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姜文批「無用」,中國人丟失幾千年的東西還找得回嗎?
漢字
導演: 蔡牧民
數字時代的「匠人」。
漢字的秘密。
有質感的紀錄片。
這兩天,《邪不壓正》一上,姜文「文文」又爆火了一把,各路媒體溢美之詞不停地往上堆。
條姐我本人,也是忍不住地把他最近上過的綜藝訪談都拉出來再看了一遍...
等會兒,這看著看著怎麼突然有點兒不大對勁了?
在最新一期的《曉說》裡面,姜文和高曉松提到了繁體字簡化的這個問題,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別的先不多聊,單「文文」簡單幾句話,就讓這樣一群人所追求的事業完全喪失掉了意義。
他們都從事著一項不為大多數人所了解的職業,那就是字體設計師。
文字的簡化,勢必要剝奪多樣的變化和精巧的設計,這與字體設計師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既然姜文說到了這個問題,那條姐也想和大家聊一聊,究竟是簡潔的文字,還是複雜多樣的文字,更能適合中華文明的貯存和傳播?
看完這部片子,你可能會找到答案。
這就是《漢字》,一部來自寶島台灣的紀錄片。
字形的設計和保存,看似是一項渺小而又遙遠的工作。
但其實,它就在我們的街頭巷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多虧了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來提醒,我們才能夠把注意力放到這些琳琅滿目的字體之上——
在他們的講述下,我們對字形有了基本的概念。
重要的不是在什麼地方使用了什麼字體,而是它本身的存在就符合了我們對於漢字的一種天然的審美規範。
如果忽視了這樣的一種規範——就像現在大多數人所做的一樣,就會引起不小的社會問題。
就比如,台灣的桃園機場選用了一種極為細長的字體來作為路牌指示,結果就讓不少乘客在各個出口之間「轉了向」。
聊到如何能讓人用最快的速度了解字體選用氛圍的差異,一位日本留學歸來的設計師小哥驕傲地拿出了一本書,指了指書封——
你看,這裡有兩隻貓。這個陰森可怕的字體就可以代表這隻「臭臉」的貓;這個非常纖細的字體就能代表這隻「祥和」的貓。
(沒錯啦沒錯啦,你說的都有道理,就是能不能再讓我多看兩眼這個封面...)
在台北街頭,有這麼一家小巧而又昏暗的店鋪,它就是台灣最後一家鉛字鑄造廠——日星鑄字行。
店鋪的老闆滿懷著感慨地對我們說,雖然現代的技術已經能夠完全複製活版印刷術的字體,但不同的印刷方式,總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就沖這個,他也要繼續地把這間店開下去。
這份「不一樣的東西」,就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規範,而成為一種熾熱的情感。
甚至於,不少外國人也受到這種情感的感召,加入到了學習保護漢字的隊伍中來。
談到中文,他們的眼裡好像閃著光,在一邊如數家珍——
對於中文漢字演變的歷史,他們對答如流,比大部分的中國人了解得還要深刻——
只能說,我們每天身處其中,反倒不容易發現漢字的魅力。
外國朋友距離中國文化總隔著「一步之遙」,卻能保持著強大的好奇心。
這種好奇和熱愛的情感,正是能夠裹挾著歷史和文化不斷傳承的強大力量。
就比如,這位外國老師在講到漢字「美」的時候,發現了在古代人們對於美的描述——「大羊為美」。
他撓著頭,怎麼也想不明白「大羊」和「美」之間會有什麼關係...
直到有一天他在古籍中發現,在甲骨文中,「大」代表人的形象,而「羊」這個字的字形更像是一頂頭飾。
所以,如果把「美」的涵義和「戴著頭飾的人」聯繫起來,問題就能解釋清楚了。
文字背後的情感和故事,本來是文明這條路上的一顆顆小的基石,卻都隨著漢字字形的簡化,而被磨平了稜角...
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我們城市的街景——
再也不復上個世紀的那種異彩紛呈,而是千篇一律的「電腦列印」、「工業製作」。
為此,字體設計師們也在不斷地作出努力。
他們建立字形工坊,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加入到字形設計這個領域當中來,重新找回手寫漢字的快樂。
他們從各種古籍拓本中搜羅古漢字,藉以創造出新鮮的字形。
但是,他們也面臨著不小的麻煩。
資金的短缺,人才的凋敝,這些都不用多說。
更致命的,是像姜文這樣,對於整個行業的不解和誤讀。
看完這個紀錄片,條姐最深的感受就是,這些字體設計師,真的稱得上是我們這個信息時代的「匠人」。
無論是從規範,還是情感,抑或是文化的角度,我們都需要這樣一群人的引領,也需要更多元化的字體出現。
那麼,這些人的存在,真能對推動社會發展有多大的作用嗎?
或者說,字體字形是否美觀,會影響信息交流嗎?
那倒是不見得。相反的,如果僅在交流效率這個角度上來看,條姐還支持簡化漢字這個說法。
但是,字體的表達同樣關乎著一個社會品格和情緒的抒發。這個問題,我們總不能忽視。
我們人類,花費了上千年的時間走出了物質的貧困,卻沒想到,剛剛走出來,就大步邁進了精神的貧困。
在這樣的時代,這樣苦心孤詣的「工匠」,這樣「無用」的創造,才反而顯得更加珍貴。
難道「有用」的事兒,我們幹得還少了嗎?
責任編輯:廢話隊長
※別尬吹《動物世界》了!它離神作還差10條街
※這部顏值智商雙雙逆天的9分神劇,怎麼還沒人安利!
TAG:電影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