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省國民體質監測:廣東超重肥胖人群增速明顯
本欄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張秀麗 通訊員 粵衛信
「體重正常就與超重無緣」「運動的功效只是減肥」「每周運動時長累計達標即可得好體質」……這些偏頗、錯誤的觀點有待糾正了。近日,2017年全省國民體質監測結果發布,廣東省衛計委組織有關專家對國民體質概念、科學健身核心信息進行解讀。
居民體質合格率上升1.5%
2017年廣東省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廣東省國民體質水平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等級以上的人數百分比(簡稱「合格率」)為91.6%。
廣東省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研究員周衛海博士表示,從近幾年的監測結果看,全省居民體質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3年至2017年,5年間廣東省居民體質合格率上升了1.5個百分點,其中幼兒和老年人體質水平提高較為明顯,而成年人上升幅度較小。
從區域分布來看,珠三角地區居民體質水平明顯高於粵東西北地區,其中粵東地區居民體質水平相對落後。
體重正常者也可能「肥胖」
監測結果顯示,廣東省人群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其增速卻明顯大於全國平均水平,例如成年人超重檢出率,在2010年廣東省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在2014年僅低於2.2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逐漸縮小。「以上(數據)說明廣東省超重和肥胖人群增長比較明顯。」周衛海介紹,「男性BMI均值各年齡段增長較為明顯,女性僅在60-69歲呈現明顯增長。」
「體重」與「國民體質」之間有什麼關係?專家解釋,當人的BMI值為18時,可以認為是人體質健康的「峰值」。當BMI值大於18時,人的體質趨弱。
另外,一個人肥胖與否,不能只看體重。此次發布結果顯示,不少體重正常的人群當中,有不少「隱形肥胖者」。周衛海介紹,對BMI界定為體重正常(18.5≤BMI25%,女性> 30%)對人群進行肥胖判定,男性體重正常的人群中有14.1%為肥胖,超重的人群中有46.5%為肥胖,女性體重正常的人群中有37.0%為肥胖,超重的人群中有71.4%為肥胖。
通過台階實驗測試心肺功能,結果顯示,全省成人心肺功能監測對比2016年呈下降趨勢。
35-39歲年齡段運動最積極
運動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手段,但監測顯示,「懶」於運動的居民還是很多,經常運動的人群佔比僅為23.2%。2017年廣東省各年齡組人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百分比來看,35-39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是最積極運動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佔比達34%。
此外,廣東省健康教育中心在全省調查顯示,廣東居民對運動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的。省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湯捷介紹,2016年全省居民健康素養監測結果顯示,居民對「劇烈活動時大量出汗丟失體內水份,最好補充淡鹽水」的知曉率為62.25%,對「運動對健康的好處包括:保持合適的體重、預防慢性病、減輕心理壓力、改善睡眠」知識的知曉率為32.93%。
兩天不動
肌肉能力會下降
對於科學健身,專家們一致認為,每周要鍛煉3次及以上,每次30分鐘及以上,每次鍛煉達到中等強度以上。
有些居民喜歡每周運動一次,每次運動兩三小時以上。對此,廣東省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副研究員王雲濤表示,這樣的運動方式效果並不理想。「隔天運動是最好的。在上一次的運動效果沒消退的時候給持續的刺激,這樣能夠保持運動效果。」如果將每周三次運動改成每周一次,延長了單次運動時間,身體一下不習慣大強度運動,反而會給肌肉等造成損害。
「人呆著兩天不動,肌肉能力都會下降,再花上一周運動都難糾正了。所以,運動還是要講究規律。」周衛海補充。
另外,成人運動要保證一定強度,每周至少有2天進行所有主要肌群參與的抗阻力量練習。一次完整的運動應當包括準備活動、正式運動、整理活動,這三個環節不可或缺,一周運動健身應當包括有氧運動、力量練習、柔韌性練習,這三種方式不可偏廢。
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徐曉陽表示,有效運動就是「氣要喘起來,心跳要快起來」,讓血液循環到全身效果最佳。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12星座誰是不宜戀愛的體質?
※女子做韓式小翹鼻留下疤痕,想要退款賠償,醫生:是你體質的原因
TAG: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