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拼多多,我就靜靜的看著你把牛皮吹破

拼多多,我就靜靜的看著你把牛皮吹破

最近朋友圈被刷屏,什麼拼多多要IPO,3億活躍用戶。

媒體報道的原話是「2017年拼多多共完成43億筆訂單交易;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過去12個月,拼多多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金額)為1987億元,有2.95億活躍買家,有超過100萬活躍商家。」

實在看不下去了,拼多多我就想靜靜的看著你把牛皮吹破。

朋友圈的朋友們均表示,不屬於3億活躍用戶之一。尤其是拼多多人均接近700元的消費。

我調研了100個人,有70%的人表示過從來沒有用過拼多多,有30%的人表示買過,買過一兩次後,堅決不會再買了。假貨爛貨挺多。

請問拼多多的3億活躍客戶是哪兒來的?

我們來看下淘寶和京東的數據。

阿里巴巴4.82萬億元的GMV,中國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5.52億。

京東2017年全年交易總額(GMV)近1.3萬億元人民幣,活躍用戶2.95億。

70%的調研人沒有使用過拼多多,但是都在用淘寶和京東,那麼請問拼多多3億的活躍用戶是怎麼來的?

拼多多的用戶絕大多數不是京東淘寶的用戶,那麼到底是哪裡的?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拼多多從來沒有公布過用戶畫像。我們先來探討一個話題,拼多多的3億用戶是哪來的?怎麼來的?

簡單來說,依靠微信端的社交紅利,拼團嘛。用戶分享裂變。最有意思的是怎麼分享裂變來的? 5元包郵買芒果,10元買榴槤,0元買獼猴桃,19元買阿迪耐克鞋。

就這麼一個虧損13億,以低價清理庫存和賣假貨著名的平台,竟然要上市了?

如果說拼多多要能成功,那麼就是對於市場規律和用戶體驗度,最大的諷刺。

拼多多這個牛皮,註定是要吹破的。市場經濟的規律決定了,一個賣假貨爛貨的企業,走不久也走不遠。

從正常的運營模式來看,拼多多做的其實也是B2C電商。B2C電商的核心是什麼?

流量、復購率、轉化率、運營成本,用戶體驗。

拼多多有什麼?流量,依靠低價獲取的流量。轉化率,依靠低價輕而易舉吸引來的轉化率。

早期的拼多多,依靠低價的朋友圈分發,拼團,好友分享,能夠輕而易舉的獲取流量,並且依靠低價能夠輕而易舉的獲取轉化,甚至轉化率奇高。

但是收到的是殘次產品,或者講產品品質一般,那麼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和復購率,以及二次轉化率。並且會推高退貨率,真正影響到運營成本。

所以一直懷疑,所謂的3億活躍用戶,真的是否存在?包括人均700元的消費,是否存在?只可惜我們看不見人家的後台數據。

拼多多第一波的社交電商和分享,其實只是讓更多的人認識了拼多多。而至於對於拼多多的認同,完全取決於對於平台購買體驗的認同和認可。

抱歉,低價的產品真的能有多好的體驗?

拼多多依靠低價和淘寶京東去競爭,去分流他們的客戶,只是體驗如此差,只會讓用戶更加認同淘寶和京東的體系。

拼多多可以升級么?升級自己的產品,不斷的提高進入平台的門檻?

可是一旦升級了,商品品質提高,那麼價格提高,就又失去了低價獲取流量和轉化的優勢。這就是個拼多多目前的困境。進退兩難。

一個靠低價崛起的平台,註定要為低價付出代價。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有個品牌叫哎呀呀,李湘當年也還代言過,開滿大街小巷。曾經鼎盛一時。但是後來去哪兒了?

消失了,其實就是低價商品,在消費人群不斷提升對於商品品質,不斷提升要求的過程中,註定最終要被低價拋棄。包括達芙妮,包括福建鞋業,其實也一樣。

3億活躍用戶數,有沒有,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選擇了低價傾銷,被貼上了低價爛貨的標籤,拼多多距離優質電商的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拼多多可能在資本的幫助下,暫時的成功了,只是那又怎樣?曾經被資本吹捧起來,曾經去上市的,後來一地雞毛的還少么?

還是一句話,想要更持久,麻煩踏踏實實。這個世界上沒有傻人,用戶更不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八婆 的精彩文章:

TAG:財經八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