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之秀:淺談美在詩歌寫作中的應用
淺談美在詩歌寫作中的應用
——鷹之秀
硬筆書法盛行的90年代,龐中華先生授課時,向大家講《音樂與書法》,他本人手持風琴演奏的照片,到現在仍讓人記憶猶新。其實音樂不僅與書法相通,音樂與繪畫、寫作等藝術門類也是相通的,尤其是在寫作方面,音樂不僅是激發作者靈感的源泉,更重要的,音樂也是是激發人們對美進行探尋的力量之源。
詩歌是文學類別中,最注重美的一個門類。美涵蓋了詩歌的方方面面。
一是韻律之美。詩歌講究平仄,講究對仗,講究押韻,姑且不論內容如何,形式上的注重,就是為更好地突出詩歌的韻律之美,第一眼看到詩歌的時候,僅工整的字句,就容易讓大眾接受,然後再通過平仄押韻易於記憶,最後在記憶的基礎上知曉其意義。
二是修辭之美。我們的傳統文化講究委婉,講究含蓄之美,講究留余,想達到這樣的效果,離不開大量修辭手法的高超運用,詩歌是修辭手法運用到極致,而且最注重修辭手法的文體。
三是意境之美。詩歌的美,美在意境。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王維的《使至塞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卞之琳的《斷章》、戴望舒的《雨巷》等等,一首首詩彷彿都是一幅幅讓人流連忘返的畫卷。
現如今,詩歌寫作呈井噴態勢,量很足,但是擁有美感特質的詩歌卻少之又少,這也是儘管詩歌總量看似很大,但是精品寥寥、精品流傳不廣的原因之一,虛胖不是繁榮,其實是一種病態,骨子裡有病,表面上也有病。人們出門不忘穿新衣,照鏡子打扮自己,寫作的時候,尤其是寫作詩歌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對詩歌的修飾與裝扮,自己都覺得不美的文本,受眾會覺得美嗎?
那又該如何發現美呢?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美,需要的僅是發現美的眼睛,詩人以其敏感的特質,應該比常人更容易發現美、探尋美、描繪美。
最簡單的美就是我們視界以內的風景、繪畫、舞蹈等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需要用心的美藏在大自然的聲音里、藏在人為的音樂之中;需要更用心的美,則藏在平平淡淡的柴米油鹽的日子裡。
若想更深層次了解美,還可以透過書籍,如黑格爾、康德等人關於美學的論述,如流傳至今的古詩集,古人愛美,對於美的描寫,尤甚於當今的我們。
只要善於留意與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角角落落總有美的存在,都能為詩歌的寫作,詩歌的美提供富足的給養。
2018.07.12
TAG:鷹之秀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