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北大暴雨,都是「副高」惹的禍?

南北大暴雨,都是「副高」惹的禍?

近日,由於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較早北抬,把副高外圍的華北、東北一帶攪得是滿城風雨;那邊廂,華南、西南地區暴雨也沒閑著,四川盆地及陝甘寧等地連日來的暴雨不僅拉開了7月強降水天氣過程的序幕,進入颱風活躍期的華南沿海多地降雨更是不得消停。

可你知道嗎?在夏天,不只是酷暑的持續,就連雨帶的變化、颱風的走向,都離不開這些天氣的「幕後推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先來看此次華北地區遭遇的持續性強降雨天氣,7月15日夜間開始,特別是北京、河北多個氣象站記錄下的暴雨過程。

都說這是京冀今年以來最強降雨,究竟「強」在哪兒?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芳華介紹,華北地區強降水過程具有持續時間較長、陣性特徵明顯、局地雨強大、累計降水量大的特點。截至17日11時,北京市453個氣象觀測站中有166個超過100毫米、13個超過200毫米。其中密雲有2個測站超過300毫米,分別是西白蓮峪達和捧河岩村;截至17日13時,河北全省總降水站數達4864個,平均降水量31毫米。保定、邢台市局地降水超過200毫米。

暴雨為何來勢洶洶?張芳華告訴記者,首先,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與西北地區東移的高空槽在華北平原一帶形成強盛的低空急流,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條件和動力條件。其次,副熱帶高壓相對穩定,受其阻擋,高空槽加強且移動速度緩慢,造成降雨的持續時間長、強度大。第三,華北地區處於高溫高濕的對流不穩定環境中,對流發展旺盛,因此降水效率高、短時雨強大。最後,北京地區三面環山,沿山地區地形的抬升對降雨也起到增強作用。

其實,由於今年副熱帶高壓脊線相對以往較早北抬,北方地區受其外圍偏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整層水汽充足,降雨的動力和水汽條件較好,早已影響華北雨季的提前。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8年華北雨季於7月9日開始,較常年(7月18日)偏早9天。

中央氣象台高級工程師蔡薌寧介紹,隨著季節轉暖,夏季副高一般會先後出現三次明顯的北抬階段性變化特徵,分別是6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7月底至8月初,與我國華南、長江中下游梅雨期和華北雨季的開始逐一對應。

北抬偏早,意味著梅雨期(或華北雨季)開始偏早,北抬偏晚則意味著雨季開始偏晚。像是1998年長江出現流域性洪澇時,正是因為副熱帶高壓過於「留戀」南方,遲遲未完成第二次北抬,導致梅雨期較常年異常偏長。最終,長江中下游梅雨期維持了50餘天,雨期長,雨量也異常偏多,降水量達到常年的2倍左右。

眾所周知,夏季雨水充沛,全年降水量的70%至80%都發生在夏季,暴雨更是十分頻繁。而產生暴雨需要一定的天氣系統,根據1980年以來的氣象數據顯示,「副熱帶高壓西風槽型」成了發生暴雨次數相對較多的「開關」。

副高威力之大,就連西南地區也未能倖免。6月中旬以來,四川盆地、甘肅南部、陝西南部等地降雨偏多,已遭遇四次強降雨過程,洪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高發。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說,近期四川盆地西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的原因,與四川盆地東側的副熱帶高壓密切相關。副高西側強盛的西南暖濕氣流,為強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穩定能量,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氣與暖濕氣流劇烈交匯,導致對流發展。同時,盆地東側副熱帶高壓的阻塞作用也使得強降雨帶穩定維持在盆地西側,造成該地區的持續強降雨。

進入7月,別忘了還有副高南側的廣東、廣西等地,這時季風輻合帶活躍,登陸和影響我國的颱風數量明顯增加,也多分散性強降雨。

「在副高脊線南側的東風帶地區,常伴有東風波和颱風活動,也會產生大量降水。颱風強度不強時,副高指引颱風移動。」蔡薌寧舉例道,比如脊線呈東西向時,颱風穩定西行;當呈西北—東南向時,颱風容易向西北移動,有可能在我國登陸;若副高示弱或斷裂,颱風則很可能一路北上。

蔡薌寧表示,副熱帶高壓常年存在,本應是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高壓系統,但隨著季節的更迭,受到其內部大氣動力過程影響,以及青藏高原積雪、熱帶太平洋海溫變化等外力因素的催化作用等,副高強度和位置會發生不規律變化,就造成了不同地區的旱與澇。

(經濟日報 記者:郭靜原 責編:李丹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業內人士熱議漁業發展:漁業要大更要強
遇難人數升至45人!泰國官方通報普吉遊船翻沉事故救援最新進展!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