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之可人在於能語
素麵相見的紫砂壺
不只是日用陶器
更是具有人文投射與工藝屬性的
紫砂陶藝
為茶而生的紫砂壺課程,
如期在浮雲堂微雨的午後進行。
見過黃健亮老師,一身淡淡然的儒雅之氣,
若以壺作比,亦是被茶潤澤多年的朱泥壺,
壺底提刻上「明月清風客」,極甚雅緻。
前來上課的學生,大多慕名而至。
有愛好紫砂壺的收藏者,有從事紫砂的父子,
有愛茶愛器的諸多人士…
入座,傾聽,深入其中,
為紫砂壺所沉醉。
黃健亮老師,談及紫砂壺的重要,不僅是作為茶之父的器皿,更是紫砂壺脫離使用價值後,而擁有的作為藝術品的價值,是有著人文的投射與工藝屬性的紫砂陶藝。宜興紫砂壺被推崇千年亦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獨特工藝和美感。
老師將宜興功夫壺的製作與潮州功夫壺的製作對比,更為直觀性的領略到宜興紫砂壺的藝術魅力所在,打身筒成型的宜興紫砂壺,一下一下拍打著筒身,直至拍出最適宜的壺身,比之潮州手拉坯成型,有著更有細膩顆粒感和更為透氣的壺身。
《雅堂文集》有言:「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孟臣壺,是明季巨匠惠孟臣所制的紫砂壺,所制小壺蜚聲中外。
三百餘年來,孟臣一直是分身眾多的迷樣人物,隨著時間遞增,孟臣壺為數益增,枝繁葉茂。李景康、張虹刊於民國廿六年的《陽羨砂壺圖考》在著錄有孟臣傳器八件,並曰:「所制大壺渾樸,小壺精妙,各擅勝場,亦大彬後一名手也。」並謂其傳器所刻款識「筆法絕類褚河南,惟細考傳器,行、楷書法不一,竹刀鋼刀並用,要不離唐賢風格,仿製者雖精,書法究不逮也。」
誠如李景康、張虹推論的:「或者孟臣以制壺著名,子孫世襲其業,因以孟臣為肆名。」數百年下來,「孟臣」不脛而走滿天下,在東南沿海的功夫茶區更早已成為功夫茶壺的代名詞。
紫砂壺的藝術性還體現於壺底題刻,歷代制壺高手陶藝名家對印鈐款十分講究,它涉及到製作者的文化藝術素養,就像繪畫領域內的「畫外功夫」一樣,我們把它稱為「壺外功夫」。
在壺底題刻詩詞,款文多為五言、七言唐詩佳句,偶作改寫,部份亦可切茶切水,如「飛泉直下三千尺」切工夫茶法的「高沖低斟」,「大珠小珠落玉盤」切「韓信點兵」;其餘多為意象上的描摹,如「人面桃花相映紅」形容紅壺濃湯,「白雲一片去悠悠」形容氤氳繚繞,茶香裊裊的茶桌風景。
黃健亮老師對於茶客對好茶葉的趨之若鶩,
更提倡的首要是一把好壺,
唯有好壺方能將茶之韻味顯現出來,
才不負茶之風味。
壺之可人在於能語,
是不可高聲的與茶人輕吟交談,
是娓娓道來的與茶輕和相語。
紫砂的魅力獨顯於藝,
是作為茶器適宜的器皿,
是作為茶之中迷人的藝術品。
內文部分信息摘錄:黃健亮《荊溪朱泥-明清宜興朱泥壺研究》
朱 泥 橘 皮 巨 輪 珠
掃描上方二維碼,了解更多紫砂壺信息
TAG:浮雲堂茶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