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就要用盡全力。說的彷彿就是彭于晏本人。
姜文新作《邪不壓正》上映,毫不誇張地說,10個女生9個是沖著彭于晏去的。
這肉,這臉,這呼之欲出的荷爾蒙......
GIF
連姜文都忍不住上手了:哎喲我去~
GIF
目測朋友圈又要冒出很多自告奮勇為彭于晏生猴子的人了。《邪不壓正》首日票房過億,有彭于晏一半的功勞。
現在的他儼然是一線男明星,圈粉無數,顏值實力俱佳,但從2002年出道,直到16年才憑藉《湄公河行動》大火,一路輾轉14年,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是一段異常灰暗又迷茫的日子。
「我當時好迷茫,為什麼別人會有那麼多的戲演,有那麼多粉絲,賺那麼多錢,拍那麼多廣告,而我沒有?」
後來,他總結出了原因,那就是自己還不夠好。
他應付不夠好的辦法,就是玩命地努力。
2011年,《翻滾吧,阿信!》正在苦苦尋找男主,這是一部根據體操運動員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眾所周知,體育題材有大量動作戲,拍攝過程更加辛苦,於是很多人望而卻步。
彭于晏主動找到導演說:「我可以。」
迎接他的是每天12個小時的體操訓練,強度幾乎和全職運動員沒差。
磨得滿手老繭,筋骨酸痛到握不緊拳頭。
劇組本來是想讓他練幾個基本動作,剩下靠替身就可以了,但是他堅持再難的動作都親力親為,不用替身。
原因很簡單,不親自上陣,不親自體會做運動員肌肉撕裂的感覺,怎麼能投入到角色中?
就這樣,他苦練了八個月,後來不光是電影里的高難度動作他一個人包場了,保證了電影的連貫和真實,讓拍攝異常的順利。
單杠、吊環、鞍馬......體操的所有項目他也都學會了。
看這如假包換的空翻,你敢相信這是一個29歲零起點學體操的人嗎?
GIF
《翻滾吧,阿信!》有一句台詞特別的戳心: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就要用盡全力。說的彷彿就是彭于晏本人。
既然自己不是一個靠好運可以成功的幸運兒,只有付出超過常人的努力,才有逆風翻盤的可能,所以他固執地和自己較勁,對自己提出幾乎苛刻的要求,一點借口都沒有。
《翻滾吧,阿信!》很快給他帶來了事業的起色,一時間,圈內人都知道了一個叫彭于晏的瘋子,合作機會紛至沓來。
導演林超賢猛誇了彭于晏後,邀請他出演電影《激戰》。
如果你想演好一個角色,首先你要成為角色本身。
這一次,彭于晏拿著專業拳擊手的訓練強度訓練自己。連續3個月,每天只吃水煮青菜和雞胸肉,和真正的拳擊手貨真價實的單練,把自己的體脂降到了驚人的3%,比優秀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還要高。
影片結束,他已經能和專業拳手在對抗好幾個回合,還學會了綜合格鬥,巴西柔術和泰拳。
這部片子大獲成功,彭于晏也因此拿下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他就用著這樣「傻乎乎」的執拗,花能拍兩部的時間和精力,專註打磨一部作品,摳細節,學新技能,無限接近角色,讓每一部都無可挑剔。
《破風》中他出演專業自行車騎手,每天騎行六七個小時,全香港的山被騎了遍,把專業賽車證考了下來。他說訓練很值得的
再後來,每拍一部新戲就掌握一項新技能,他停不下來。
拍《我在墾丁天氣晴》,他學會了衝浪;
拍《海豚愛上貓》,他拿到了海豚訓練師資格證;
拍《聽說》,他苦練3個月學會了手語;
拍《黃飛鴻之英雄有夢》,他學會了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
拍《湄公河行動》,他參加了泰國皇家御用保安的特訓,學會了泰語、緬甸語、射擊。
沒有一個導演要求演員十八般武藝,十項全能,更沒有人要求彭于晏這麼專業,演員嘛,有演技就夠了。
可是彭于晏就是個認真的人,不止想演戲,他想演得更好,而更好的前面,是再好一點,每一次都無限逼近完美,永遠朝著更好的目標,永不止步。
當把應該做的都做到極致,那剩下的全是好運。
後來,他被姜文看中,有了今天《邪不壓正》里飛檐走壁、演技炸裂的李天然。他已經36歲,但是每個人都覺得他的事業正是最好時,他用死磕熬過了迷茫的日子,成了票房擔當,等待他的是一路坦途。
世上萬事,最怕認真二字,如果你拼盡全力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為了99%到99.99%的那0.99%的微乎其微的差距,足以專註10年,20年,甚至一輩子。
如果一定要給這份執拗一個解釋,我更願意稱它為「匠心」。
從娛樂圈到體育圈再到我們的生活,這樣對工作死磕,追求極致的「匠人」其實無處不在。
人人都羨慕32歲的C羅有著23歲的身體,是望塵莫及的足壇第一人,實力橫掃世界。但你看不到場下的他每天2000個俯卧撐多少年不間斷,他甚至把客廳改成健身房,隨時隨地訓練,拿苦行僧一樣的標準無限逼近自己的極限,日益求精,才能站上世界巔峰。
中國三軍儀仗隊是公認的世界最出色儀仗隊,他們的成就也少不了對匠心的執拗。96下正步,每個精確到75厘米,誤差不能超過2厘米,頭型不正別針子、腰桿不硬背棍子、腳腕無力踢石......每日練到雙腿浮腫,第二天繼續訓練,日積月累才有了鏡頭裡的零失誤。
GIF
他們追求的匠心,只是做好是遠遠不夠的,演得更真實,踢得更出色,走得更精準...這份跟自己的較勁里其實是對極致品質的追求。
在日本九州LEXUS雷克薩斯工廠,我們看到這樣一群工人,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匠文化」的忠實踐行者,他們把對細節的專註和對完美的堅守貫穿於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中。15年日復一日的堅持只為做好一件事——用最好的技術打造最好的車。
多年的專註和精益求精,他們中的很多人早就成為了大師級工匠。
他們看得見的0.1毫米粉塵。工人們用自己的雙眼和雙手對塗裝結束的車輛進行細緻的檢查,即便是0.1毫米的粉塵,也逃不過他們的法眼。
他們摸得到的毫米級縫隙。質檢線上的工人需要對車輛進行是否有縫隙、是否有高低不平、門開關是否流暢、是否有劃痕或臟污的檢測,而這項檢測完全依靠人手的感覺。即便戴著手套,工人們也要立刻察覺到哪怕是零點幾毫米的極其細微的縫隙。
他們耐得住性子,三年打造一個門把手。為了打造左右手都極好的抓握感受,一個小小的車門把手就耗去了一位設計師和他的團隊三年的時間,不斷的嘗試、失敗、再嘗試之後,才有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隱藏了機械鑰匙孔的車門把手。
對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近乎苛刻的追求,盡心做到完美,雷克薩斯的工匠們秉承初心,打磨著每一輛品質之車,正是他們造就了雷克薩斯的品牌。
哪有什麼平步青雲的成功,每一份好運背後都藏著滴水穿石的堅持。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走得太快的時候不妨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是為了什麼而出發,又該用怎樣的姿態走得更遠。這就是匠人精神的意義。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廣告
※火熱世界盃,只有這樣的女人才能讓男人轉移視線
※不知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
TAG:水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