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見運動部位損傷的解剖學分析及運動康復訓練

常見運動部位損傷的解剖學分析及運動康復訓練

作者:張忠林,淮陰師範學院碩士研究生。

摘 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能積極投身在社區、健身房等運動場地進行體育運動鍛煉,但人們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往往缺乏科學、系統的身體訓練,加之運動技能的不成熟,導致或輕或重的運動性損傷,常見運動損傷有肩關節損傷、肘關節損傷、半月板損傷、踝關節扭傷、足底筋膜炎以及脛骨疲勞性骨膜炎。本文對上述運動性損傷從解剖學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康復手段,目的是更好的推進運動康復訓練的發展。

關鍵詞: 運動損傷; 解剖學分析; 康復訓練

1. 常見運動部位的解剖學結構及損傷分析

1.1肩關節解剖結構

肩關節是典型的球窩關節,活動自由度大,在三個基本軸上可進行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等運動,它由肩胛骨的關節盂與肱骨的肱骨頭構成,也稱盂肱關節。其主要韌帶有: 喙肩韌帶、喙肱韌帶、盂肱韌帶和肱骨橫韌帶。由於肩關節下方沒有肌腱和肌肉的加固,在暴力作用下,重傷者外在表現為肱骨頭的脫位,骨頭凸出; 輕傷者肩關節周圍肌腱、關節囊等軟組織受傷表現為活動關節受限。肩關節損傷有岡上肌腱炎的損傷和肩袖損傷為主,常發於身體對抗類運動,如籃球、足球、橄欖球等運動,暴力的碰撞和強力的牽扯是產生肩關節疼痛的根本原因。

1.2肘關節解剖結構

肘關節是由肱骨下端與尺、橈骨上端組成的復關節,同時也是典型的滑車關節,在動作表達上只能做屈伸活動。肘關節囊內包括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關節囊前、後壁薄而鬆弛,兩側壁厚而緊張,其周圍韌帶有尺側副韌帶、橈側副韌帶和橈骨環裝韌帶,根據這一解剖學位置,肘關節的損傷常表現為橈、尺兩骨向後脫位,移向肱骨的後上方。肘關節損傷常出現在網球、羽毛球、拍球、標槍等需要快速揮臂的項目上。

1.3半月板解剖結構

半月板處在膝關節內,位於脛骨平台上,佔據脛骨平台 2 /3 的面積並嵌於股骨內外髁和脛骨平台之間,是兩個半月形的纖維軟骨組織。其形狀為兩個半月形的纖維軟骨盤,介於脛骨和股骨之間,為膝關節的緩衝裝置,除由前、后角韌帶固定於脛骨髁間區外,還有膝橫韌帶、冠狀韌帶、關節囊韌帶等穩定結構,內側半月板形如 C 形,它的後內角與內側副韌帶的深層牢固附著,並有纖維與半膜肌相連,外側半月板近似環形,它與外側副韌帶不相連,它的活動性大於內側半月板。半月板的目的是起緩震以及力的傳導作用。在運動過程當中,膝關節的解剖結構受到不同的分力作用,當這些分力互不平衡或大小超過一定範圍時,往往會造成一些微細損傷,運動技術越複雜,膝關節解剖結構的整個力學系統就越難配合協調,各分力之間的矛盾表現越突出,因此,損傷的可能性越大。在以下肢帶發力為主的活動項目中,如足球、舉重深蹲以及導致膝關節急劇屈曲加扭轉的空中跳躍落地不穩等,都是導致半月板損傷的元兇。

1.4踝關節解剖結構

踝關節是由脛骨下關節面和脛、腓骨的內、外踝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戍關節。關節囊的前後壁薄而鬆弛,內、外踝在高度上不相一致,內踝高於外踝。這種解剖結構在快速轉體變向、腳步橫向移動以及跳起空中落地腳踩物體上時極容易發生踝關節內翻。踝關節的損傷常出現在足球和籃球項目中,如足球的盤帶,腳步的快速橫移極易出現身體的不平衡,同時踝關節在高速運動的過程中不斷變換方向,踝關節力量差就會導致踝關節受傷,俗稱「崴腳」。

1.5足底筋膜炎損傷分析

足底筋膜炎也被稱為「跑步者足」,常見於跑動較多的長跑運動者,其病態表象為足跟和足底部出現疼痛,且患者往往在清晨起床後或久坐站立時感覺疼痛加劇。導致足底筋膜炎發病的主要誘因有先天不足因素,如足弓先天異常、遺傳性肥胖、筋膜彈性欠缺; 其次是主觀因素造成的,如過度運動、疲勞、持續高強度或大運動量練習等。當過度運動或長時間站立時,由於腳趾背屈及縱向足弓的拉伸作用,導致足底筋膜的張力增高,長時間的張力載荷即可導致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損傷。

1.6脛骨疲勞性骨膜炎損傷分析

脛骨疲勞性骨膜炎在普通人群中這類損傷很少見,但在特定的人群中其發病率非常高,如開始從事長跑運動的跑步新手,中長跑運動員以及跑跳類運動形式為主的運動人群,損傷的病因是由於長時間跑跳活動,或下肢長時間的作支撐蹬伸動作,肌肉對骨膜牽拉影響而形成,其中,疲勞是導致這一損傷發生的根本性原因。

2.常見運動部位的運動康復訓練

運動性損傷的康復手段和醫學手段有著顯著的差異,運動性康復手段更多的強調與專業技能相結合,在動作方向、運動軌跡和速度、力量上都提出一定的要求,其目的是讓受傷者在運動康復結束後能直接從事體育活動,而非醫學類康復維持基本的生理功能。

2.1肩關節的運動康復訓練

肩關節損傷通常為岡上肌腱炎損傷和肩袖損傷。岡上肌腱炎的運動康復手段有如下幾種: 一是強化下斜方肌肉的力量,患者取俯卧位,兩臂外展呈 Y 字側上舉與身體呈 60 度角,大拇指朝上,肩胛骨作向下收縮抬手臂的動作; 二是強化手臂前鋸肌的力量,可採用直臂撐的動作,肩胛骨下壓撐起身體,維持兩秒後慢慢還原; 三是拉伸肩胛肌,上身取直立位,頭偏向非疼痛肩,用手做輔助性的牽拉運動。肩袖損傷的運動康復手段有: 一是通過按摩手法松解粘連的肌肉,如按摩菱形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岡上肌和岡下肌等與肩關節相關聯的周圍肌肉; 二是身體取站立位,正對牆,手掌摸牆上手臂做上下的移動練習,恢復關節的活動度; 三是做對角線側上拉的練習,採用側立皮帶位,手持橡皮條做側向對角線牽拉練慣用以改善肌肉力量。

2.2肘關節的運動康復訓練

肘關節損傷常見的有「網球肘」「羽毛球肘」,這些與運動項目掛鉤的損傷,運動康復訓練主要採用如下幾種: 一是按摩手法的運用,採用按壓的方式在肱骨外上髁做指腹推壓動作,起到放鬆筋膜和肌肉的作用; 二是肘關節作額狀面的屈伸運動,可根據疼痛忍受程度進行手持器械的練習; 三是作徒手的模擬網球、羽毛球高拋發球動作或扣殺動作,強調上肢帶胸鎖關節和肩鎖關節的發力,慢動作調整運動發力模式,以達到糾正錯誤動作預防傷病再次的發生。

2.3半月板的運動康復訓練

半月板的損傷可依級別來劃分,1、2 級損傷可採用保守治療,3級損傷一般需進行膝關節微創手術進行縫合或切除。不管是保守治療還是術後,都可採用如下運動性康復手段: 一是仰卧直退勾腳尖上提,這個動作是確保腿部肌肉不至於因受傷或術後而萎縮退變,能強化股四頭肌和髂腰肌的力量; 二是仰卧牆滑走,患者取仰卧位,一腳彎曲,受傷的腳彎曲踩在牆面,以腳底不離開牆面的姿勢做上下滑走練習,鍛煉膝關節的活動度; 三是本體感覺練習,患者取站立位,患腿直立於平衡球上,膝關節主動發力維持身體平衡; 四是膝關節夾球練習,此練習的目的是加強腘繩肌和大腿內收肌的力量。

2.4踝關節的運動康復訓練

踝關節損傷在 12 小時急性損傷期內,應予以冷敷,在 12 小時後,再進行熱敷或塗擦活絡油等油脂性藥物。踝關節的運動康復訓練手段如下: 一是懸空做旋內、旋外、屈曲、背伸四個方向的動作,讓踝關節恢復基本的活動能力; 二是採用拉力帶的形式進行力量練習,患者取坐姿位,腿平抬於檯面,用拉力帶束縛住腳背,主動做內翻、旋轉、背伸練習; 三是 U 形板小跳練習,在 U 形板上患者做輕微的蹦跳練習,感知來自 U 形板上不同方向對腳踝產生的力,同時,也可將 U 形翻轉呈 n 形,用以鍛煉本體感覺能力。

2.5足底筋膜炎的運動康復訓練

足底筋膜炎的運動性康復如下: 一是採用冰敷和按摩手法,在急性期內,對足底進行冰敷,可收縮局部血管,從而達到抑制局部炎症的作用,急性期後可對足底進行按摩,可採用腳底滾動高爾夫球的方式進行放鬆筋膜; 二是採用坐位非負重狀態下的足底筋膜拉伸訓練以及站立位負重狀態下的跟腱拉伸訓練; 三是短期治療使用肌內效膠布,其主要機理為降低負重時足底筋膜的張力,達到保護足底筋膜的作用。

2.6脛骨疲勞性骨膜炎的運動康復訓練

引起骨膜炎的最重要因素是疲勞,所以在對骨膜炎進行運動性康復時,首要考慮的是充分的休息; 其次是可對其進行鹽水浴,事實證明鹽水浴對骨膜炎治療有顯著效果。三是對脛骨疼痛位置採用指腹推壓式按摩,幫助緩解疼痛。四是電針加 TDP 治療,能緩解疼痛癥狀,且臨床療效更好。

3.結語

運動性損傷通常產生於機體疲勞階段,對運動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和體能素質情況也是產生運動損傷的因素,常見運動部位關節的損傷受到解剖結構的影響,活動幅度大的關節其穩定性相對於活動幅度小的關節要差。在運動康復手段上,要力求與其項目用力方式保持一致,盡量不破壞原有的的動作技術,訓練原則應遵循區別對待和適度原則,循序漸進的進行康復訓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body 的精彩文章:

TAG:3Db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