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馬云: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沒有佛家那種思想,不行!

馬云: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沒有佛家那種思想,不行!

阿里巴巴2018年最新市值約4700億美元,

業務已經遍及全世界了,

馬雲的一言一行也備受大眾矚目

馬雲是怎麼看企業的發展的?

為什麼說沒有佛教思想不行?

他與佛教又有什麼淵源?

他又是如何運用錢財的?

2016年10月21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走進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班,在談到對文化自信的理解時,他以切身做企業的感受說明文化自信是在理解、尊重、包容的基礎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持守與發揚。

「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點,是基於你對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馬雲舉了個最近的實例,「上個月我在美國紐約參加一個很有名的機構的座談,他們所有的高管來跟我對話,大家都提到東西方文化之間衝突的問題,而且批判我們中國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我說中國是以儒釋道文化為基礎的,大家都在批評中國,請問在座二十幾位,誰看過老子一篇道德經,孔子一篇論語?」

對另外的文化不了解,「你沒有資格批評。」

馬雲認為,不管是合作還是競爭,關鍵是了解其他企業根植於其中的文化。「如果你不去了解你的競爭對手,你的企業永遠不會成長。道家講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不是真正的不尊重對手,而是真正尊重對手,才懂得我的對手在更高。」

「幾乎每個國家企業,只要是企業,都有強大的文化作為背景。」馬雲稱,從多年以前開始覺得,如果阿里有一天希望成功的話,必須在中國的文化裡面找到自己的根基。

馬雲說,道家講的「無為而治」很有道理。而關於「無為」的意思,馬雲表示,他理解就是明知道沒有結果仍為之。「人想透一點,不管你多牛,來的地方不同,去的地方一樣——火葬場。從企業成立第一天起就要想好關門的那一天,但是仍然要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

馬雲認為,儒家思想是中國最牛的關於企業管理的思想,佛家思想講究人與心之間配合。馬雲說:「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沒有佛家那種思想,不行。在競爭之中沒有道家思想,也沒有機會贏。如果公司成長到一定程度,你不懂得儒家思想的組織體系建設,那就難以持久。走向全球時,如果你不懂基督教的文化,你不懂得伊斯蘭教的文化,也是沒有辦法走遍世界的。」

馬雲認為,未來三十年數據將取代石油成為真正最強大的能源,這個變革絕大部分人沒想好,包括大學教育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未來的大學要多關注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培養。」馬雲稱未來機器將在知識方面大為進步,所以人和機器未來的角逐主要是在智慧、在使命、在價值觀上面。

"教育和學習是兩個不同的詞,教的是知識,育的是文化,學是你在學習知識,習是犯錯誤,習是一種想像力,習是一種文化。"馬雲說,"所以教育、學習是兩個概念,育和習是對文化來說的,教和學是對知識結構來說的"。他表示,從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體系,未來三十年是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競爭。

「阿里這麼多年下來,我們這幫人保持了良好的心態。」馬雲說「企業做到足夠大的時候,麻煩多了去了。你怎麼干都是錯的,怎麼辦呢?看看《心經》也蠻好」。

2015年馬雲夫婦在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面前皈依

馬雲的外婆一直很信佛,經常要去寺廟拜佛。「如果路過廟我也會進去,95年我做互聯網,到西雅圖找合作夥伴的時候,那時特別鬱悶,那一年特別艱難,人家都把我當騙子看。」

外婆住的附近有一座非常小的寺廟,沒有什麼香火。1997年,有一天人家叫他到農村的破廟去,當時下很大的雨,很破的廟在山上,廟裡有一個比丘尼,她在山上呆了好多年,當時馬雲陪外婆去燒香,看廟裡非常破陋,於是拿出100元把廟裡所有的蠟燭香火都點燃了。老尼姑讓馬雲搖了一個簽,「簽上前面講的我什麼什麼下凡我不記得了,就記得最後說我我今年會張騫遠行」,「我覺得不太可能,我就把這張簽放錢包里了。」

馬雲一直帶著這個簽,那一年,馬雲中國黃頁在杭州做得非常艱難,忽然接到外經貿部邀請,整個團隊在12月全部遷到了北京。「97年我在杭州呆不下去了就去了北京,從那天開始,我每年都去那個破廟,我不去靈隱寺,我每次總是找最破的廟,我希望菩薩開心點,我希望它的廟會越來越好,我跟外婆講,千萬不要禮拜六,禮拜天去拜佛,一定要下雨下雪的時候拜佛,希望菩薩好,大家好。」

馬雲說,我後來一直在教我外婆如何拜佛,我告訴她不要在周末去燒香,那個時候所有人都去廟裡燒香;不要有了困難去求菩薩保佑,菩薩每天都收到無數人的請願,我們該求菩薩的平安,「你好了,大家才都好」;不要去靈隱寺普陀寺這種大廟,去那種小廟,因為大廟香火已經夠旺了,小廟沒人去,你去小廟捐香火就是在幫菩薩;不要在天氣好的時候去,要在颳風下雨下雪的時候去,那個時候別人都不去了,你去敬佛拜佛,菩薩會感到暖心的。

2015年4月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慈善榜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124億元的捐贈位列中國慈善家榜首,榮獲新一屆「中國首善」稱號

馬雲在微博中說到「做公益和慈善,在我看來是人生一種很大的福報,我們努力的結果,既能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別人。我們今天捐贈的任何一筆錢,不管多與少,對改變世界甚至別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幫助別人是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內心發生變化,更加豐富。」

在中國慈善榜發布會上,有關專家對馬雲獲得「中國首善」稱號作出了這樣的評價:「10年前,中國每年的慈善捐款不足百億,而現在馬雲一人的捐助額就達到了百億級別,他的善舉是劃時代的。」

用好錢財的功德

——索達吉堪布

如果我們把金錢用好,就會產生相應的功德,這個功德每個人都可以得到。

佛陀在《雜阿含經》和《善生子經》當中都說:金錢可以分為四份,第一份作衣食用,第二份和第三份作投資營利用,第四份作儲蓄應急用。可見,佛教並不要求所有農業、商業、工業,乃至正常的生活全部停止。所以,廣大在家學佛人也不用害怕。

在錢財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了知,佛教的思想非常廣闊,它既讚歎以財富積累資糧的功德,又呵斥用財富造惡業的過患。

佛陀在《大乘寶雲經》中講:「以財物利益事,攝受眾生。」意思是說,我們在有了錢財時,可以承辦種種善事,可以攝受很多眾生。所以,很多人認為:有了錢財後特別痛苦,要馬上放棄,這是需要觀察的。當然,在有了這樣的因緣後,行持善法、積累資糧很重要。我看到有些人,財富全部沒有用在社會上,一輩子都成為錢財的奴隸,這是不合理的。

在《史記》中有范蠡的故事,在座的應該清楚。我認為他是中國第一位慈善家,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他創下了「三聚三散」的歷史佳話。第一次,他放棄高官厚祿,把所有財產布施給窮人,跟妻子一起過隱居生活。因為他有很好的生意頭腦,不久又發財了,並成為宰相;之後他歸還相印,把全部財產布施給平民百姓,又再次隱去,這是第二次。後來他又從零開始發展,不久就積累了很多財物,並再次施捨出去,這是第三次。

每一個人不一定要很富裕,但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不要特別耽著,應該隨緣,這樣心裡就不會有痛苦。在有因緣時,還應把它用在慈善等善法方面。

大乘佛教幫助的對象是所有人類,乃至所有有生命的眾生,而且對不共戴天的敵人,也會全力以赴地幫助。這麼偉大的精神,在如今社會當中,從我的觀察來講,確實找不到。雖然人們認為,無私奉獻是最崇高的,但與大乘佛教所講的無私比較起來,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通過詳細觀察,我們就會知道,大乘教義最適合幫助他人。當然幫助不一定非要用錢財,但我們有了這樣的心以後,就會儘力資助,這樣錢財也有真正的價值。有時我會幫助一些貧困大學生,比如一個人幾千塊錢、兩三萬塊錢,本來他們沒有上學的機會,但後來就有這個機會了。所以我覺得,有時錢財對人們確實是有利的。

而一些富人把錢全部存在銀行里,或為了子孫天天都積累,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為什麼現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人,寧可讓孩子貧窮,也不願意讓他們富裕,就是因為這不會給他們帶來不利的後果。

佛陀早就說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雖然世間很多事物,表面上看來絢麗多彩,但真正觀察時,就像一片葉子上的一顆露珠一樣,在陽光照射下,一瞬間就消失了。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將拚命積累的財產,用在上供下施等積累資糧方面,那對自他都沒有真實的利益。

圖文源自網路,屬公益分享

若涉侵權,請直接聯繫小編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

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歡迎加入佛學會,

開啟生命的覺醒之旅!

桂林本地學員報名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以前有一個大德說:如果說的話太直了別人生氣,太真了別人尷尬,太深了別人聽不懂,太淺了覺得這個人很傻
看到別人造惡業卻過得很快樂,便對因果持有顛倒的見解,是因為目光短淺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