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很多商業銀行和央行都對區塊鏈表示擔心,原因既有技術也有利益

很多商業銀行和央行都對區塊鏈表示擔心,原因既有技術也有利益

6月18日,西班牙銀行BBVA首席執行官Carlos Torres表示,區塊鏈技術發展「不成熟」,且面臨重大挑戰。 過去一段時間,區塊鏈技術的有效性和成熟度受到了加拿大央行(BoC)、羅斯中央銀行和荷蘭中央銀行DNB等大型銀行的質疑。

很多商業銀行和央行都對區塊鏈表示擔心,原因既有技術也有利益

儘管區塊鏈技術的確能有效提高跨境支付效率,且能以消除中間商的方式降低成本,但其尚未證明自己可以是工業規模型工具。此外,更重要的是部分銀行可能不願意放棄利潤豐厚的邊際費用。

很多商業銀行和央行都對區塊鏈表示擔心,原因既有技術也有利益

瑞波公司嘗試調整區塊鏈系統

瑞波(Ripple)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位於加利福尼亞的一家網路支付與協議公司,致力於提升大型金融公司間的轉賬業務。瑞波幣和普通加密貨幣不同,甚至有人認為它根本不是種加密貨幣。首先,瑞波幣不具有推翻政府和銀行體系的想法。與之相反,瑞波幣從一開始就選擇與主流金融機構合作。正如瑞波公司首席執行官(CEO)Brad Garlinghouse所說,「從成立之初,我們就一直思考如何與政府及銀行合作。在我看來,加密貨幣領域中的一些人長期以來過於關注『如何摧毀政府?如何規避銀行?』,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Garlinghouse認為,政府將永遠存在。他表示:「在我有生之年,我認為政府是不會消失的。」因此,我們應該與政府合作,且在現有監管框架內工作。正是這種態度幫助瑞波公司與金融行業重要參與者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其中包括中國的支付服務提供商連連支付,沙烏地阿拉伯金融管理局,西聯匯款等。

瑞波公司希望通過xRapid開創主流金融體系。xRapid是該公司為便利金融機構間跨境轉賬而創造的工具。最近有研究顯示,由於無需通過外匯提供商即可完成交易,xRapid為用戶節省了40-70%的交易成本,並將交易速度縮短至「兩分鐘」。據麥肯錫的研究,普通的國際支付卻需要三到五個工作日才能完成。

2018年5月,瑞波公司對xRapid試驗項目的報告結果令人滿意。瑞波公司測試了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付款交易。與此同時,其他參與者已公開引入了類似功能,為其零售客戶提供服務。

桑坦德銀行的經驗

今年4月,總部位於西班牙的國際銀行桑坦德銀行宣布,推出其基於瑞波幣和區塊鏈的支付網路One Pay FX,該銀行也成為全世界第一家大膽採取此行動的銀行。

One Pay FX是基於瑞波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移動應用程序。它以xCurrent技術為基礎,與前文提到的xRapid不同,整個過程中,One Pay FX不會切斷相應的銀行業務,因此不會完全改變傳統系統,而是對其進行修改與調整。

換言之,如瑞波公司首席密碼員David Schwartz所證實,xCurrent使用的是不可變的「(賬本間)interledger」協議,該協議「不是分散式賬本」。使用xCurrent時,網路使用者不能訪問共享分類帳,而這也是以太坊ETH、超級賬本等主要區塊鏈網路的基礎。然而,據稱xCurrent技術允許「最終插入」跨境交易中,與分散式賬本兼容。

儘管如此,該技術仍然可以降低傳統國際資金轉移通常所需的成本和時間。xCurrent被引入西班牙、英國、巴西和波蘭的桑坦德銀行賬戶持有人,桑坦德銀行承諾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把更多國家加入到技術應用名單中。執行主席Ana Botín說:「向歐洲支付的匯款能夠在一天之內完成」,桑坦德銀行的目標是在「今年夏季」之前實現跨市場的即時轉賬。

自2015年桑坦德集團與瑞波公司開始合作,該系統已投入使用約三年,這一合作也是桑坦德銀行首次投資加州的創業公司。第二年,測試試驗表明瑞波公司依靠其技術在不到一天時間內完成了轉賬。此後,桑坦德銀行開始在英國向其員工提供上述區塊鏈移動支付服務。

桑坦德銀行並不是唯一一家希望實現轉賬快捷、費用較低的銀行。韓國友利銀行(Woori Bank)計劃今年引入使用瑞波幣的「商業化」國際匯款服務。該企業的數字戰略部門1月份進行了初步測試,結果喜人。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試驗是日本方案的一部分,該方案把瑞波集團及軟銀投資集團(SBI Group)都囊括其中,另有其他37家機構參與了此次試驗。其中,有至少23家機構嘗試區塊鏈匯款,這些機構絕大多數是日本銀行,因此亞洲似乎成為合適應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傳統貨幣布線問題的地區。事實上,在新加坡,區塊鏈推動跨境支付的想法甚至是由當地央行推動的。3月份,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董事總經理Ravi Menon重申了新加坡的區塊鏈計劃,也稱為「Ubin計劃」,該計劃「解決提高市場效率的挑戰」:「便利傳統貨幣的跨境支付是加密貨幣潛在最重要應用之一。」

其他初創公司試圖擾亂銀行體系

5月21日,阿根廷Banco Masventas(BMV)宣布與Bitex建立合作夥伴關係,Bitex是2014年成立的阿根廷金融科技創業公司,致力於「開發拉丁美洲的比特幣市場」。現在,BMV客戶可以使用比特幣作為國際支付的替代選擇,而不一定必須使用傳統貨幣。

因此,該銀行表示,與傳統銀行轉賬相比,客戶可以在更短時間內實現賬戶間轉賬:BMV表示,新服務能縮短轉賬時間整整24小時。

Masventas的主要股東JoséHumberto Dakak表示,此舉旨在加強銀行數字和智能手機服務,降低服務成本。除轉賬速度快的優點外,Bitex還表示其可以提高交易安全性。

此外,一家舊金山金融科技公司Wyre自稱其跨境支付平台在2016年應用區塊鏈使得國際支付業務更快捷、成本效益更低。悉尼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Red Belly Blockchain項目也一直關注開發新區塊鏈技術,實現安全、快速轉移虛擬貨幣,據稱該項目已實現以百台機器每秒44,0000次的交易數量超越了Visa和Bitcoin。但是,這些初創公司並不致力於解決現有銀行體系的問題,而是試圖取代銀行的角色。

最後,還有大聯盟玩家(高層)嘗試應用區塊鏈技術:2018年2月,出現了一則臭名昭著的新聞,摩根大通(JPM)的CEO稱比特幣為欺詐行為,但其之後又與皇家銀行合作推出了由區塊鏈驅動的銀行間信息網路(IIN),並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銀行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該平台基於銀行的私有Quorom區塊鏈,允許摩根大通與其他銀行交換信息,並「盡量減少全球支付流程中的摩擦」,從而加快交易流程並提高安全性。

此外,IBM已經宣布了其區塊鏈銀行業務解決方案,旨在縮短國際支付的結算時間和成本; 與此同時,萬事達(MA)也已經為其合作銀行和商家推出了其自己的區塊鏈技術。

很多商業銀行和央行都對區塊鏈表示擔心,原因既有技術也有利益

銀行業主導者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對區塊鏈提出質疑

基於區塊鏈技術產生的系統似乎直接對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銀行帶來挑戰。桑坦德銀行的阿納?博丁(Ana Botin)表示,桑坦德銀行有信心接手像TransferWise這樣的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藉此希望將銀行推出One Pay FX跨境外匯交易應用程序推廣到小型公司——因為目前該應用程序只適用於個人消費者,甚至為公開市場支付推出一款單獨的應用程序。「當今,我認為比起其他許多銀行,桑坦德做的更多、更好,」她說。

長期以來,SWIFT一直是銀行業非常重要的一員。總部設在比利時,是一家有45年歷史的同業銀行間交換電文的國際組織。世界上大約50%大數額的國際支付都通過SWIFT完成,大約11,000家金融機構都使用SWIFT系統。

在這場新技術博弈的過程中,SWIFT抱怎樣的觀點?結果真如報道的那樣好嗎?可能,它並不是真的想在區塊鏈發展熱潮中分一杯羹,而是發出與區塊鏈不一樣的信號。

2018年3月初,SWIFT表示已完成了對區塊鏈技術的「概念驗證」測試,以協調34家銀行賬戶之間的跨境支付。結果是:儘管測試「非常順利」,但區塊鏈還不能夠作為一種「所需的進一步發展」在主流市場得到應用,它未能對大規模的、至關重要的全球基礎設施的生產級應用提供支持。

正如SWIFT向英國《金融時報》解釋道,倘若引入區塊鏈,大量銀行必須大幅度提高各自系統的現代化水平,然後才能轉變成為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系統。

據報道,有28家銀行參加了測試,創建了528個子分賬目,以避免機密信息披露給對手方。因此,SWIFT研發主管達米安(Damien Vanderveken)表示,SWIFT中上萬家銀行成員將需要建立10,0000個子分賬目,技術層面上,是由於維護問題等各種原因而造成的負擔。

不過,由於分散式賬務技術(DLT)幫助貸款人核對往賬(Nostro)賬戶,SWIFT的報告中也提到了區塊鏈的積極一面。

2017年4月份,SWIFT宣布將與超級賬本(Hyperledger)平台合作,為其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銀行集團、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國紐約銀行梅隆公司(BNY Mellon)等企業合作更新其跨境市場支付業務打下基礎。之後,2017年7月,另外又有22家銀行參加了SWIFT的測試項目,其中包括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和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 Bank)。各參與銀行通過應用基礎技術Hyperledger Fabric v1.0將自己的節點存儲在SWIFT分散式賬務技術的沙箱中。

概念驗證測試(PoC)結果顯示,分散式賬務技術提供了往賬帳戶對帳時所需功能,包括實時事件處理、交易狀態更新、全面審計跟蹤、預期餘額及可用餘額的可見性、實時簡化帳戶條目確認、待定條目識別以及潛在相關問題,並生成支持監管報告所需的數據。

區塊鏈通過創造競爭來改善系統

區塊鏈倡議促使SWIFT重新調整了自身老舊系統。因此,除了對自身區塊鏈潛力進行測試外,他們還啟動了一項名為全球支付創新倡議(GPI)的服務,藉此更新了電文交換系統。據報道,有165家銀行正使用該項服務。據SWIFT的代表稱,GPI上超過50%的資金轉帳「在發起後30分鐘內即可到達目的地。」SWIFT銀行業務負責人哈里?紐曼(Harry Newman)說道:「眾所周知,代理銀行是1998年開始的一種老套的業務模式,如今我們正忙於解決這個問題,將其帶進2018年的新模式......但就轉賬速度而言,你想要解決哪些問題?我們有自己的雲端及API解決方案,並且已經實現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完成付款。」

至於區塊鏈,SWIFT似乎並不熱衷於此,區塊鏈的可擴展性為主要問題之一。 紐曼解釋道:「區塊規模複雜,現在還不適合......各銀行迄今為止所發布的區塊鏈支付項目的所有公告,都是銀行內部或雙邊項目。隨著規模的擴大,複雜程度越來越高。」

很多商業銀行和央行都對區塊鏈表示擔心,原因既有技術也有利益

一些銀行還沒有對區塊鏈的到來做好準備

不僅是SWIFT對於自身轉向區塊鏈的想法感到失落:一些銀行對此也是持悲觀態度的。 首先,轉變成一種分散的貨幣轉移方式意味著他們要放棄大量的邊際收益,邊際收益恰恰是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目前,根據麥肯錫公司的研究調查,桑坦德銀行的英國客戶在使用One Pay FX系統支付時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而銀行通過代理銀行執行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為25美元至35美元。

事實上,正如花旗銀行《未來的銀行》報告中所指出,金融科技公司正積極利用新技術破壞銀行業市場,並驅趕長期參與者。例如,該報告估計,到2025年,北美主要銀行在支付、投資和個人貸款等主流領域業務中可能會減少34%的利潤。

同樣,可以說桑坦德希望能夠趕走TransferWise,WesternUnion等金融科技競爭對手,從而用較低的手續費擴大客戶群。未來,越來越多的銀行可能不得不開始處理與新技術帶來的競爭,改變其傳統的金融戰略。

此外,很多央行都表達了他們對區塊鏈能力的擔憂。英格蘭銀行開始對實時全額結算(RTGS)服務測試,銀行間「實時」並對支付發生額進行「全部切割」,英格蘭銀行計劃將其與區塊鏈技術兼容,但後來宣稱該技術不成熟而改變了這一決定。同樣,6月14日,加拿大銀行(Bank of Canada,簡稱央行)官方質疑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務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談到加拿大銀行Jasper項目時,該銀行基金管理和銀行部門的高級研究主管詹姆斯·查普曼(James Chapman)在首爾的一次會議上採用了所謂的分散式賬本技術的概念驗證支付系統,他提到儘管測試結果不錯,但加拿大銀行並不那麼熱衷於該項技術,同時將其安全性視為一個問題:「目前,與現有中央銀行系統相比,區塊鏈沒有節省成本的效果。而黑客和其他操作風險很可能發生。」

越來越多的中央銀行也反映了這種情緒。因此,俄羅斯中央銀行第一副總裁最近表示,區塊鏈技術尚未「足夠成熟」,不足以應用於工業規模,而荷蘭央行經過三年的分散式賬本技術(DLT)試驗後得出結論認為,目前演算法無法以完全安全和節能的方式處理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交易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行者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這個世界需要加密貨幣?
對話列支敦士國總理:區塊鏈會超乎想像 要為這個體系提供立法基礎

TAG:科技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