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洪秀全臨終前說的這些話,李秀成聽後想歸隱,洪仁玕想遠走他鄉

洪秀全臨終前說的這些話,李秀成聽後想歸隱,洪仁玕想遠走他鄉

1840年6月,以林則徐禁煙為借口,英國皇家海軍在珠江口開了幾炮,挑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此戰,以清王朝被迫簽訂《南京條約》結束,由此國內矛盾便開始激化,最終釀成歷時14年,縱橫全國18省的太平天國運動,一度將垂死的大清推向了滅亡的邊緣。

洪秀全,1814年生於廣東花縣福源村一農民家庭,後來則移居到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官祿布村。早年的洪秀全,聰明伶俐,熟讀四書五經,很多鄉親都說他可以考中進士,從而光宗耀祖,洪秀全也是這麼認為。但是,熟悉四書五經不代表就能通過科舉考試,畢竟八股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寫得好,有時格式不對或者是字跡不夠工整,考官都懶得看試卷,談何錄取呢!洪秀全應該說是有點背,連續考了幾次院試都不過關,連個秀才都不是,舉人、進士更是遙不可及的幻想。

考不中秀才沒關係,感冒發燒,頭昏眼花才是要命。因為科舉屢次失敗,洪秀全急火攻心,連續發燒一個禮拜,家人都以為他大限已到,命不久矣,連後事都給他準備好了。可是,洪秀全卻突然醒了過來,還說自己上了一趟天堂,與上帝耶和華開展深入交流,上帝還讓自己下凡來斬妖除魔,拯救萬民。洪秀全顯然沒有范進耐心,並不想在科舉考試上浪費太多光陰,創建人間天國,由自己來主持科舉考試招攬天下英雄才是自己所追求的夢想。

要想打天下,奪取滿清的江山,光靠自己一人肯定不行,同盟者是必須得有。為此,洪秀全便拉著好友馮雲山創業,他們先是在家鄉搗毀孔子牌位,攻擊當地寺廟,隨後則是去廣州傳教,宣揚「拜上帝教」。廣州開放比較早,民眾自然知道何謂「上帝」,何謂「基督」,對洪秀全宣傳的拜上帝教壓根不感興趣,甚至還相當排斥,屢次將其驅逐。沒辦法,洪秀全與馮雲山只能沿著西江逆流而上,深入廣西腹地宣傳拜上帝教。在桂平紫荊山區,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胡以晃、曾天養等相繼入伙,金田團營很快便發展到兩萬餘人,初步具備了與清王朝抗衡的實力。

1851年1月,在經過多年準備後,洪秀全在金田村振臂一呼,掀起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1851年9月,太平軍攻佔永安,並在此進行分封,東王楊秀清九千歲、西王蕭朝貴八千歲、南王馮雲山七千歲、北王韋昌輝六千歲、翼王石達開五千歲,東王節制西王外之諸王。1853年1月,太平軍攻破武昌,將部隊擴充至五十餘萬,聲勢更加浩大。1853年3月,先鋒大將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等統帥水路兩軍攻克南京,並迎接天王入城。

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所用時間不到三年,這堪稱奇蹟。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戰果,與太平天國早期實行的軍師負責制是分不開的,天王臨朝不理政,只是作為虛位元首而存在,軍國大事悉數由軍師掌管。如此一來,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等「軍師」便可以大顯身手,靈活處事,李秀成在《自述》里說到:「前期做事,皆出自南王」,「東王佐政,事事嚴整」。可惜,由於馮、蕭相繼犧牲,東王一家獨大,洪秀全又想奪權,以致釀成「天京事變」,「軍師負責制」徹底被破壞。

隨著「軍師負責制」被破壞,洪秀全走上了前台,開始掌握軍政大事。不過,洪秀全並不是做大事的料,繁瑣的政務以及軍事上的連連敗績讓其焦頭爛額,疲於應對。在他掌權期間,隨意擴招軍隊,大肆分封諸王,不斷想著法子去削弱陳玉成和李秀成等實力派的權力,導致天國內部權力分散,矛盾重重,自保尚不足,推翻清王朝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想。此外,洪秀全還經常拒絕別人的建議,把一切希望都寄託給「上帝」,自認為是真命天子,整天自欺欺人。

1862年,李秀成在雨花台作戰失利後,向洪秀全提出「讓城別走」之建議,可惜卻被拒絕了。其理由十分可笑,「朕之天兵多如水,何懼曾妖者乎」,還將李秀成大罵一頓,「爾不扶,自有人扶」,儼然就是一位王者。1864年6月,洪秀全迎來了人生大限,臨終前給李秀成、洪仁玕等留下遺言:「大眾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領到天兵,保固天京!」聽到這些荒誕不經的話,李秀成連歸隱山林的心都有了,沒想到自己效忠一輩子的主公,居然是如此的不堪扶。早知如此,當初就不應該救援天京,即使在江浙戰敗,逃亡海外問題也不大,可以保命。洪仁玕呢,估計想遠走他鄉了,若是自己一心做學問,不千里迢迢來天京,也不至於後來被湘軍俘虜,受凌遲而死。

總而言之,洪秀全理想雖遠大,可眼高手低,實在不適合做創業者。從小便熟讀四書五經的他,危險來臨時居然還一味地信「天」,難怪太平天國會失敗。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有趣的問題:大明水師可橫掃西方各大強國,為何清朝水師卻任人吊打呢?
同樣是開國之君,為何說朱元璋得位最正?原因不簡單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