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輕騎兵淘汰了重騎兵?荒唐!

唐朝輕騎兵淘汰了重騎兵?荒唐!

原標題:唐朝輕騎兵淘汰了重騎兵?荒唐!



一直以來,在中國古代軍事史的討論中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中國的重騎兵僅僅在南北朝興盛一時,在唐朝,人披甲馬不披甲的輕騎兵就淘汰了重騎兵。其目的大抵就是因為看到中世紀後期西方人馬披甲重騎兵的存在又苦於缺乏抹黑理由,故而想辦法湊出來這麼一個觀點。


但是,歷史不因口號與謠言而改變,罔論按照裝備輕重來劃分騎兵種類就存在著諸多的混亂與不便,是不科學的劃分方法。而且就算真的按照人馬俱甲才算重騎兵的標準來看,唐朝淘汰重騎兵,或者重騎兵在唐朝成為花架子,都是徹頭徹尾罔顧歷史事實的謠言。


學突厥也不能忘了重騎兵


草原壁畫上的突厥重騎兵


持唐代淘汰重騎兵觀點的人往往認為,笨重甲騎具裝在對付機動靈活的輕騎兵力不從心。而唐代的對手卻是突厥那樣風馳電卷,不恆其陣的游牧騎兵。因此唐代出於現實需要,學習突厥騎兵戰術,設立仿突厥的騎兵部隊,以至於飲食居止,一同突厥化。 最後唐以適應廣大疆域的輕騎兵為主力,淘汰了舊式的南北朝人馬俱甲重騎兵。


荒唐!倘若唐代創業之處真的好好學習了突厥騎兵的戰術,那麼就更不可能淘汰重騎兵。因為重騎兵在突厥的戰術體系里依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突厥活動區的壁畫上,甲騎具裝的身影隨處可見。


《大唐創業起居注》中以甲胄為常服的突厥騎兵,依靠的是往來縱橫無敵的重裝騎兵與靈活機動的輕騎兵緊密配合。他們早在公元6世紀的時間疆域就東起外東北,西至黑海,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游牧帝國,與隋唐、薩珊波斯、東羅馬等大帝國談笑風生。即便是起兵時僅有七百人的後突厥汗國,也依舊重視重騎兵在實戰里的作用。根據突厥文史料《闕特勤碑》記載,毗伽可汗闕特勤就騎披甲栗色馬進攻,在戰鬥中闕特勤被100多枝箭射中他的甲胄與戰袍,但毫髮無損。足見重騎兵在實戰中傲人的防護力。疆域廣大的游牧民族如此重視重騎兵的作用,顯然重騎兵不適應大疆域作戰乃無稽之談。



多蠢的人才會認為打鐵高手出生的突厥人沒有重甲騎兵?


況且,唐代的對手從高句麗到吐蕃,都擁有大量的甲騎具裝。高句麗時期文物中甲騎具裝的形象俯仰皆是,這也是南北朝時期中國軍事的發展體現。而在高原上興起的吐蕃人,一樣人馬俱披鎖子甲,盔甲其制甚精,周體皆遍,唯開兩竅,以至於非勁利刃之所能傷。唐軍要與這些擁有強大甲騎具裝的部隊作戰,自身卻不裝備任何甲騎具裝,豈不是怪事一樁?



高句麗壁畫上的重甲騎兵

唐代重騎兵都是儀仗隊?



很多人將裝備豪華的重騎兵視為儀仗隊


唐代重騎兵並非沒有相關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早在上世紀70年代發掘的唐懿德太子墓就出土了大量的甲騎具裝俑。而史料中也記載李世民大破王世充,凱旋歸來之時,就足足擺出了10000甲騎具裝的豪華陣容來炫耀武功。


唐代既然有史料和文物證明重騎兵數量一點不少,但為什麼還有人篤信唐朝淘汰重騎兵的謬論呢?自然是因為有些人為了圓謊,便造了一個更大的謊言:


唐代的人馬具甲重騎兵都是儀仗隊,而不是上戰場的實戰部隊!部分理由竟然是出土的重騎兵俑裝飾太豪華,貼金戴銀,不像是實戰部隊的裝備。


豈不知隋煬帝伐高句麗之時,騎兵部隊就以白馬金具裝,橫行遼水旁的形象登場。而中國給戰馬戴金飾的習慣,早在春秋的秦國就有體現,現在後人拿著戴金飾來當不是實戰部隊理由,豈不是讓祖宗們笑掉大牙?



陝西出土的秦國金馬飾


更何況在《冊府元龜·帝王部·修武備》就記載唐朝陝西榆林定邊縣發放武器裝備就是:陌刀一百五十口,馬甲一百領。

陌刀這一武器被許多唐代軍事愛好者津津樂道,甚至讚譽其為可人馬俱碎的大殺器。怎麼同時發放的馬甲一百領就變成儀仗隊用品了?


最重要的證據來自唐朝的法律。《唐律疏議》中可是將馬鎧具裝歸類到平民百姓不能擁有的私有禁兵器。處罰標準則是擁有一套馬鎧,就要流放二千里,擁有三套馬鎧則要處以死刑。


要知道私人擁有三張弩才會被處以流放二千里之刑,弓箭更是私家聽有,即根本不禁。重騎兵的重要性和危險性在唐代人看來,某種意義上超過了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大殺器弓弩。而擁有旌旗、幡幟及儀仗這些東西,雖然不合法,但處罰僅僅是杖打八十。可見在唐朝,儀仗隊用品和屬於禁兵器的重騎兵馬鎧完全是兩個概念的東西,根本不能劃等號,處罰力度也是天壤之別。



莫非這些人都是儀仗隊?


實戰里的唐代重騎兵



重騎兵是唐代對外戰爭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中國古代,因為語言上的內涵豐富,或者說不嚴謹,很多時候很難確定一個詞的具體含義。例如《宋史·儀衛志》里將騎手的護甲與戰馬的護甲區分開來,即甲騎,人鎧也,具裝,馬鎧也。但靠古代史料,很難徹底的把甲騎等同於騎手護甲,甚至滑坡論證到人披甲馬不披甲的輕騎兵身上。因為有大量的史料證明在相當多的情況下,甲騎或者具裝都可以直接拿來等同於重騎兵。


例如隋朝,隋煬帝禁衛軍驍果軍,明明是白馬金具裝或者鐵具裝的重騎兵,但是在《資治通鑒》里,發動兵變的驍果軍卻是甲騎迎化及。重騎兵爛大街的南北朝更是出現過太祖詔毗陵王順以精騎衝擊,獲興甲騎數百這樣的記載。如果具裝僅僅只能指代馬匹護甲,那麼又和明顯指代騎兵的《儒林公議》中精鎧五萬,具裝九千記載衝突。可見對於具體史料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拿成書於元代的《宋史》來把前面所有的甲騎統統變成輕騎兵。

在唐代,使用甲騎作戰的史料不少:


例如李世民在征伐高句麗時就親率甲騎萬餘,以至於甲光炫日,頗有當年曹操擺出五千甲騎具裝時精光耀日的氣勢。在後面的安市城之戰里,唐太宗親帥四千重騎兵猛烈衝擊敵人,大破號稱十五萬之眾的高句麗主力。



衝擊高句麗部隊的唐軍


唐玄宗時期,邢縡謀逆,馬上就遭到了驃騎大將軍、內侍高力士領飛龍小兒甲騎四百人的討伐,而在唐朝禁衛軍重騎兵部隊的攻擊下亂軍瞬間就土崩瓦解了。


在單騎退回鶻的故事發生前,郭子儀也是率甲騎二千出沒於左右前後,以震懾回鶻軍。在出發會見僕固懷恩時,郭子儀手下還提議選鐵騎五百衛從,足可見實戰里重騎兵的震懾效果。


如果按照慣,隋朝征高麗用勁騎一千就擊敗背城而戰的數萬高句麗軍的說法。勁騎從某種程度上等同於重騎兵的可能也是相當高。那麼唐代使用重騎兵的戰例便更多更明顯:


例如對抗烏古城數萬軍隊時,唐將契苾何力直接以勁騎八百擊之。


蘇定方在額爾齊斯河之戰里,親引勁騎陣北原,然後因其亂擊之,最後大獲全勝。


壁畫上高句麗騎兵的訓練圖


足可見,唐朝重騎兵有存在理由及必要性。更有大量出土文物與史料佐證,也有大量的實戰戰例佐證,不知唐代淘汰重騎兵的說法有什麼依據可以成立。只是還有很多一知半解的人,眼見西方搞出了板甲重騎兵,而中原地區後來卻被遼金壓制,又徹底被蒙古游牧騎兵征服。於是西方騎兵無論如何也不能比中國騎兵厲害,既然是游牧那就肯定是輕騎兵了,必須吹上一把,要不自家祖先輸了豈不是太沒面子?


結果便是不顧歷史事實,不顧唐代大量人馬披甲重騎兵的證據,甚至不顧遼、金、元也有大量俱裝騎兵的事實,炮製出這類荒唐言論……簡而言之,無聊的自尊感和豬油一樣蒙了心罷了。(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氣吞萬里:劉裕北伐與南燕王國的覆滅
健康跑步離不開基本的跑步常識!那這些常識你了解多少呢?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