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刑不上大夫」後面還有一句,讀完就知道,古人到底有多聰明了

「刑不上大夫」後面還有一句,讀完就知道,古人到底有多聰明了

文/帥胡

「刑不上大夫」出自《禮記·曲禮上》,流傳至今,一直被我們理解為允許官員的法外特權,一直被認為,官員犯法是可以赦免的。

因此,這句話也成了封建時期的萬惡淵藪,人們常用「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與之對應,言下之意是,天子犯法都要治罪,更何況大夫,你身份再尊貴能貴得過天子嗎。

於是,電視劇里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說這話的人往往是時代先驅,說完之後,他自己都會得意的等待掌聲。

可事實呢,事實很尷尬,兩句話我們都理解錯了,錯就錯在:

「刑不上大夫」我們丟掉了後面一句,曲解了他的本意;而「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呢,則完全是流傳的過程中寫了個錯字,而這個字,才是這句話的核心。

今天就講講「刑不上大夫」吧,刑不上大夫後面一句是什麼呢?

從根本上講,這兩句合起來理解,還是很人性化的,因為它並不是提倡特權,而是為了保護尊嚴、人格,而尊嚴、人格,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古代,則是非常重要的。

瞧瞧,我又講了一句誤解了兩千多年的古語,但今天就不討論它了。

那麼,所謂「刑不上大夫」的本意是什麼呢?

刑,在古漢語里,是專用名詞,特指五刑,即:墨、劓、剕、宮、大辟。

刺面、割鼻、剁腳、閹割、砍頭,就指這五類殘缺肢體的刑罰,沒有別的說法。

而大夫呢,並不單指當官,還代指一種等級。

秦漢以前,社會人群分為五等,即公、卿、大夫、士、庶人。

以讀書人組成的士為分界線 ,以上全是朝廷官員。

這樣一來,「刑不上大夫」就有了另外一層解讀,即:

針對老百姓的五刑不能用在大夫以上的官員身上。

那對大夫以上的官員不能用五刑,官員如果犯了罪該怎麼辦,沒關係,古人有別的辦法,其實這辦法比對待老百姓還要嚴,什麼辦法?

皇帝對犯罪的官員,可以罷官、奪爵、賜死、甚至夷族,但就是不提倡五刑。

為什麼?

西漢賈誼提出兩個原因,非常有道理

一:投鼠忌器。

想打老鼠,又怕打壞老鼠旁邊的器皿,這裡的老鼠即指犯罪的官員,而器呢,指的就是皇帝。

賈誼解釋說:

……今自王公三公之貴,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禮之,古天子之所謂伯父、伯舅也,而今與眾庶同,被戮辱者,不泰迫乎……

朝廷官員,都是天子的輔弼,就像自己的親戚一樣,如果用對待庶人的方法,割鼻子、斷腳、髡髮以至於棄市等方法去對待他們,不等於在打天子的臉面嗎;

二:等級分明。

犯了大罪可以賜死,可以夷族,但不要去侮辱他的人格,犯了小罪,可以罷官,可以奪爵但不要採用庶民的墨、劓、剕、宮等特徵相當明顯的刑罰。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刑不上大夫」後面那句話的核心,即:

刑人不在君側

受過五刑的人,不能侍候君王。

換句話說,君王不能讓官員受五刑,因為受了五刑之後,他就不能當官,繼續為朝廷服務,為君王效力。

兩句話聯繫起來,才是「刑不上大夫」原來的含義,古人之所以這麼講究,原因很簡單:

一:照顧朝廷體面;

二:也是為了砥礪官員。

畢竟在古代,讀書人還有氣節,還講個君知我報君的,人們都知道感恩,你對我好,我自然也不能狼心狗肺。

所以,「刑不上大夫」後面還有一句,讀完就知道,古人到底有多聰明了。

古人有多聰明?

他咋就能考慮得這麼周到呢。

不過這層意思現在可能就不適用了,因為人們常會說:都什麼時代了,還講究這些。

就這句話,讓我們丟掉了多少寶貴的東西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根也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孔子曾預言晉國要滅亡,但理由卻非常荒唐
知府刁難九歲神童,神童對一下聯,嚇得知府連忙乖乖奉上銀子

TAG:草根也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