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固表斂汗湯

固表斂汗湯

固表斂汗湯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醫師,湖北省名中醫,師從全國著名傷寒學家李培生教授,曾任湖北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湖北中醫藥大學經方研究所所長。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臨床近50年,主持和參與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主編或參編教材和專著25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臨床上喜用經方並結合時方治療各科疑難雜症,尤其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疾病頗有診療心得,臨證多取得滿意療效。

組成:黃芪30克,生曬參10克,炒白朮12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茯神15克,桑葉末15克(沖服),旱蓮草30克,仙鶴草30克,浮小麥30~5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先煎),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氣固衛,潛陽斂汗。

主治:自汗、盜汗等汗證。症見動則汗多,夜卧尤甚,倦怠乏力,心悸易驚,虛羸短氣,舌淡紅苔白,脈沉細弱等證屬肺脾氣虛、衛氣不固、陰液外泄者均可加減運用。

用法:將生龍骨、生牡蠣用涼水先煎30分鐘,余藥用涼水浸泡30~60鍾後與龍骨、牡蠣同煎。桑葉研末,用藥沖服。

方解:蓋汗證有虛實之分,實則多責食積胃熱或肝經濕熱,其症多見頭身汗出、不思飲食、噯腐吞酸,或頭汗出、口中苦膩、尿黃、大便不暢,實證不在本方治療範圍內。虛則多責之肺脾氣虛、心氣不足、氣不攝陰等。本方是由桂枝加黃芪湯合牡蠣散加減而成。方中人蔘、黃芪益氣固衛,炒白朮健脾,合用補肺脾之氣。肺主氣,外合皮毛,主衛外而為固,陳潮祖在《中醫治法與方劑》中言:「肺雖主氣,其氣卻來源於後天水谷之氣,欲補肺氣,當先補脾,故配白朮補氣健脾以為黃芪之助。」。桂枝、白芍調和營衛,與黃芪配伍具有桂枝加黃芪湯之義。《金匱要略》有「又身常暮卧盜汗出者,此勞氣也」之言。《黃帝內經》言:「汗為心之液」,故用茯神寧心安神,與生曬參、炙甘草配伍可補益心氣。桑葉、仙鶴草、浮小麥均為收斂止汗之葯,以治其標。關於桑葉止汗,《本草從新》載「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遂愈。」大概是因為桑葉滋燥、涼血、止血,血汗同源,故可用來止汗。一般認為自汗多為陽虛衛氣不固,盜汗多為陰虛營血不足,然《黃帝內經》有「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之言,故自汗、盜汗均因衛陽不固,治當以補氣為要,然汗出過多,必傷營陰,須於益氣中加養陰葯,加旱蓮草即是此意,且其又具收斂之性。用生龍骨、生牡蠣是取法於《局方》牡蠣散,用以益陰潛陽,重鎮安神,若汗出過多者,可改用煅龍骨、煅牡蠣。炙甘草調和諸葯。全方以益氣固本為要,收斂止汗為輔,臟腑涉及肺脾心,以肺脾為重,組方主次分明,葯少力專,臨床使用多有效驗。

鑒別:汗證屬陰虛潮熱證,方可選秦艽鱉甲湯;屬陰虛夾濕熱證,方可選當歸六黃湯;屬氣虛營衛不和證,可選本方加減化裁,臨證需加以鑒別。

臨床加減運用:若心悸易驚者,可加炒棗仁、龍眼肉等;若氣陰兩傷者,可加麥冬、五味子等;若失眠重者,可加夜交藤、珍珠母等;若納差不運者,可加藿香、防風等;若腰酸痛者,可加炒杜仲、補骨脂等;若大便不暢者,可加當歸、火麻仁等;若畏寒陽虛者,可加制附子、肉桂等。(湖北中醫藥大學 雷輝整理 成肇仁指導)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本草的「同色相通」
認識血精症 防治不煩惱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