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華西遇到呼吸界泰斗陳文彬:他永遠是和氣地聽著患者的訴說

在華西遇到呼吸界泰斗陳文彬:他永遠是和氣地聽著患者的訴說

推薦語

每一個從醫的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醫學大家。在從一個菜鳥醫生到業界專家的成長曆程中,都會有一個重要的學習經歷,那就是跟著老師出門診。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老師傳授不同的東西,不同的學生也會汲取不同的營養。《呼吸界》已推出系列報道,和您分享數位醫生與恩師一起出門診、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別是對他們職業生涯的深刻影響。也許這裡的某一個故事、案例或情節會深深的觸動你,並且讓你對職業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認知。

2015年的夏天,我來到成都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開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活。於我而言,雖然現在回想起當初的選擇倍感驕傲和幸運,但當初選擇呼吸內科確是機緣巧合的一件事情。因此,雖然在大學畢業那個暑假惡補了許多專科的臨床知識和研究進展,但仍是抱著滿心的期待和一絲迷惘來到了華西報到,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呼吸內科研究生。

作為一名學術型研究生,不像專業型同學那樣有規範化培訓可以大量接觸臨床,所以,如何才能讓我們「去臨床中實踐,避免閉門造車」成了一個令人為難的問題。幸而醫院考慮到這一點,安排我們跟隨自己學科的專科門診進行學習,所以非常幸運的,我能夠得以跟隨陳文彬老師的門診進行學習。

他永遠是和氣地聽著患者的訴說

第一次按照醫院的安排來到陳老師的診室門口,我的內心是非常緊張和忐忑的。對陳老師這位呼吸學界的泰斗,我也只是從別人口中和網上了解到一鱗半爪。當天為了避免遲到,我特意提早了十幾分鐘來到診斷室,但當我推門進去的時候,發現陳老師已經坐在那裡了。還未等我說話,陳老師就一臉慈祥的招呼我:「新來的同學吧,快進來快進來。」待到患者開始陸續到來,由於我是第一次上門診,對醫囑系統的使用和門診病歷的書寫都不大熟悉。陳老師特意放慢了看診的速度,並且耐心地講解疾病診治的要點,還安慰我說:「不著急,不熟悉我們就慢慢看。」陳老師的耐心和平易近人讓我的緊張感頓時緩解了許多,自從那以後,我便隨師兄師姐一起親切地稱呼陳老師為:陳爺爺。

在跟隨陳老師門診的近三年時間裡,我從未見過陳老師對誰發火。他永遠是和氣地聽著患者的訴說、耐心地教導學生專業知識,包括對門診的工作人員,包括清潔工人,也永遠是禮貌有加;甚至於有時遇到一些無禮的患者,都能一如既往的保持儒雅謙遜的風度。在我眼裡,陳老師就好像成都這座城市一樣,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無論這個病看起來多麼簡單,都要按照教科書式的流程進行問診和查體

自我第一次跟陳老師門診我就發現了不同。在過去實習時,我也曾跟過一些帶教老師的門診,印象中大多老師在初步了解患者的情況後便在心裡有了一個大致的診斷,然後接下來的問診或查體往往就開始以這個診斷為中心進行。但陳老師不是這樣,無論這個病看起來多麼簡單,他也都是按照教科書式的流程進行問診和查體,事無巨細從不遺漏。

陳老師經常說:我們不僅要好好掌握呼吸內科的專業知識,同時也不能忘了其他大內科的基本知識。並且呼吸內科病種繁多病因複雜,而癥狀卻往往類似,不能全憑個人經驗判斷,要仔細認真地體格檢查從中去發現病因的蛛絲馬跡。

剛開始跟門診的時候我還不大理解,因為陳老師這種詳細的問診和查體態度,有時上午的門診一直看到下午的醫生來上班了都還沒看完。直到有一次接診一位患者,該患者由於間斷髮熱咳嗽一月余已經在別的醫院就診過,行CT檢查示雙肺多發斑片狀影,口服頭孢呋辛加左氧氟沙星一周未見明顯好轉。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肺炎抗感染強度不足,升級抗生素再使用一段時間應該就好了。但陳老師仍舊是詳細的問診查體,還特別詳細的詢問了患者的吸煙史,之後又耐心的勸說患者再進行一次高分辨CT檢查。過幾天,患者做完CT再來複查的時候陳老師對著電腦閱片良久,然後頗為篤定的對患者說你這個不是普通的肺部感染,很像是一種罕見病,需要行支氣管鏡檢查才能最後確診。最後經過BALF細胞學檢查,患者CD1α陽性細胞比例增高,診斷肺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多症。

在跟隨陳老師上門診的日子裡,我陸續見到了許多類似這樣並不典型甚至極易誤診的患者,但陳老師都可以從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病史或體征中找到蛛絲馬跡從而不被誤導,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的名醫風範。

八十多歲的古稀老人,卻一直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知識

在跟隨陳老師門診的近三年時間裡,每一天對我這樣的菜鳥來說都是難得的教學查房和學術講座。記得有一次,一位年輕女性前來就診,主訴是咳嗽咳痰1年余,以白色粘痰為主。該女性患者曾在多家醫院就診,均未能明確診斷。陳老師對其CT片和其他實驗室檢查進行了仔細查閱,並且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之後決定要對患者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並取肺泡灌洗液進行特殊染色。果然該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PAS染色為陽性,結合其臨床癥狀和其他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最後診斷為肺泡蛋白沉積症。

還有一次接診一位外院過來的肺結核患者,患者痰塗陽性在外院確診肺結核,但經過積極的抗結核治療一段時間卻一直未見好轉。陳老師也是建議患者複查高分辨ct,然後一個層面一個層面的仔細閱片,看到一半陳老師非常激動的把我叫過去,指著電腦屏幕問我:「小金你看,這是什麼?」我看著屏幕上的影像不解的問:「這不是結核沿支氣管播散的簇狀結節樣改變嗎?」。陳老師說不全對,這是結核結節沒有錯,但這裡的結節周圍可以看到光暈一樣的「暈征」,所以這個病人很可能是結核合併真菌感染,所以單純的抗結核治療效果才會不好。果然,聯合抗真菌治療之後,患者很快一天天的好了起來。

事實上,不管是遇到怎樣的病人,包括那些我都從未聽過的罕見病例,從疾病的背景到發病機理、流行病學、新版指南中的診治流程乃至於該領域的前沿進展,陳老師都能如數家珍的信手拈來。臨床紮實經驗豐富的老師我也曾遇見很多,但真的很難以想像,這是一種怎樣的學習態度,能讓一個已經八十多歲的古稀老人,一直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知識。也正是這種學習態度,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踐行和效仿。

回想起我的研究生三年,雖然有過困難和迷茫,但我始終覺得我是幸運的,跟隨陳老師出診的日子中,我記住的不僅是香甜的粽子、筆記本、聽診器這些溫馨的節日禮物,更有對我臨床思維形成和謹慎細緻習慣的養成。陳老師說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只是專科思路,而是整體思維。讓我明白作為一名臨床醫生,在遇到一名病人時,如何有條不紊檢查,診斷及治療;讓我明白什麼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如何更有效率的學習,還有閑暇時陳老師慈祥的話語。

作者介紹

金晶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內科學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7年免試就讀本校博士研究生;導師為李為民教授,跟隨陳文彬教授及李為民教授門診學習2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呼吸界 的精彩文章:

孫永昌談「早期慢阻肺」——肺氣腫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TAG:呼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