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早年兩立兩廢,經歷浩劫後再稱後,一生禍福皆因兩歲早夭的公主

她早年兩立兩廢,經歷浩劫後再稱後,一生禍福皆因兩歲早夭的公主

原標題:她早年兩立兩廢,經歷浩劫後再稱後,一生禍福皆因兩歲早夭的公主


宋朝有一位皇后,一生經歷坎坷,早在16歲的時候即被立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之後卻又因故被廢,廢之後又被立,立後又被廢,簡直是等同於清朝康熙帝的二子胤礽,胤礽是一生經歷過二立二廢的「皇太子」,是歷史上比較坎坷的皇太子。而這位宋版的「胤礽」便是宋哲宗的皇后孟嬋。


孟嬋(1076-1131年),名州平赫(今河北永年縣)人,其父孟彥弼,並不顯赫,但其祖父孟元卻曾官至眉州(今四川樂山)防禦使兼軍馬都虞候。


元祐七年(1092年),孟嬋16歲時,由於她出身名門,性情溫柔賢良,因此被當時臨朝聽政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和向太后同時看中,在百餘名世家少女中認為孟嬋是母儀天下的合適人選,便冊立她為宋哲宗的皇后。


但是新郎官宋哲宗並不滿意這樁包辦婚姻,與孟皇后並沒有什麼感情,但也與孟皇后生下一位公主——福慶公主,可惜這位公主在兩歲多就早夭了,而孟皇后一生坎坷的皇家路卻與自己這位女兒密切相關。


紹聖三年(1096年),福慶公主突然得病,多方醫治,不見好轉,孟皇后愛女心切就有些亂投醫,竟然讓自己的姐姐向道士求得了書符咒水,並帶入皇宮為公主治病。宋哲宗聞訊來看望女兒的時候,對孟皇后此舉也不以為意,也覺得不妨一試,並說:「此乃人之常情耳。」


誰料這位小公主命薄,各種醫治後仍無效而去世了。悲痛萬分的孟皇后更是荒唐地在後宮內擺起了祭壇,這一下讓對孟皇后不滿的劉貴妃終於抓住機會,向寵幸她的宋哲宗大吹枕頭風,添油加醋、捕風捉影地進行挑撥。


宋哲宗聽了挑撥之言後,下令把參與這場法事的道士、宦官、宮女們抓起來審問,這些人在經歷殘酷的拷打後,做出偽證,宋哲宗在聽取一面之詞後,下詔廢去孟氏的皇后之位,囚居在瑤華宮,當起了道姑,法號沖真。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其弟趙佶即位,是為宋徽宗。向太后又垂簾聽政,由於當年向太后和高太后一起舉薦立孟嬋為皇后,因此,向太后又下詔把孟嬋以皇后之禮接回宮。


但由於劉貴妃已被尊為元符皇后,所以只能把孟嬋尊為元祐皇后(劉貴妃與孟嬋都是宋徽宗的嫂子,故不能稱為太后)。


崇寧元年(1102年),向太后病逝,宋徽宗又改元為「崇寧」。不久就有朝臣和地方上的官吏接連上書,主張解除孟嬋的位號,其實這些人背後還是有推波助瀾的人物——劉皇后,最終,孟嬋再次被廢,又被貶居於宮外的瑤華宮做女道士,號為妙靜法師。


孟嬋這次出宮,一出就是25年。靖康二年(1127年),侵宋的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後,並把趙氏的皇族成員全部掠去北上。金兵把當時的張邦昌立為新皇帝後北返,剩下的事情也就撒手不管了。



此時的北宋一片混亂,而張邦昌又因自己的號召力不強,這時有人提起了孟嬋,這位曾經的皇后,由於被貶居宮外已二十多年了,在皇室的名冊上早已被除了名,反而在這場「靖康之恥」的浩劫中幸免於難。

由於孟嬋的特殊身份,在汴京城裡是原皇室中唯一有號召里的成員了,雖然已經被廢了兩次,但可以兩廢兩立,也不差這第三立了。於是,張邦昌就聽取了大臣呂好問的意見,重新迎孟嬋為元祐皇后入宮,而孟嬋也被剩餘的宋臣尊稱為皇后並請她垂簾聽政。


孟嬋聽政後,積極尋找北宋逃過劫難的皇室後人——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並派人持詔書找到趙構,請他即皇帝之位,趙構即成為南宋的宋高宗,延續了趙氏的宋王朝。



趙構宣布即位後,孟嬋即在汴京宣布撤簾還政,後來孟嬋離汴京南下,宋高宗對孟嬋的眷顧之情感激不已,他尊孟嬋為隆祐太后,禮之如母。後來孟嬋患風疾病重時,宋高宗曾經幾日幾夜衣不解帶地在床邊伺候,足見宋高宗對她的尊戴。

孟嬋在「靖康之恥」的浩劫中,幸免於難,奇蹟般地保全了自己,沒有被金兵掠去。因此,她在晚年,經常回想起與自己僅有兩年母女緣分的福慶公主,並由衷嘆息:「我一生因禍得福,都是因為她,她確實是我的救星啊!」


本文參考自:《中國后妃全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與唐玄宗鬧彆扭,兩次被送出皇宮,又是如何回宮的?
長孫晟與突厥可汗交好,回國向隋文帝獻上一策,使突厥汗國大分裂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