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是「甄嬛」看中的皇后,不明道德經這句話,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

她是「甄嬛」看中的皇后,不明道德經這句話,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

本文由信謙(湘妹子)原創,禁止抄襲!

[以《道德經》大智慧,看後宮妃嬪經歷,講趣味宮廷故事,第1期]

《道德經》有言: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其意為,若不只是看到自己,也就更能明白世事;不自以為是,反而更能彰顯自己;不自我誇耀,反而能成就功業,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期有所長進;因為不爭,所以天下都難與之爭。

老子《道德經》在全篇81章節中,有不止一次提及到「不爭而能爭天下」的思想,然而卻有許多人認為只要不去爭,心便會自在,便無所作為,心生頹廢,然而我們再深入讀一讀老子《道德經》最後一句「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這句話中,前者強調的是「不爭」,而後又落於「爭」,也就是說,因為不去爭,所以才能天下沒誰能與你爭,而這兒的「不爭」其實並非真的不爭,不爭只是一種手段,是麻木別人的一種手法,而最終的結果是要達到天下沒有人能與你爭的地步,然而有些人卻理解反了,才導致自己一生活得悲劇,比如湘妹子今天和各位講的乾隆帝的嫻妃烏拉那拉氏(也有稱為輝發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佐領那爾布的女兒,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比乾隆帝小7歲,在雍正年間便通過選秀入宮,經雍正帝指配做了乾隆帝的側福晉,乾隆帝即位後,烏拉那拉氏被晉封為嫻妃,於乾隆十年(1745年)再晉封為嫻貴妃,然而在這段時間她並無子嗣,可見其並未得到皇帝專寵。

然而,嫻貴妃並沒有直接去像後宮妃嬪般去乾隆帝面前表現爭寵,反而將目光鎖定在了皇太后身上,因為照顧周全,皇太后對嫻貴妃自然也對她讚賞有加,此時的嫻貴妃做法十分聰明,正符合了《道德經》裡面的「不爭為爭」的思想,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的嫡皇后病逝後,中宮皇后之位懸缺,皇太后(甄嬛的原型)親自為乾隆帝選定嫻貴妃為烏拉那拉氏為繼後。

烏拉那拉氏被立為繼後剛一年半,就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生皇十二子,第二年又生皇五女,乾隆二十年(1755年)再生皇十三子,在這五年內,連生二子一女,足見其自被立為皇后以後,更加受寵了,在後宮中的地位也更為穩固,眼看前程大好一片的烏拉那拉氏卻突然失寵了,後說因為「剪髮」風波引起乾隆帝的厭惡,但烏拉那拉氏為何突然自行剪髮觸犯國俗大忌?

有民間傳聞,因為烏拉那拉皇后想要阻止皇上立一名皇貴妃,不由心生醋意,情急之下剪下自己的萬縷青絲,史實是否如此,並無從考證,如果真如此,這也表明烏拉那拉氏並沒有真正懂得老子道德經中何為「不爭而爭」的道理,最終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逝世,終年49歲,其喪禮並未按皇后之禮操辦,其實還不如一名嬪,而且死後並無其獨立券位,而是直接塞到了乾隆的一名后妃的地宮中,實在是可悲之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湘巴話史 的精彩文章:

她是「甄嬛」親選的皇后,生二子一女,卻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
她是道光心中的「勞模」,因太能生養,死後遭咸豐帝「薄情」對待

TAG:湘巴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