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老這件事情,這個社會可以做的更多
當前,養老、教育、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剛性需求呈爆髮式增長,有望成為我國拉動內需的「三駕馬車」。業內人士建議,適時出台激勵政策,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做長做細相關產業鏈。
其實,當大家看到一些關於新型產業,風口這類概念和詞語的時候,或許還有些小激動,
就像當年看到共享單車那樣子。
時過境遷,什麼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呢?
畢竟社會是要講民生的,以人為本。
那麼養老、教育、醫療這些事情,本是社會的義務和責任,但是我們有辦法,靈活變通,
把責任變成一個產業,大產業。
這樣很好,畢竟歷史的經驗告訴大家,商業運作的企業才有活力,大鍋飯是效率低下的代名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人,佔總人口17.3%。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4.87億,佔總人口的34.9%。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為繼,一對夫妻照顧4-6個老人不堪重負。尤其是我國城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高達4000餘萬,家庭難以照護。我國正在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首批城市「中產」老男人消費能力較為堅挺,消費意願較強烈,渴望享受到專業養老服務。
養老,不再是溫飽型的,更要重視精神享受型的。
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是該好好的享受人生了,至少不能是吃飽就好,不能至少住的房子不漏水就算數的,那種基本保障型的養老模式已經成為過去式。
就算國家和企業不能為老年人買更多的單,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自己也願意為自己買單的。
一大批嗅覺靈敏的產業巨頭已經悄然布局養老產業。日本最大養老服務企業「日醫學館」、法國的「養老巨鱷」歐葆庭等知名國際養老企業均在我國投巨資建養老院;泰康人壽、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已有多家養老社區進入到運營階段;萬科、華潤、恆大一批地產商大推「養老地產」項目,雖然有的項目處於虧損狀態,但這似乎絲毫沒有動搖地產巨頭們做養老的決心。
不過,要想加速「井噴」,我國養老產業仍需突破系列瓶頸,比如產業發展仍相對粗放,存在養老床位和從業人員缺口較大、不少養老機構設施和服務水平有限、老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等問題。
說到最後,中國的養老問題,就像中國的城市布局一樣,平時不下雨就好,一下大雨就淹水,缺乏整體規劃。
應對快速到來的老年化社會,我們其實並沒有準備好,我們可以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這是一種商業機會,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本文由謙和既濟原創,歡迎關注與評論!
TAG:謙和既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