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品牌上市的兩難
時裝品牌上市難,上市之後擴張更難。
最近上市新聞頻繁刷屏,小米在香港 IPO,估值從 1000 億美元降到了 543 億美元,甚至開盤當天還破發了,幸好後面的行情還不錯。不僅是小米上市,前不久 DAZZLE 地素時尚上市新聞也廣受關注。時尚行業與資本市場變得越發親密,但對於時裝品牌而言,上市之路可謂前後兩難。
本土時裝公司開始成為資本市場新寵?
隨著國內時尚產業日益成熟,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之下,時裝品牌開始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
最近 DAZZLE 地素時尚上市引得行業矚目。地素作為最新上市的時裝品牌,上市之路可謂艱辛,本該去年上市,卻由於股權問題將上市事件擱置近一年。地素上市估值很高,股價最高衝到過 47.95 元,市值達到 192 億,目前價格有所回落,但地素市值 150 億依然可觀。
縱觀整個 A 股的時裝上市公司,只有海瀾之家的 540 億和森馬的 250 億排在地素之前,而去年初上市的太平鳥目前市值也是 150 億左右。海瀾之家、森馬、地素、太平鳥這四家構成了國內時裝上市公司 「第一集團」,不過彼此市值差距明顯。海瀾之家引入騰訊的投資,又有劉強東的京東為之布局線上售賣,與其他時裝品牌拉開差距,540 億市值凌駕於國內時裝上市公司之上。
縱觀其他國內上市的時裝品牌,目前都市值不足百億,且市值差距較大。比如,去年 A 股上市的拉夏貝爾,從而實現 A+H 兩地掛牌的唯一服裝企業市值 90 億左右。美特斯邦威、安正、歌力思都是 70 億左右,七匹狼 55 億,報喜鳥 40 億,維格娜絲 35 億,如意 28.7 億,日播 25 億。
時裝上市公司海瀾之家線下店
按照滬深兩市 3600 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序,中位數的市值在 50 億左右,可以說時裝企業的市值都是偏低的。這似乎與我們的感覺不太一樣,那些走在時尚前沿開在高檔購物中心的時尚品牌原來並不算是資本市場的寵兒。
國內時裝品牌近年來,為何頻繁上市
國內時裝公司上市新聞不斷,地素上市 IPO 融資 15.82 億,2017 年太平鳥融資 10.8 億、安集團 11.15 億, 2017 拉夏貝爾和日播由於配售股份較少融資只有 4 億和 3.8 億(拉夏貝爾 2014 年在H股上市融資 16 億)。2015 年歌力思 IPO 融資 7.28 億,2014 年維格娜絲 6.6 億,2011 年森馬上市融資 45 億元。
太平鳥IPO上市成為2017年度行業熱點新聞
為何近年來本土時裝公司上市現象越來越頻繁?究竟是資本推動還是國內時尚商業發生了新的變化? 根據多年行業觀察,原因有三:
1、時裝品牌上市是商業必然結果
像海瀾之家、地素等國內時裝品牌擁有十多年的商業運作經驗,在國內時裝市場擁有一定知名度。同時,這些時裝公司發展達到了一定規模,符合中國A股上市的銷售額和利潤要求,最終成功上市成為自然的選擇。相關的資本也會希望推動這些符合消費升級的企業上市,擴大內需是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2、上市資本誘惑
不論時裝行業與否,大多數公司都有一個「上市夢」。上市,套現是公司發展重要目標,上市對於時裝品牌誘惑很大,去交易所敲鐘即代表成功。換言之,國內股市對時裝公司的估值比國外和香港高很多,這意味著公司可以進行快速資本擴張,融更多的資,圈更多的錢。
3、上市本身就是最好的品牌廣告
時裝公司上市對行業而言是新聞點,品牌為上市會做一些媒體預熱以及話題營銷。上市帶來的廣告效應如同核效應一樣,許多資源都會向最新的上市公司傾斜,品牌打造的品牌價值是無形資產,因為公司上市本身就是商譽的一種體現。從上市企業總量來看,時裝公司其實佔了很小的比例,只不過在購物中心或媒體端常常看到,所以以為有很多。
上市之後,時裝公司擴張是一大難題
時裝品牌上市吸納資本之後,能否接盤巨額資本穩步擴張成為一大難點。
國外時尚領域的上市公司如 Zara、H&M、Uniqlo、LVMH 老闆基本都是該國首富,美國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要麼是科技公司,比如蘋果、亞馬遜、Facebook,要麼就是大家生活中常接觸的消費類公司,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以及我國的阿里巴巴和京東等,而在香港上市的騰訊,市值更是超過了宇宙第一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這些市值都是在上市以後慢慢漲出來的,代表這些企業都業務穩定和具有很好的成長性。
資本瘋狂後,增長回報成最大難點
時裝公司上市以後,每一季度都要發布財報,每三個月就要交一回「作業」,資本市場不看你請了什麼明星代言,不看你獲得了多少媒體報道。只看冷冰冰的數字,具體就是銷售額多少,利潤多少,增長多少,每股賺了多少錢,而且需要不斷增長。
對於時裝上市公司的增長無非單店增長和開店增長,前者增長是有極限的,後者全國真正能出銷售額的零售位置是很有限的,要麼排隊等開店,要麼花巨資插隊。所以爆髮式增長是很難的,但是資本市場需要故事,需要幾何級增長,這些是時裝品牌無法給予的。
這裡不得不提森馬。2011 年森馬上市融資 45 億元,森馬目前市值剛回到 2011 年剛剛上市時的規模。有證券行業研究分析員透露,一般新股上市三年內不做觀察。這一紀錄目前只有 KAPPA 品牌是例外,2007 年 KAPPA 品牌香港上市,當時融資額達到 54 億港幣。
換句理智而言,IPO 融資過大,等於提前透支企業許多年的成長空間,接下來要維持股價就非常困難,需要業績高速增長。但是品牌發展是有規律的,大量投資鋪開渠道擴張之後,但是產能和銷售成為一大發展難題,盲目高速擴張之後時裝公司的庫存需要很多年消化。想想開始重新走入潮人視線的李寧公司,2008 年奧運會野蠻擴張的苦果整整用了十年來消化。
在國外的資本市場看到許多趴在地板上的時裝公司股票,由於沒有增長潛力,股價基本淪為仙股。有時候大股東會溢價收購上市流通股後退市,目的就是可以不受到資本市場的牽製做一些品牌長遠發展的工作,為再次上市做準備。
國內時裝上市公司目前採取的方式則多為兼并收購,最新的有拉夏貝爾收購法國品牌 NAFNAF,此前有維格娜絲收購韓國衣戀集團的 Teenie Weenie,歌力思則陸續收購德國品牌 Laurel、法國品牌 IRO 和美國品牌 Ed Hardy 等。收購的好處是可以銷售額合併報表,問題是收購品牌的經營狀況一般都不佳,要扭轉非一日之功。至於山東如意集團的「買買買」模式則並不屬於 A 股的上市公司,七匹狼的 Karl Lagerfeld 項目去年底完成了交割,但在股價很難體現。
香港股市對於時裝公司上市估值並不高,相反對上市公司治理要求更嚴格,反而成就上市時裝品牌的持續發展。目前國內時裝品牌市值最大的安踏,2007 年上市以來市值翻了 4 倍,達到 1100 億港幣,FILA品牌等發展漸入佳境。2016年在香港上市的江南布衣融資 6 億元,市值也翻了 2 倍,達到 90 億港幣,推出多個自有品牌都獲得不錯的市場反饋。
時裝品牌上市之路非常艱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國內時裝品牌上市之路,上市只是一個起點,代表品牌發展重要轉折點。經過資本市場的洗禮,時裝品牌生命將獲得更多可能性。如果單純以炒作股價作為時裝品牌發展目標,那麼中國未來很難擁有LVMH這種上市巨頭公司,畢竟巨頭時裝公司需要長線運營和資本持續經營打造。
專欄作者:
葉琪崢:
東華大學服裝產業經濟碩士,觀潮網創始人,同時擔任 DFO 的 COO,長期專註於時尚行業研究,在眾多重要時尚及商業媒體如 Business of Fashion、周末畫報撰寫專欄,出版書籍《如何開家設計師品牌買手店》。
※如今俄羅斯才是世界時尚中心,這5位影響世界的俄羅斯年輕人了解一下…
※從Jacquemus到Céline,為什麼女裝品牌都開始推出男裝線了?
TAG:門道Fash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