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0年前朱棣留下一條可保大明不亡的後路,奈何崇禎皇帝自己不聽

200年前朱棣留下一條可保大明不亡的後路,奈何崇禎皇帝自己不聽

其實說起大明來,現在的很多史書在記載的時候都不無惋惜。當年大明在最後的緊急時刻還是有迂迴的餘地的,但是崇禎卻寧死也要維護自己的尊嚴,維護漢室江山天下的尊嚴,維護大明正統當年立下的一個誓言。但是其實在當年,成祖朱棣給他留下一個辦法的。

話說當年明成祖這個人是非常的雄才大略。早年被封為燕王的時候,還是比較能夠安分守己的,並且通過自己的治理,把自己的屬地建設的非常的好,並且是要兵有兵,要錢有錢。

這些都能夠從側面看出他治理國家的能力非常的強。話說當年建文帝如果不是太過於著急的去逼迫他。

而是允許他在北方稱王,在緩慢的徐徐圖之,也不至於就自己的丟了江山,可是這件事情卻從側面的反應出了成祖這個人,在大明其他正統的心中是指的依附的一個人,要不然也不可能會有那麼多人跟隨他。

永樂帝後來敗了建文自己奪得了政權,登上了大明的大統。也算是大明正統的嫡傳的他為大明後事做了很多的準備,比如果當年他一力主張的興修水利疏浚河道,這些不但是惠民的政策,而且對以後政權的穩固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永樂帝在治國的政策中,繼續的弘揚了他的老爹的想法,就是藏富於民的政策,更多的鼓勵小民經濟的發展,而且加大對商人集團和富農地主集團的控制發展。加大力度讓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有力的提高,這個是他穩固政權最正確的方法。

而且永樂帝在大明的時候宣布了一件事,他在最鼎盛的時候。宣布了把都城從南京搬遷到了北京。提出了天子之身鎮守國門的說法。這讓當時的朝野上下十分震驚,但是不得不說做這個決定需要非常的勇氣,可見當時永樂帝對自己的軍威還是比較有信心。

當時永樂帝在搬遷到北京的時候,可能沒有意識到大明最後一任的皇帝會死在這裡吧,而且是因為敵人破城而自殺。其實當時的永樂帝不是沒有想到,而是完全的想到了,並且留了一個退路,只是崇禎帝自己不想用罷了。

因為當時永樂帝在遷都的時候,並沒有把原來京城的一切全部搬走,而只是帶走了對自己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剩下的大多全都留在了原都裡面。其中包括完整的朝廷的六部衙門,他都沒有帶走,因為他自己深深知道去鎮守國門的危險。

而把這些留在這裡的決定,就是為了怕萬一有一天發生險情的時候,自己或者是後代們可以由北京再度返回這裡重新開始。所以當年他就留下了這一步暗棋,其實當年崇禎帝在最後的一刻完全可以逃走返回南京,但是他卻選擇了以身殉國。用生命來證明了天子之軀鎮守國門的這句話。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路,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琵琶說史 的精彩文章:

龐貝古城被壓在巨石下面兩千年的那個男子,其實不是被砸死的
盛世為奴:多角度從史實讓你了解漢朝時的奴隸與悲慘生活

TAG:琵琶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