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難容二虎,張學良殺掉楊宇霆是自毀長城
原標題:一山難容二虎,張學良殺掉楊宇霆是自毀長城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樁疑案,那就是張學良與楊宇霆的恩怨。頓使精神增劇痛,欲伸哀輓措辭難,楊宇霆之死,恐怕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張學良自認自己是揮淚斬馬謖,可是真實情況果真如此嗎?
楊宇霆,字鄰葛,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歷任奉軍參謀長、東北陸軍訓練總監、東三省兵工廠總辦,奉軍第三和第四軍團司令,江蘇軍務督辦,安國軍參謀總長,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
1928年5月17日晚,張作霖在皇姑屯車站遭日本人暗算身亡。楊宇霆的處境更為複雜。張作霖死後,他以東北元老自居,自比「周公輔佐成王」,繼承張作霖遺志,時常管教張學良。
張學良想抱南京國民政府的大腿,欲東北易幟,楊公開反對,並在東北易幟典禮當天拒不參加集體留影。
楊宇霆協助張作霖做了四件大事:一是建立東北海軍。二是制定田賦制度,從軍閥、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開墾的荒地讓農民耕種,增強了東北的經濟實力。三是修築戰備公路,交通運輸不受日本挾制,一旦戰爭起來,可以用公路與日軍周旋。四是督辦奉天(瀋陽)兵工廠,自製武器彈藥裝備軍隊,增強了防衛能力。日本人看出楊的所作所為,是他們侵佔東北的主要障礙,因而產生了「鄰國之賢,敵國之仇」的除患之念。
所以,日本人也趁機誹謗楊宇霆,離間張楊關係。他們送給張學良一本《日本外傳》,將張學良比作日皇豐臣綉吉,將楊比作篡位的日相德川。
1929年1月10日,楊宇霆與黑龍江省主席常蔭槐向張學良提出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的要求,張學良推說晚餐再說,後召警務處長高紀毅進府,晚上楊宇霆與常蔭槐被高紀毅、譚海率領六名衛士殺害於"老虎廳"。
楊宇霆遇難時四十四歲,對從政幹事業者來說可謂妙齡風華。假如不死,東北前程不可估量,殺害楊宇霆的愧疚折磨他一輩子,不得不向耶穌懺悔以求寬恕。晚年張學良經常書寫「愛人如己」條幅,或許是發自內心的反思。
好多人都說張學良這步棋走錯了,是自毀長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卑未篡時,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楊宇霆雖然與他抗爭有奪權的性質,但絕不等於是漢奸。實際上張作霖一生也是在和日本人打交道,中後期甚至全權 任命楊宇霆與日軍周旋 。楊宇霆有戰略眼光,對日本人打太極,路數簡直與老帥出神入化的默契!而張學良完全是紈絝子弟,吃喝嫖賭抽佔全了,完全沒有最高長官的遠謀和氣量!
當年關內未定,就歸附南京。可南京蔣介石政府只是把他當做一枚棋子,並且時時打壓張學良的銳氣。東北之威脅在於蘇俄與日本,當日本過於強時,就應該積極籠絡蘇俄,從而平衡兩大國關係,可是中東路問題上,張學良聽取蔣介石建議,將日俄全得罪了,還引來了戰爭,事後國民政府完全不出面,讓張學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中原大戰,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軍隊僵持不下,又拉攏張學良,給了一個陸海空軍副司令空頭軍銜,許諾平津地區的軍政、財權均歸張學良掌握,黃河以北地區全由張學良節制,等於是和蔣介石二分天下,張學良記吃不記打,再次出關,調停了中原大戰。但是,因為處理中原大戰的善後事宜,張學良對東北事務的精力被分散,入關的大批東北軍沒有回防,1931年張學良為了討伐石友三又再度徵調部分東北軍精銳入關,導致了東三省兵力的進一步空虛。這些都給圖謀東北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以可乘之機。正好是張學良入關的一年之後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但其實,楊宇霆有點過於居功自大了,自稱小諸葛,可歷史上少主登位,最反感的就是前朝老臣擅權。這種事情從古到今演過100遍了,楊宇霆還是不吸取教訓,那怨誰呢?
※粟裕一身最榮耀一戰迫使日軍12將領集體自殺
※慘烈!林彪:我不要傷亡數字,只要塔山!
TAG:喵星人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