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戲精在民間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在硬糖君種種不可告人的愛好中,民生調解類節目甚至比小黃片等級更高——畢竟,後者還能證明自己是熱血青年,前者已然等同於買菜大媽。
然而,這些民生節目又是多麼好看,光看標題就能讓人熱血沸騰!
《1818黃金眼》
在廣電「限星令」、「限娛令」的要求下,大量綜藝真人秀走上了「星素結合」之路,並迅速變得味同嚼蠟。然而,是素人不好看、不戲劇、不話題嗎?
我們說,不是的!民生節目證明了藝術真正來源於生活,群眾才有最能刷新三觀的創造力,戲精在民間!
《愛情保衛戰》
當新媒體對傳統電視渠道形成強勢競爭,民生調解類節目成為二線衛視和地方台最後的收視堡壘。而主打年輕觀眾的視頻網站對此類節目興趣缺缺,雖然是出於其產品策略的考慮,但依硬糖君看,隨著智能手機、PAD看劇的普及,這絕對是一塊新媒體待開發的寶藏。
總有人指國內綜藝節目缺乏創新性,一味拿來海外模式克隆。但電視調解類節目,無論在中外電視史上都是一種全新的中國式糾紛模式和電視節目模式。充分體現了我們的文化創新性,完全可以輸出海外。
其中佼佼者如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東方台的《新老娘舅》、湖北電視台的《調解現場》、山東衛視《和為貴》、北京青少年頻道的《誰在說》(居然是青少年頻道!)、北京科教頻道《第三調解室》、天津衛視的《愛情保衛戰》等。
《新老娘舅》
這種以房產糾紛、夫妻矛盾以及鄰里衝突為主,並且是本土的、重複的、經驗性的內容何以能在不斷求新求變的新媒體語境下為電視贏得生存空間?看似有些LOW的調解節目,其實蘊含著最原始和充足的矛盾張力——有什麼戲劇能比生活本身更複雜?
調解、窺私、真獵奇
大部分調解節目都是以激烈的矛盾衝突作為節目主線,人為設置懸念和反轉。在敘事語言上,也是極盡煽情。但為追求收視而過度獵奇的做法,也難免帶來負面社會影響,最終引火燒身。
2016年10月,上海廣播電視台娛樂頻道《新老娘舅》播出了「94年花季單身女孩竟秘密生下三胎,媽媽外婆誰是幕後推手?(上、下)」節目,講述了94 年出身的上海女孩,在17 歲時遭人輪姦,此後還與不同男子生下三個孩子的故事。
兩期節目播出後的48 小時內,各大網站、微博、微信平台紛紛對該內容進行了報道和轉載,許多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都超過了500萬,引起了極其負面的社會影響,最終導致節目被關停。而類似這樣的選題,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調解類電視節目。
在《金牌調解》的300餘期節目當中,有八成左右都是夫妻或者家庭矛盾。從節目的標題可見一斑,有《愛到佔有的丈夫》《難以解開的心結》《父子冤家》《追債十年的前妻》《無望的一家人》等。
抓小三」自然也是調解節目的最愛橋段。廣州影視頻道的《真情追蹤》,經常在節目中出現抓小三、打小三的現場畫面。硬糖君鍾愛的河北農民頻道《非常幫助》則更為新鮮潑辣,不時可見調解雙方在田間地頭揮舞鐵杴、板磚追打的場面。
不過,與之相伴的,明目張胆侵犯隱私也就成了調解節目的通病。長沙政法頻道的《情動八點》就有多次記者偷拍另一方當事人出軌,或到另一方當事人家裡抓姦的情節。
江西公共頻道2016年9月的一期節目《曝光在法庭上的親子糾紛》,講述的是江西萍鄉的一對夫妻,因為妻子出軌懷孕,丈夫起訴離婚的事件。雖然節目當中對出軌的女方當事人打了馬賽克進行保護。但是節目卻被當地微信公眾號進行轉發,並配文《這個萍鄉少婦,比馬蓉還賤》,在當地被廣為流傳,對當事人的名譽造成惡劣的影響。
在調解節目中,我們觀眾也經常產生這樣的疑問:這麼多年的積怨,就這樣輕易調解好了?
確實,當調解主持人以「善人」而非「普通人」的標準要求糾紛雙方,往往造成過高的道德監控壓力,使得雙方在節目中籤訂看似美好的面子協議,導致「台上牽手,台下分手」的無效調解,最終徒增訴訟壓力,甚至產生「二次調解」。
2014年9月,《錢塘老娘舅》播出了《帶著婚姻再找幸福後的一團亂麻》,講述的就是在兩年前經過節目調解協議離婚的夫妻,再次上門調解的故事。雖然兩年前雙方簽署了協議,但是丈夫時候一直賴著不離婚,矛盾實際上根本沒有得到解決,最後不得不再次來到調解節目中尋求幫助。
調解節目都是真的嗎,也是大家常年的疑問。以硬糖君的經驗,地方台上真的多,上星節目假的多。一些調解節目不惜邀請演員、編造故事來吸引觀眾眼球,完全背離了調解類節目的初衷,也使調解類電視節目的口碑和公信力不斷降低。
「北冀南浙」的調解譜系
中國電視調解類節目已經走過十餘年。從最初的情感談話與民生幫忙類節目到目前的電視人民調解類節目,節目的形態、構造已經逐漸模式化。節目面相也從最初的令受眾耳目一新,變成當下電視媒介的新常態。
調解類電視節目從20世紀末萌芽,早期的湖南衛視的《真情》,江蘇衛視的《人間》,雖不是以調解為核心的電視節目,但卻已經出現了調解的形式。雙方當事人現場講述矛盾糾葛,主持人邊聽邊疏導,邊調解。順便說一句,鳳姐就是在《人間》出道的,也算是這檔節目的「造星」實績了吧?
2008年,上海推出《新老娘舅》,首次打出了調解節目的旗號。隨後,北京衛視推出了《第三調解室》,《真情》改版為《尋情記》,主打調解,調解類電視節目作為一種新興的節目類型,正式出現。
但在前期,調解類電視節目幾乎都是以故事為主,調解為輔,主要靠選題的衝突性來吸引觀眾,調解結果也不具備法律效力。直到《人民調解法》正式頒布後,各大調解類電視節目才開始重視調解的法律效力,以調解成功為賣點,請來法律專家、調解專家,當場簽署調解協議,著力解決民生矛盾。
從2008年《新老娘舅》出現至今,調解類電視節目已經走過了10年的發展之路。諸如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天津衛視的《愛情保衛戰》這類收視長紅的調解類電視節目大肆搶佔市場份額,成為不可忽視的電視節目類型。
十年中,選秀、真人秀都熱了又冷,調解類電視節目卻始終表現穩定、遍地開花,以數量和播出時段長期霸佔老百姓熒屏,並壁壘分明的形成了「北冀南浙」的市場格局:
河北是當之無愧的「調解大省」,巔峰時期有七個調解節目:《情感大裁判》、《調和》、《非常幫助》、《小莉幫忙》、《百姓調解》、《調解夜市》、《尋情記》;
《非常幫助》
浙江全盛時期也有五個:《錢塘老娘舅》、《和事佬》、《閑事婆和事佬》、《娘舅大石頭》、《范大姐幫忙》。如果算上臨近的上海,《四大名助》、《新老娘舅》、《甲方乙方》、《一呼柏應》也頗壯聲威。江蘇也是調解節目界不可忽視的神秘力量,《家和萬事興之全能調解》、《一轉成雙》、《有請當事人》不落人後。
如果放個地圖炮,莫非我華北平原和江浙滬包郵區都是是非之地,為何調解需求如此旺盛?
從節目模式上看,調解類電視節目形式只有三種。主要就是以《金牌調解》、《第三調解室》為代表的演播室派;以《和事佬》、《新老娘舅》、《非常幫助》為代表的室外調解派;以《第一調解》為代表的演播室和室外雙管齊下派。
但相對簡單的節目形式,反而成為人民群眾的最佳舞台。沒有花字、沒有炫技剪輯、沒有打光舞美,生活本身已足夠獵奇。
多管閑事真解壓
情感調解類節目的大量出現,與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中人們普遍存在的情緒焦慮息息相關。
21世紀的中國社會逐步進入鮑曼所謂的「流動的現代性」中,資本在全球迅速擴散,人藉由交通工具開始在長距離的不同空間遷移——個體的高度自由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個人不再天然地屬於某秩序體系,舊有的「社群」被解散,新的「共同體」尚未形成,被裹挾、被左右在社會大勢之下的個體經常性地感到失控、無助與沮喪。
大眾媒體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宣洩情緒、調解矛盾的渠道,讓當事人可以得到心理專家一對一或幾對一的疏導。普通受眾亦可通過節目鏡子的作用,找到生活的解決方案——或者欣慰的發現自己還不是最慘的。
「衛視拼綜藝娛樂,地面拼民生新聞。」業界將此作為電視頻道運作的默守心訣,其背後映射的現實邏輯是民生內容必須在「本土」範圍內精耕細作才能獲得更好收視,倒也非常符合現在新媒體界主打的「圈層」概念。
調解類節目作為一種媒介撫慰,替代了傳統的街坊閑聊。這些以地理位置為基礎的「地區性社群」,將每天定時觀看調解類節目作為一種儀式,上班後還可以彼此交流,甚至偶爾還會通過熟人的熟人,認識一兩位電視上的調解面孔。這些具體的個人生活故事傳遞了一定的價值向度,將分散在各個單元房裡的個體與社會中各種價值觀的個體和階層重新「聯結」,建立身份認同。
從這一點來說,「老娘舅節目」無疑是地方台最後的救贖地,也是現代都市孤獨者的八卦港灣。
※幸未辜負,《魔道祖師》動畫是我想要的新古風
※《天意》可違,東方科幻才是國產科幻的正確打開方式?
TAG:娛樂硬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