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度·共識·社群

熱度·共識·社群

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於iVeryOne,並由【IVO原創團】優秀內容計劃支持

無需授權即可轉載

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和作者

連著三個周末參加了三個「鏈下」活動(我生造了這個詞「鏈下」offchain):幣圈金馬獎的本地夥伴第一次聚會;「讓一億人了解區塊鏈」的全鏈盟宣講;本地幣圈的沙龍交流。

第一次從微信群、電報群落地到現實,做真正的物理接觸,感受還真不一樣。

熱度

雖然現在是標準意義上的熊市,但是線下一點都感受不到冷清氣氛:無論是活動宣講,還是社群聚會,人們的熱情不減。即使是此地這個互聯網的三線之地,我身邊簽到的小夥子都說「這個行業瘋了」

江南憤青校長有個說法,判斷一個行業該不該進入,可以看兩個指標,一是會議多不多,二是美女多不多。

這兩點目前在區塊鏈行業都成立。會議多,已成為一種事實。以至於有人抱怨,技術沒見怎麼更新,事情沒見怎麼進展,會倒是開了好不少。彷彿整個行業的人全部都在開會,從創業者、投資人到 媒體、普通參與者;從矽谷、濟州島到新加坡、越南,更別提全國城市一輪一輪跑的這種。

上午會場上看上去還是以八零九零技術男為主,下午大媽們就出場了。大家關心和提問最多的當然還是幣價以及熊市還會走多久。大媽更是直接「我是小白,你直接告訴我如何區分空氣幣和價值幣吧?」

從「大媽參與度」這個指標來看,熊市還是有不少新人進入的。與此同時,原來的人無一表示要退出,倒是有好多人毅然辭職全身投入。當然更多的人還是在等待和尋找更合適的機會。

共識

中本聰或許沒想到,自己搞個共識機制,原本是個技術考量。沒想到,「共識」這個東西本身會成為一種共識,甚至成為一種思維。這也是這幾天我的另一個直觀感受。

你會在不同場合不同人那裡聽到和見到許多你已經非常熟悉的「共識」,它們使用著相似甚至相同的語言表述,甚至背後的情緒都是一樣的。比如:

「革命」—— 區塊鏈將會是繼工業時代、信息時代又一次生產關係的革命時代。而現在一切才剛剛開始。

「曾經我我的一個朋友」的故事——

版本一:曾經X年前(X一般小於4)以X元買了比特幣/或者XX幣,後來也沒管,結果現在......

版本二:曾經X年前(X一般小於4)以X元買了比特幣/或者XX幣,結果在N倍/跌到XX的時候,全部賣掉了,結果現在.....

「比特幣不要賣」——比特幣一定會漲到XXX萬美元一枚,比特幣是留給你的後代的,所以千萬不要賣。

「韭菜」—— 在幣圈「韭菜」已經成為一個中性詞:一方面是一種自嘲,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自願,一種不入虎穴的冒險或者說投機精神。

「90 80後最後的機會」——我們沒有趕上過去實體業、房地產和互聯網的浪潮,現在區塊鏈來了,我們再也不能錯過,這是最後的機會。

「彎道超車」—— 今天,區塊鏈提供給我們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我們要把那些BATJ的大佬們拍在沙灘上,割他們的韭菜。

「早期紅利/先發優勢」——哪怕是做前台也要到區塊鏈公司去。先跑起來,這個姿勢很重要。

「風口(當然還有豬)」——這個你懂得,太熟悉了,它在區塊鏈行業的適用性簡直超越了互聯網行業。

「ALL IN(梭哈)」—— 現在專業的講法是,不提倡把你的錢ALL IN,提倡把你的精力ALL IN入區塊鏈行業。

「你也可以」——只要能寫,你也可以做自媒體;只要懂技術,你也可以發幣;不要給自己設置限度,你也可以實現財富自由。

拋開語境,你很難斷言上面這些共識是對還是錯。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體會下這些共識背後的情緒,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低迷行情下的人們還是如此亢奮。

置身其中,你一定會見到各種不靠譜、野心勃勃、誇大其詞,或粗劣或中庸或精緻的騙局,強烈的投機氣氛。但你也不得不承認,投身其中的人所具有的那種開放心態、探索邊界可能性的智慧,以及隨時準備從頭再來的勇氣。當然還有那些正在低調做事的人。

未來,或許會一地雞毛,或許會有新的秩序建立,但曾經參與的人一定會懷念當初這種混亂蓬勃的早期氣氛。

社群

其實,互聯網社群,在這幾年一直都很熱。2015年,我直覺上這個東西有點意思,和幾個小夥伴發起了一個本地的成長類社群,去年甚至專門從學術角度寫了一篇講互聯網社群的論文,還為此申請了個項目。(當然,那純粹是紙上談兵。)

即使這樣,社群的巨大價值,還是被我低估了。這其實是這三周線下活動另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受。

社群,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對於區塊鏈行業的價值,怎麼重視都不過分,尤其是目前階段。

這可能是因為相對技術驅動,現在整個行業更傾向是流量驅動。所以,你會觀察到,參加活動的大多數人並不怎麼談論技術(當然技術從來都只被少數人真正了解和關心),人們更傾向於談論人如何連接。

最直觀的感受是,多方對於社群都有著強烈的需求:項目方自然不必說,路演也好、分享也好、社群營銷也好都希望更多的流量。

個人同樣也有這種進入到某個社群,與他人建立聯繫,看有什麼碰撞可能性的迫切需要。還有另外一類就是以地域劃分的當地線下社群的自發組織要求,僅這幾天接觸的就有多家相似名字的本地區塊鏈「聯盟」社群在做,有的還在努力申請某些政府認證。

一方面,大家感受到社群的重要,積極建設;另一方面,設想中或者ppt勾畫中那種一改以往組織形態、具有區塊鏈特色的社群其實還遠未形成。

無論是項目方主導的,還是由下到上自發的社群都還在摸索中,原來傳統互聯網社群建設存在的問題,這裡依然存在:比如,雖然線上引流成本較低,但粘性做得好的並沒有幾個。再比如,社群從線上擴展到線下也並不容易。

目前,對行業前景認同以及相同價值觀是聚合社群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僅僅依靠此,不足以使得社群進一步發展。單純聚集人流賣項目、炒幣的項目看起來在短期內是最有效率的,但並不會持久。

更大的問題在於激勵機制。從目前趨勢來看,社群發幣成為一個主流。但這種方式的有效性很值得思考:一是隨著「人人都可以發幣」這種模式被看透以及短時間卻高強度的「韭菜」教育,人們對各種幣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免疫;二是社群幣目前只是依賴上面提到的人們的共識程度,缺乏實在價值,就像空投一樣,人們也會逐漸失去興趣。或許,你的幣還沒有發出來,人們就已經進入疲勞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愛笑的女孩為啥運氣不會太差?答案是
運營棋牌你還忙著開發很多遊戲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