進行消費選擇時,父母與孩子常常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但最關鍵的是,父母與孩子都願意為對方傾其所有。但是當對方想要為自己付出之時,卻往往為了愛而不願索取。而當這種情況發生之時,父母和孩子往往容易出現糾紛。雖然會讓彼此感到不悅,但究其根本,卻是源於最溫暖而真摯的感情,令人不忍指責。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論語》記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提出「孝」有兩個標準。一是敬重父母。其意為:孝敬父母,不僅僅是在物質條件上使父母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為父母做的一切,都應該懷有敬意,這份敬意中包含的是對父母的無條件的愛,正如他們為我們所付出的那樣。

第二個標準是與父母相處之中,要保持和顏悅色,不能讓父母感到來自我們的壓力而窘迫。而這一點實際上也是建立在「敬意」之上。只有敬,我們才能心甘情願地去為父母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

因而,當我們在「花錢」的問題上與父母發生分歧時,我們也該以孝為先。保持敬意的同時,對父母給予充分的理解。

如果必要,即使是內心不悅,當場也必須用溫和的態度與父母溝通。若並非急事,則完全可以在事後採取春風化雨的方式與父母進行慢慢溝通,引導父母改變觀念。

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避免與父母爆發直接衝突。因為無論「錢」花與不花,其實都是愛的表達,而我們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受它的影響而傷害親人間的感情。

孩子愛父母,所以想要像他們對待兒時的自己一樣,把最好的都給父母。而父母愛孩子,是一味付出而不求回報,所以捨不得花孩子的錢,想把最好的全都留給孩子。

財富與情感是不能絕對等同的,但在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之中,在很多時候會習慣於用「錢」來表達彼此間的感情。中國人喜歡「給錢」的行為背後的深意,真是比任何金錢都來得深刻。其中不僅蘊含著長輩對小輩的關懷,也有小輩對長輩的孝心。

愛的付出與接受是雙向的,無論我們是何種身份,都應該留心自己對於愛的表達是否正確,儘可能採取對方樂於接受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愛。

正如我們時常埋怨父母不理解,在我們對父母表達愛的時候,也應該做到換位思考,多為他們想想,可能會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久病床前 亦有孝子:盡孝是一輩子的事
真正讓你心安理得的 只有自己的真才實學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