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亮之上究竟有什麼?

月亮之上究竟有什麼?

Dark Side Of The Moon

 Dark Side Of The Moon (2015 Remastered)

Pink Floyd 

00:00/42:56

與太陽炙熱、直接、剖白的能量不一,月的陰柔與背後另一面的莫測力量,如鏡、如光華、如大海,代表神秘、想像力、幽美純潔。

月,這是一個與我們相距甚遠,卻又觸手可及,讓我們可以盡情造夢之地,無論你有多天馬行空,都可以在這裡放飛自我。

因而月也引來歷代人不斷以音樂、以電影、以文字、以繪畫,去追隨她之腳步。

Time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2011 

Pink Floyd 

00:00/06:53

And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is in tune

太陽之下,萬物和煦

But the sun is eclipsed by the moon

日之全蝕,由月統領

Pink Floyd《Dark Side of the Moon》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Apollo11)正式著陸月球。除了發射現場超過一百萬人之外,全世界約有六億人通過電視直播觀看了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

此時由吉他David Gilmour、貝斯Roger Waters、鍵盤Rick Wright、鼓手Nick Mason組成的Pink Floyd作為受邀樂隊在直播間即興演奏,方才注意力都在月球上的人們,都被這支來自英國的搖滾樂隊所驚艷。

「偉大」這一詞在Pink Floyd面前似乎相形見絀,當同時期的披頭士與滾石成為了人們熱愛的搖滾巨星的同時,這群英國青年以前人從未做過的迷幻搖滾、實驗搖滾,征服了地球上的一個又一個時代,甚至是月亮。

1973年Pink Floyd推出史詩級搖滾巨作——《Dark Side of the Moon》,整張專輯更似為一首42:56時長的歌曲,由六首歌曲加四首背景效果音樂組成,一氣呵成。

如今我們再次聽見《Dark Side of the Moon》,依然會被這一鴻篇巨製的浮世繪音樂劇所折服,超前地定義何為真正的「概念專輯」,獨具先鋒與未來色彩

以月之神秘,顯現出人類那稍縱即逝、既無法羽化也無法登仙的受限生命,照見人類社會中的自閉無助、瘋狂、荒誕、不安與恐懼,反思現代社會當中那些諸如「金錢至上」的思想,最後袒露出一則「月之另一面」信息:覺醒的人卻為世俗所不容,只有月之另一面才能包容他。

正如月亮的另一面,在精緻的音樂身後是那豐富的內涵與艱深的哲學意味。譬如《Time》中那段「The sun is the same in the relative太陽照常升起/But you』re older而你已經變老」,神似《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之共鳴。

Pink Floyd的「登月計劃」在藝術與商業上都取得的雙重成功。譬如這張專輯的封面設計,由著名設計師Storm Thorgeson操刀,這面三稜鏡成為了流行音樂史以及現代文化的重要標誌:一束白光照進三稜鏡,透出六種不同的光線,不僅展示了樂隊本身所無法掩蓋的光芒、展示那簡單、大膽富有戲劇性的感覺,同時契合了專輯「野心與貪婪」之核心內容。

Pink Floyd作為6070年代迷幻搖滾的鼻祖,之所以被稱為史詩級搖滾樂隊,是因為他們擁有超前的音樂意識以及革新的音樂技術

試想一下,在那個前數碼時代,如今我們隨耳可聽到音樂,由各種先進器材設備做出來,在當時就只有普通的MIDI設備,就連電腦都是不普及的。

然後就是在這種利器不佳的時代,Pink Floyd依然做出了超越時代,甚至如今仍然無人與之媲美的音樂,就如同強力致幻劑,讓我們能夠瞬間抵達月之陰暗面。

Pink Floyd擁有精緻的音樂編排、複雜美麗的Solo、歌詞晦澀且哲學,他們率先使用了電子合成器、各種效果器,創造出豐富的多線條聲音效果,使音樂達到清晰、顆粒感飽滿而且完美,他們前衛開創了各式音響效果:那心跳聲、奔跑聲、飛機起飛聲、時而聲嘶力竭的吶喊 ,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他們的歌曲非常考究設備的性能。

超前、前衛、而且擁有一個搖滾樂隊本應該有的社會責任,他們對於人性與世界、生與死的永恆母題、宇宙與外星生命的思考,都是令人敬佩的。

Pink Floyd讓月在你的身體里轟鳴,《Dark Side of the Moon》是一部永恆的佳作,啟發處於不同時代、不同世代的人。

以月亮的另一面,生活化而且詩意地將你脫離身體的桎梏,真正去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而那似乎看似冰冷、絕望、吞噬太陽的月亮,經由其神秘,帶給我們無限的思考與自省的力量。

Marquee Moon

 Marquee Moon

Television 

00:00/10:40

Life in the hive pucked up my night

生命在我的夜空中蜂擁而出

The kiss of death,the embrace of life

那是死亡之吻,生命之擁

There I stand neath the Marquee Moon Just Waiting

我佇立於月華之下,只為靜候

Television《Marquee Moon》

1973年紐約CBGB俱樂部,當蒼白高大、身材纖長的Television出現,所有人都為他們將朋克式反叛與詩人式覺醒融合得如此無懈可擊而感到驚訝。

彼時美國電視工業正在崛起,電視那空洞的慾望、消費的空虛在每個人的眼前上演著

潛移默化會影響到人的思考、扼殺人原本應有的想像力。

樂隊主唱兼靈魂人物Tom Verlaine意識到這將會導致現代人慢性自殺,以反諷的方式,將「Television」作為隊名,進行一次月光反擊戰。

《Marquee Moon》中,展現了他們作為朋克運動先驅與美國朋克詩人之氣質,同時顯露出一段令後世爭相致敬的吉他Solo,成為搖滾史上又一首無法被跨越的經典之作。

《Marquee Moon》如短小精悍、言簡意賅的詩,編曲複雜精緻、旋律優美,字詞當中蘊含的生活哲學寶藏,藝術美學上的「通感」在這裡中運用得淋漓盡致。

在宇宙之間不歇運動之間,月華散滿雙瞳之時,傾聽萬物動靜,月之光華,將會給予我們無限的想像力。

僕らはこの夜空に

我們仍然在夜空中

夢を浮かべ続けて

繼續造夢人生

Luna Sea《Holy Knight》

日本視覺系搖滾鼻祖、影響了眾多搖滾後輩、日本當之無愧重量級樂隊——Luna Sea。月之海,成立於1989年,他們的音樂猶如名字那樣唯美、意境深遠,善於以優美旋律與複雜編曲營造出深邃與絢麗的夢境。

主唱Ryuichi深受日本作家村上龍的影響,出自他手的詞作都具有人性探索、銳利而美麗之感,就如同「近似無限透明之藍」

Luna Sea總是充滿著一種放浪卻不形骸的美感,一種劃破黑夜、帶來溫暖光亮的治癒、一種由月而形成、仿似海那樣包容、遼闊且無限的自由與靈性。

月光(德彪西)

 空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00:00/04:43

萬物經歷濃烈之後,終會歸於平靜。

深夜依然在路上拼搏、隻身一人趕路的人兒,請放下冰冷的手機屏幕,抬頭看看月,她無聲的溫柔此刻正在穿越空間之限制,悄然撫慰你疲憊、迷茫、空虛之心。她的光華告訴你一個延續千萬年的秘密:你永遠都不是孤身一人在造夢

自我們正式腳踏土地、用人類之眼看待世間萬物的時候,月已經如此這般照看我們經歷的一切悲歡離合、聚散人生,她能夠觸摸到我們的思維與意識逐日地提升,甚至將自身知曉的宇宙秘密透過陰晴圓缺、光暗萬千的形態告訴了我們當中一些人,那些相信夢想、懂得大膽造夢、為之高歌的人。

撰文 編輯 排版|富力小湯圓

圖|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野音樂 的精彩文章:

日本視覺系就是殺馬特!你怕不是對VR有誤會!

TAG:在野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