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莊子不窮天理不容!
為什麼莊子不窮天理不容!
凡讀過《莊子》的人都有一個深刻印象:莊子這個人可真窮,莊子他們家的生活可真慘!
按俗理說,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精英,雖然不一定大富大貴,但他們平常的生活照例總要比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滋潤一些才對。可莊子偏偏破了這個例,他雖然也是知識分子,但卻窮得跟老百姓似的。
比較起來,同樣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的那些一流思想家們,諸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等,其中確實也有人曾經窮過,比如孔子早年就曾「貧且賤」,但沒有誰像莊子那樣長期窮、一直窮,甚至一度窮到了生計難以維持下去的悲慘地步。
而且更慘的是,莊子不僅活著一輩子受窮,死了還照樣接著窮。他真可以說是窮生窮死了。
《莊子·山木》中有一則小故事:當莊子身著破衣爛衫去見魏王時,魏王說:「何先生之憊邪?」莊子回答道:「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
魏王本來是想揶揄莊子的一副潦倒相(「憊」),然而莊子卻針鋒相對指出,知識分子不能堅持自己的精神信念,放棄理想,那才是真正的潦倒,而他只不過是由於時運不濟,物質生活窮困罷了。從莊子一生來看,他雖然缺衣少食、家境貧寒,但卻從未在人格志操上有絲毫退讓。可以說,莊子確實做到了「貧而不憊」、窮且益堅。
莊子到底窮到什麼程度呢?已經到了無米下鍋的地步了。莊子曾去向一個當官的借糧食,當官的答應得很利落:「好啊!我有一筆款子馬上就會進賬,到時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子聽了,生氣地說:「昨天我來的時候,在路上車轍中遇見一條魚。我問它是幹什麼的,這魚說自己是東海的水官,快要渴死了,希望我弄一斗升水救活它。我說你等著吧,等我從南方多水的吳國、越國遊歷回來後,再把西江的水引來救你。沒成想那條魚黑著臉說:『一點兒水就能讓我暫且保命,如今你這樣說,還不如儘快到乾魚店找我去呢!』」
根據漢代劉向的記述,莊子從魏文侯那裡得到了百鍾粟的救濟。但難免讓人憂慮的是,即使借到糧食,莊子都窮到這份兒上了,今後他又能怎麼還給人家?
莊子的窮,讓人想起了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以及孔子最喜歡的好學生顏回。關於後者,《論語》中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儉苦的生活,他本人卻自得其樂,安然處之。顏回的飲食情況、居住條件與莊子都非常相似。
由此可見,在社會等級制度逐漸瓦解的時代背景下,原本出身貴族的「士」失去政治地位、職業和田產,淪落為下層的平頭百姓,進而作為除了知識技能之外便一無所有的知識分子而受窮,大概是一種必然的常見社會現象。
不過,顏回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他留給後人的是一個「安貧樂道」的美名;假如顏回能多活些年頭的話,按照孔子門下「學而優則仕」的就業指導思想,想必他後來也會慢慢發達起來吧。
莊子為什麼就這麼窮呢?
間接的原因是,雖然莊子的先祖可能是宋國或楚國的上層貴族,用阿Q的話說,莊子他們家從前確實也「闊過」。但世間多變、吉凶難料、人事滄桑,天下沒有永遠的王侯貴族,到了他的父親或更早的幾輩,卻已如《紅樓夢》所描寫的那樣,「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由於國亡、家敗,祖上根本沒有給莊子留下來什麼金銀細軟,可以讓他坐吃山空,也沒什麼祖蔭可以讓他憑藉著,在官場中謀個好位子,所以他也就沒有什麼家底兒可以依靠。
莊子窮的最直接原因,是他沒有穩定的職業,缺少可靠的生活來源。據有的學者推測,雖然莊子一度做過「漆園吏」,但後來,他或許連這個薪水不高的工作崗位也失去了,以致於只能在貧民窟里靠編織草鞋掙錢養家,勉強維持生計。
至於被解職的原因,一方面很可能是莊子不善於經營管理,「漆園」這個單位的效益搞得不佳;另一方面,更有可能是因為,莊子不是個左右逢源、「前仰後合」、八面玲瓏的人,他不善於同方方面面搞好關係,尤其不善於、不願意對上級領導溜須拍馬、阿諛奉承。可以想像,像莊子這種既沒有多少實際能耐,卻又特別不愛聽話的人,哪個領導願意用他?
莊子是窮,但並非沒有出人頭地、發跡為官,從而過上富人生活的機會。而且,當時的諸侯為了富國強兵、壯大勢力,都在四處招攬人才,這就為知識分子——無論是「學而優」還是學得不怎麼樣的知識分子——進入官場、飛黃騰達,提供了大好機遇。
中國曆來不乏想做官想瘋了都做不成的,也有做了官後又感到很不爽,於是辭官不做的。而莊子他老人家呢,都窮成那樣兒了,卻偏偏又弄出個給官都不做!
比如有一次,遠在南方的楚威王不知聽誰說莊子非常有才能,於是就派人帶著大筆的款子來給他下聘書,還允諾封他為卿相。這時莊子正在河邊釣魚,他頭也不回地對楚國使者說:
千金確實是一大筆錢,做卿相確實也能大權在握。但是,你們看到祭祀用的那頭牛沒有?平時人們喂它好吃好喝的,還給它穿上綾羅綢緞,打扮得漂漂亮亮,然而一旦被牽到祭祀的廟裡,要被宰掉,這時它即使想做一隻孤零零的小豬,在爛泥污里打打滾兒,還有可能嗎?
你們趕快滾吧,不要再拿什麼錢和權的誘惑來髒了我!我寧願像小豬那樣,在爛泥污中快快活活地打滾兒玩,也不願被你們大王給拴起來。做官?那能讓我快活自在嗎?我這輩子都不會幹!我只想由著自己的性子過日子。
後來,有人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理由是:楚國的使者跨越千山萬水,進入到別的國家去「挖」莊子,可能嗎?再說了,莊子究竟又具有,並曾經顯示出了什麼具體的政治才能,使他聲名遠播,以致於打動楚威王,不惜用那麼高的待遇來招募他?
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莊子弟子的杜撰,是不是出於朝庄老夫子臉上貼金的目的,藉以顯示他多麼多麼高潔、多麼不稀罕富貴,我們無法知道。但要說莊子這個又窮又「臭」(想法多、脾氣大)的「老九」,對做官一絲一毫都不稀罕,卻不僅是他本人的真實想法,而且連那些後世無論喜歡他還是罵他的人,也都無不承認。
所以,要說莊子貧窮的最根本原因,那還得怪他自己,窮是他自找的。戰國時期有著名的「四公子」,即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戰國末期有呂不韋,他們都是有權、有錢而且愛才的主兒,手下都養著大量的門客。
投身於這些愛才的顯貴或某個君王身邊,做個行有車、食有肉、住有大宅的門客,像當時齊國「稷下學宮」里所養的那群知識分子一樣生活,不是很好嗎?
莊子卻不樂意!他老人家實在是太有想法、太有性格了!借用林語堂的話說,莊子屬於「極端厭惡官吏」的一類人,他既「不願服官」,又「不願叩頭」,所以他「狂笑處世」,「尖銳的矛總是指向官方的奢華和顯貴」,對勢利之徒「極盡挖苦之能事」。
另一方面,關於君主應該怎樣治理國家、知識分子應該幹什麼、普通人應該怎樣生活等問題,孔子、孟子的想法已經被當權派認為是天真迂闊無用了,莊子的想法卻比孔孟兩位大聖人還要天真迂闊無用!
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學,不要說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叢林法則盛行的戰國時代,就是放在今天乃至將來,也很難變成現實。
偏偏莊子又是個十分固執的理想主義者,懷揣著自己的主張,再窮都不願意放。他既然對現實一點兒都看不順眼,所以也就不願做出絲毫的妥協,仰人鼻息,向王公大臣們宣講什麼「治國指南」或「為臣之道」、「為君入門ABC」。
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排斥現實,他也就會在多大程度上遭到現實的排斥。這大概是符合物理學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的吧。莊子對當權者翻白眼,當權者又怎麼可能對他老人家滿眼大放綠光,把他當根棒槌,平白無故送給他一官半職或良田大宅?
所以歸根結底,道理很簡單:莊子這種不僅想法又多又高又怪,並且還傲氣十足,與現實社會完全格格不入的人,怎麼可能不窮?如果他不窮,誰窮!
摘自:《莊子這個人》
作者:鄧聯合
-----------
編輯:天心君
出品:萃辰天心書院
地址: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解放公園內
※他是香港大富豪,卻無車無房,一生做慈善,死後少有人知
※修德不能修孤德,勿做孤獨修行人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