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不向命運低頭,勇敢迎接修道過程中的魔考!

不向命運低頭,勇敢迎接修道過程中的魔考!

老祖天師張道陵七試趙升,通過演法的方式,向後來所有追隨歷代天師修行的正一弟子,用鮮活的事例,闡明了什麼是魔考、應怎樣度過魔考。按照《度人經》所言,魔考可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個階段的考驗。魔考是天界大魔對所有人的磨難,也是元始天尊給所有人改變命運、升華自我的機遇。

這些磨難就像是修行路上的攔路石。強者通過後,攔路石會成為墊腳石,讓道心堅定者走得更遠、站得更高。弱者通不過,攔路石會成為絆腳石,讓道心不堅者從此痛苦、甚至沉淪。所以道經有言「無魔不成道」,即是此理。

一、欲界的魔考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有言,「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但欲遏人算,斷絕人命門」,這就是道經對欲界魔考的直白記載。

修道之人在未成真人之前,身體是處於穢氣未消、體未洞真的狀態。在身體內部存在一個鬼界投影,即北都泉曲府。在北都泉曲府里有上萬個鬼群,一個鬼群有上萬個鬼。這些鬼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人沉迷於物慾,斷絕人的前程。

趙升祖師辱罵不去、堅拒美色的傳說,是正一弟子度過欲界魔考的指明燈。趙升祖師棄家學道、遠道而來、接連碰壁、露宿門前、被視乞丐,這顯露了道心初成後的力量。趙升祖師能平靜度過美色當前、百般挑逗、共處僻壤、言語攻心等系列性慾考驗,這展示了摒棄物慾後的力量。可見度過欲界魔考的關鍵,在於摒棄外欲、建立道心。

有些道友曾說,他們想來龍虎山皈依、傳度,路上歷盡艱難,接連倒飛機、火車、汽車,一路顛簸幾十個小時來到嗣漢天師府,又碰到上清古鎮連著幾天下著大雨,來到嗣漢天師府打聽情況,誰知平時和善、樂於助人的住觀道長們,竟然都不給臉色。這些道友在身體極度疲勞的同時,滿腔向道的熱血又被澆了一大盆冰水。

這些道友自言,平時自己做啥事,都順風順水、養尊處優的,來到這麼個「小地方」,吃盡了苦頭,從而懷疑、甚至熄了向道之心。欲界魔考的主要內容有:事業不順、感情問題、家庭不和、阻擋入道等。

修道之路,是煉心的孤獨之路,大道獨行說的就是煉心路。別人很難幫得上忙,基本靠自己,只有自己的心誠才能勘破欲界的迷霧、度過欲界的魔考,沒有準備為大道死上一回的決心和行動,是很難度過欲界的魔考,從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心。

也正因為煉心的孤獨路,所以每一個道友在遇到同道之人,才會珍惜這份萍水之緣,才有異骨成親、齊同慈愛之感。但修道之人絕不會追逐這份萍水之緣,所以也會坦然放下這樣的外緣。

二、色界的魔考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有言,「我界難度,故作洞文。變化飛空,以試爾身。成敗懈退,度者幾人。笑爾不度,故為歌音」,這就是道經對色界魔考的直白記載。

色界的魔考不好度過,所以《度人經》專門警醒了各位修道人。色界的大魔能夠千變萬化,針對每個修道人道心的具體不足之處,對其進行無死角的考驗。如果修道人不能度過色界的魔考,這些大魔只會笑話你,並且用歌音的方式告訴你,這關考驗的就是道心是否純粹。

趙升祖師見金不取,償絹不吝、被誣不辯的傳說,是正一弟子度過色界魔考的指明燈。趙升祖師後山砍柴、偶拾重金、天音作證、棄金而去,這是錢財關對道心的再次檢驗。趙升祖師脫裘償絹、被誣不辯、不談人惡,這是名利關對道心的再次考驗。可見度過色界魔考的關鍵,在於純粹道心、尊師重道。

色界魔考的對象,就是修道人沒有改正過來的種種缺點,一讓您心靈感到害怕,二讓您身體逐漸虛弱。如不能每天懺罪向善,就會腐蝕心靈、道心破碎,對世事感到恐怖、對事業感到無趣,對家庭缺少溫暖、對他人缺少慈心,在生活上沒主見、在學習上沒動力。直到修道之人完全失去信心,色界魔考才會慢慢離開身體。色界魔考的主要內容有:不做功德、唯利是圖,目中無人、傲慢很重,自以為是、自吹自擂等。

不能通過色界魔考的修道人,在心靈將留下很難彌補的巨創,從此不敢再提修道的好處,並宣傳成道艱難。現在網路充斥了這些感嘆修道難、胡說登道無望的言論,不正是色界魔考失敗者的寫照嗎。初步建立的道心需要我們細心呵護,讓道心不斷於護國濟民的積功累德中去完善,讓道心不斷在尊師重道的實際行動中去純粹,坦然讓欲界大魔幫助自己穩固、完善初成的道心,不正是無魔不成道的最好說明。

三、無色界的魔考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有言,「保真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難固,鬼道易邪。人道者心,諒不由他」,這就是道經對無色界魔考的直白記載。

完美的道心不是穩固後,就一勞永逸了。如何保持一生,並貫穿三世,這是無色界魔考的內容。知真、登真的人還是不少的,但保真者確實稀少。雖登仙道,卻不能走遠;易入鬼道,邪路易縱慾。人的心,可以由自己做主,卻容易迷於物慾,而被他人所控制。無色界的大魔考驗的就是修道人能否一生奉道、別無所求,隨緣御物、不著萬物。

趙升祖師存心濟物、見虎不懼、捨命從師的傳說,是正一弟子度過無色界魔考的指明燈。趙升祖師助人為樂、不求回報、毫無怨心的作為,是趙升祖師道心由內而外、毫無巧詐的自然行為。趙升祖師見虎不懼、無畏生死、捨命從師的舉措,是趙升祖師道心貫通三世、以命奉道的一生追求。可見度過無色界魔考的關鍵,在於道心永固、以命體道。

內心的想法主宰著我們的命運。內心的想法就好像顏料一樣,清水加入何種顏料就變成何種顏色,清水就是我們的命運。人心向善,內心之善會吸引外在的善人或善神來相合,命運會變好;人心向惡,內心之惡會吸引外在惡人或惡鬼來相合,命運會變差。無色界魔考的主要內容有:不要名利、越有名利,不要美色、越有美色,最受不了什麼,就會招來什麼。

修道之人一定要心口如一,才能突破命運的限制。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另一套、想的再一套,就會越修越糟、越修越苦。不能通過無色界魔考的修道人,往往不能發大願心,不能做到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道經有言,要發心與無量天尊同登無極大道的大願。不要光想著自己,只想努力修好這一世,回仙界後再也不來人間受罪了,如有此種心態,即使能登仙界,也不能長久。

四、小結

《度人經》揭示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的魔考,也許會讓人打退堂鼓,不願意入道、修道。但請細思一下,就會知道,沒有修道的魔考才最嚴重,因為只能永遠在五道中痛苦輪迴、不斷沉淪,再難有翻身的機會。

各位道友,人身難得、今已得,中土難生、今已生,願各位道友,在生活、工作中,向趙升祖師學習,勇敢迎接修道過程中的三界魔考,不向命運低頭、勇於突破格局、把握真實本我。

作者 | 羅同、蕭岳鋒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重酬原創作者,道教媒體平台徵稿啟事,百萬讀者等你來約!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凈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鍊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 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閑,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慾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 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閑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洒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結緣道醫秘制三伏貼,冬病夏治調補陰陽,錯過再等一年!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愛,才有度!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