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煌:我沒有「發光」,因為我「年輕」
陳開煌
醫生
業餘攝影愛好者
我沒有發光,是因為我「年輕"。二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結識了攝影大師,從他的鏡頭裡,不光有大千世界的美麗風景,還有光和影的如幻如夢天地。在攝影師朋友們指導、啟蒙下,我慢慢地在旅途攝影中領悟到攝影藝術的魅力,也感受到攝影的快樂。
雖然現在的我還是一個業餘攝影愛好者,但我攝影時間"年輕",總有"發光"的那一天。兩年的攝影學習,讓往日時光重新撿拾,這一切的美好,彷彿倒映在我的腦海中,告訴現在的自己,過去已過去,未來是新的明天……
註:2018年7月攝影於浙江溫州
自然是藝術的開始和終結,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藝術,才是最高的藝術。從感情上和心理上來說,攝影愛好的效果就在於感光材料所記錄下來的,沒有經過修飾的鏡頭景象。
————彼得·亨利·愛默生
因為喜歡旅遊,常因"到此一游"的照片,在回憶的日子,留下好多好多遺憾。
二年前偶然接觸攝影人,他說: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
自此愛上攝影,同時也為旅行增添許多樂趣。
第一篇《鄉愁·礬山》
那一天一個人/背著相機/在家鄉/慢步在高爐的圍牆之外/隔著牆/巧遇故里鄉親/才能近距離感受撫觸爐的溫度/一點插曲,更有許多思戀
註:2017年攝於鶴頂山公園
註:2017年攝於浙江礬山遺迹
家鄉 世界礬都/天空之巔/巍巍的高爐/遊走的雲朵/在他的腰際穿梭/思緒奔騰/你的存在,記載著民族工業的興衰/讓疲憊的心在這片凈地休憩
註:2017年攝於浙江礬山遺迹
爐魂/記載著幾代人的精神/十五月圓/思念家鄉/更多回憶/少年時的點點滴滴/月亮、夜空和雄偉壯觀的高爐/還有蜻蜓和杜鵑花
註:2017年攝於鶴頂山公園
生於斯,長於斯。每當杜鵑花開遍山頭,便想舉起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一切;每當自己遇到疑惑的時候,便會回到這裡,因為這裡是一切故事的起源,因為它的存在,鄉愁一直陪伴著……
第二篇《海的故事》
註:2018年6月福建福鼎台山島
人總說:人老了,就會開始緬懷過去。但我卻認為緬懷是為了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去往哪裡。
註:2018年4月福建福鼎台山島
喜歡看海,寧靜時候的海,冬天寂靜的海,都給人一種親切感。過往的悲歡,在須臾間重回心底,此時此刻,拍攝下一幕幕,猶如往日倒敘般,心酸苦惱皆拋諸腦後,心重回平靜。
註:2018年6月福建福鼎台山島
每次期待著海邊的日出,等待日光撒在海面的情景,猶如等待一個奇蹟般,這第一縷陽光給生命帶來最初的敬畏,也給這世界帶來最初的光明。
註:2015年浙江蒼南
註:2015年浙江省馬站
海,總是與胸懷對應,因為它大愛,總是默默付出自己的一切,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人;它也是寶庫的別稱,窮盡人的智慧去琢磨它的美,追隨它的廣闊;同時它也是力量的代名詞,讓人望而生畏,不敢輕言征服。
註:2017年6月浙江馬站
海上,破舊的漁船,漂著的漁具、漁網無不在述說著它的來歷,這裡曾承載過多少生活的希冀,在茫茫的東海中,一次又一次地到達彼岸;卻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
第三篇《山之魂》
大凡一座名山,不管是偉岸高大還是小巧可人,不管是粗獷宏闊還是鍾毓靈秀,都是有魂的。山之魂的形成既有天然造化,亦有人造之和。天造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造則是人們有意無意之間,為一座山注入了無法述說的心血。
註:2018年4月張家界天門山
註:2018年4月張家界天門山
註:2017年9月郭亮村
註:2017年7月西藏
任何一座山之魂都需經過先天或後天極其艱苦的長期的歷練才得以形成。遭遇過大陸漂移、造山運動、山崩地裂、火山噴發等不同的磨難,那誰又能說它曾經沒有付出,而如今誰又敢否定它的靈魂呢!
註:2018年4月張家界天門山
每當人們看到一道獨特的景觀或山嶺文化,並且感動了大多前來游賞之人,當人們發現這座山之魂,發現它能夠打動人心的地方,於是靠著他們的嘴、手中的筆墨將這座山傳揚開來,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那也就奠定了它名山的地位了。
註:2018年4月張家界天門山
在很久很久以前,原本是大海底端絲毫不為人所知的一處礁石,在極其不情願的情況下,忽然被擠出了海面,並被周圍曾經的礁石後來的岩石們裹挾著不斷抬高,最終被擁成了一座名山。據此,我們是該譴責那些大陸板塊的恣意妄為,還是該感謝它們造就了當世一道靚麗的風景呢?
第四篇《秋之韻》
註:2017年12月25日浙江省臨海紅杉林
註:2017年9月新疆禾木
秋/左鄰夏/右舍冬
那滿山楓葉/也令人稱奇/就好像抹了胭脂/紅得那樣鮮艷
我愛秋/那樹葉飄落的沙沙聲/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來年春天/那又是一個翠綠的世界……
註:2017年9月新疆禾木
註:2017年9月新疆禾木
從夏到冬,從熱到冷,秋是個中轉站。秋天盡職盡責,悄悄地、慢慢地、進行著滲透和轉移,讓我們與大自然在不知不覺中適應,完成越冬的準備。
註:2017年9月新疆禾木
註:2017年9月新疆
每當立於天地之間,看日出日落,看雲舒雲卷,無論你到哪裡,定能感覺到秋是豐收的,秋是美麗的,秋天充滿著美好。
註:2017年9月新疆禾木
人生中:有懷揣夢想的少年時代;有激情燃燒的青壯年時代,以及如今的老年時代。掌聲、讚揚聲、榮譽和地位,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我們不會傷感,因為從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迴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從而知曉該如何去尋找平靜並適合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五篇《心的距離》
註:2018年7月10日浙江溫州楠溪江
註:2018年7月10日浙江溫州楠溪江
看前面/忘記了是哪個夏天/你輕靠著我/飄散而過的落葉
為了誓言/讓時間延伸就像永遠/遲鈍如我/也感覺到的邊緣
在思念的空間里不斷徘徊那距離卻越明顯
持續的提醒我現實的界限
——陳奕迅《心的距離》
註:2018年7月10日浙江溫州楠溪江
遠距離不是距離,心的距離才是距離。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
註:2018年7月10日浙江溫州楠溪江
註:2018年7月10日浙江溫州楠溪江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
自古多餘恨的是我,千金換一笑的是我,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我們一生可以遇到很多很多人,所以輕易的放棄一段感情,輕易放棄一個人。後來才發現原來我們放棄的那個人,是一生再也遇不到的人。放棄的那段感情,是一生都無法重來的愛。?
以前忘了告訴你,最愛的是你。現在想起來,最愛的是你。
第六篇《江南·水墨》
註:2017年12月浙江餘姚
江南,在夏天的柔情里緩緩垂下迷離的霧簾,隨著風兒搖擺,又似溫柔的佳人羞止,讓人心動。
惦的是春天的夢,故鄉的情,年年月月,歲歲朝朝,旅途上也曾剪斷過江南的流年吧。
註:2018年1月浙江麗水
註:2018年3月楊州
猜不透,看不穿,化開的徽墨,清思沾不盡湖筆,我看著蕭索的江南,讓細細的微絲濺在頰旁,原來這一刻品的是寧靜,凈的是詩心。
註:2018年7月9日浙江溫州楠溪江
天上的月宮依舊朦朧,仙子們斂起舞裙,我不禁開始舀上夏日荷塘中的月。一月映在水裡,一月映在手中,還有無數的月,隱隱映在荷葉中的一舒清水,孰不知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幻,惹的眾生們跟著疑惑。
註:2018年3月福建柘榮
江南的雨用品性沖刷盡江南水墨畫上的浮墨,留下蒼勁的骨,告別柔膩的鋒。清了我的掛礙,也靜了我的魂靈。夜也緩緩深去,靜謐的搖籃輕輕的搖曳,我搖曳在夢中,卻彷彿醒在畫里。
註:2018年3月福建柘榮
註:2018年7月浙江溫州楠溪江
也許是經歷了初春的點綴,或是承蒙了盛夏的渲染,濃情蜜景的江南小城,走到哪裡都透露著幾分媚意。秋水是江南的詩,是品完茗後留下的一縷香魂,融在墨里,隨之泛起的墨絲自然而生動,恰如雨下的江南。
註:2018年6月浙江平陽
蓮,又稱六月花神,其身,子、花、蓬、藕、房、座均有來歷,無人不愛之。綠葉紅花,甚是美麗,如天邊彩雲,一飽眼福。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採蓮曲》
第七篇《再·出發》
註:2017年9月新疆魔鬼城
註:2017年9月新疆去禾木路上
人至花甲之齡,總是感嘆來路遙遠無法追及。但選擇永遠在路上,我願意再次出發去往新的天地。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平凡之路》
陳開煌,攝影二年隨記。
老樹影評
陳開煌:一位有溫度、有情感的攝影師
陳開煌是一位從醫38年的攝影師。在當地,他是很著名的醫生;在攝影道路上,他卻謙虛地說自己是還沒有「發光」的二年級學生。.
人們對一位醫者最高評價就是醫者仁心。但我卻在陳開煌的攝影作品與文字中讀到了最可貴的東西:情感。
攝影大師皮特·亞當斯說:對於偉大的攝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
看了這期陳開煌的大片影展,我真切地感知了他作為一位攝影師的最重要的藝術天賦。
我想,用這句話評價陳開煌的攝影藝術,是貼切的。
他站在故鄉曾經繁華的礬都舊址面前,思緒萬千。那曾經輝煌的歲月,那曾經濃煙滾滾的高爐,只存在記憶中了。如今,煙沒有了,人也去了,唯留下沒有拆除的高爐。
冷卻的高爐並沒有冷卻作者的情感。他端起相機如此表達:作品近景是比高爐還要高的叢生的雜草,遠景是沒有濃煙的高爐,背景是冷月和空白的藍天。他用這樣的構圖敘說那段輝煌不再的歷史,希望能告訴我們什麼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答案。
攝影是一門遊歷的藝術,每個人都會親歷山川河流,在自然界、在人文景觀中,每個人的感悟是不同的。
攝影師是在用鏡頭說話,你的取景框里的景物就是你想表達的東西。作者站在海邊,看海上日出日落,感受生命也如大海一樣博大;作者登上大山之巔,冥想了大自然的造化,也如人生一樣起伏不定;作者觀看深秋的楓葉,「像抹了胭脂一樣」。在自然四季輪迴中,他感悟到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人生的價值有大有小,但只要你真誠地創造了價值,人生就如那抹紅楓一樣,在人間輝煌。
作者也拍人。但是卻用人像藝術講述一段人生故事,就如同電影膠片一樣,演繹人間的分分合合……人生不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就看你選擇什麼樣的角色了。
欣賞陳開煌先生《攝影二年》影展,就如同讀一首詩一篇散文一樣。在一幅幅作品面前流連品味,使我再一次對這位未曾謀面的攝影師有了更深切的認識,這位即將退休的醫生,今後一定會拍出更精彩的攝影作品。因為再出發的他,走到哪裡都有一份情絲在飄動,都有一份真情在噴發。
有溫度、有情感,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源泉。
2018/7/16
※荷塘日出,從此不再看月色
※大地,您是我的母親,無論我飛得多高,走得多遠,我都在您的懷抱里
TAG:大片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