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蟋蟀、蝗蟲、螽斯、螻蛄、蚱蜢、蟈蟈到底誰是誰?

蟋蟀、蝗蟲、螽斯、螻蛄、蚱蜢、蟈蟈到底誰是誰?

全文字數:2530

閱讀時間:7分鐘

炎炎夏日,在昆蟲世界裡除了「煩人精」——知了會唱單調的小曲外,還有蟈蟈、螞蚱、蟋蟀等等歌唱小能手。

各種直翅目昆蟲

不過這些直翅目的鳴蟲們,簡直像一群孿生兄弟,要想將它們分出個甲、乙、丙、丁來還真叫人「腦殼疼」。

愛蟲的你怎會不想像喊朋友一樣,親切地叫出它的名字呢?今天戀野君就來講講如何區分這群「孿生兄弟」!

全文太長不看版:

1. 蟋蟀、螽斯、蝗蟲為中文俗名,而蟈蟈、蚱蜢、螞蚱則為坊間俗稱。蟋蟀和螽斯是通稱。

2. 蚱和蜢不是一種昆蟲,是兩個科,蚱總科和蜢總科。

3. 俗稱的「蚱蜢」是多種蝗類昆蟲的統稱,上海地區多指的是短額負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4.快速辨別螽斯、蟋蟀、蝗蟲、螻蛄的方法看四點觸角長短、體色、尾須、前足,具體辨別方法如下↓↓↓:

知識提要

1. 稱呼太多,傻傻分不清

蟈蟈、蟋蟀、蚱蜢這些都是直翅目的昆蟲,體長一般在4~115毫米間不等,前翅狹長、革質,停息時覆蓋在體背,稱為覆翅;後翅膜質,停息時呈摺扇狀縱褶於前翅下,翅脈多平直。有些種類的翅退化成鱗片狀,有的前翅較寬,雄性在肘—臀脈區特化成發音構造,兩前翅相互摩擦發音。

直翅目下分螽亞目和蝗亞目,其中蟋蟀、螽斯、蝗蟲均可視為中文俗名,而蟈蟈、蚱蜢、螞蚱則為坊間俗稱。接下來小編將具體來辨析它們

2. 蚱蜢、螞蚱與蝗蟲

蝗蟲即蝗亞目,俗稱「螞蚱」,包括了蚱總科(Tetrigoidea)、蜢總科(Eumastacoidea)、錐頭蝗總科(Pyrgomorphidae)三類。這裡請讀者注意,在分類學上,蚱與蜢具有形態差異,因此分為兩科。

蚱總科(Tetrigoidea)又稱菱蝗總科。蚱科昆蟲前胸背板特別發達,向後延伸至腹末,末端尖,呈菱形,故名菱蝗。它們的前翅退化成鱗片狀;後翅發達,無發音器和聽器。

台灣棒角蚱,

Rhopalotettix taiwanensis

而蜢總科(Eumastacoidea)是一類較罕見而又較原始的小型昆蟲,其中有些還被認為是第三紀殘遺下來的倖存種類。由於頭部顏面的特殊,狀似馬面被稱為馬面蜢,又由於觸角較短於前足股節也稱為短角蜢。

大多數種類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的灌木叢或林區,在國內數量並不多。

多恩烏蜢,

Erianthus dohrniBolivar

再說回「蚱蜢」。我們俗稱的蚱蜢不是特指某種昆蟲,而是我們常見的多種直翅目昆蟲的統稱。可以是短額負蝗、中華劍角蝗、疣蝗等。

中華劍角蝗觸角劍狀,體色有黃綠色或者褐色。前胸背板側隆線處具淡色縱紋。後翅幾乎全部為黑褐色。後足股節內下側紅色。內側具三個黑色橫斑,外側具明顯淡色膝前環,膝部黑色。後足脛節紅色,基部黑色,近基部具淡色環。

中華劍角蝗

除了中華劍角蝗,我國常見的蝗科昆蟲還有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黃脊竹蝗(Ceracrs kiangsu)等

東亞飛蝗

黃脊竹蝗

3. 螽斯與蟋蟀

螽斯體型較大,體長在40毫米左右,身體多為草綠色、灰色、深灰色等,覆翅膜質,較脆弱,前喙向下方傾斜,一般以左翅覆於右翅之上。螽斯實際是一個統稱,又可細分為蟋螽、蟈螽和灶馬等多個類別。

人們較為熟悉的「叫蟈蟈」的昆蟲便是蟈螽的一種,學名優雅蟈螽(Gampsocleis gratiosa)。優雅蟈螽體長約28-50mm,超大個體雌性或接近70mm,體形粗壯,中等偏大,體色通常為草綠色。雄蟲前翅具發音器,前足脛節基部具一對聽器,後足腿節十分發達,足跗節4節,尾須短小,產卵器刀狀或劍狀。

優雅蟈螽

蟋螽(Gryllacridoidea)頭較大,觸角通常極長,前胸背板前部不擴寬,前足基節具刺,前足脛節缺聽器。雄性前翅缺發音器,尾須不分節,雌性產卵瓣發達。蟋螽是螽斯中最容易與蟋蟀混淆的。在後文小編將告訴讀者如何區分蟋蟀與螽斯。

蟋螽

駝螽,又名灶馬,川東民間和福建龍岩客家一帶叫「灶雞子」。體長36-38mm,體色紅褐色至黑褐色,體型寬大,體背隆突或駝背狀,故屬於駝螽類。前胸背板有2條不明顯的縱紋,無翅膀,靠後腿摩擦鳴叫。六肢長,關節及脛節具棘刺,轉節黃白色,後腳腿節異常粗大,側緣淡黃褐色具線狀斑紋。

駝螽

另一種廣為人知的鳴蟲就是蟋蟀科(Gryllidae),俗稱「蛐蛐」,古稱「促織」。蟋蟀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蟋蟀的體型多呈圓桶狀,有粗壯的後腿腹部末端有兩根長尾須,如果是雌蟲,還有一根比尾須還長的產卵管。

迷卡斗蟋

那麼同樣都是鳴蟲,螽斯和蟋蟀如何區分呢?它們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

l 螽斯體型圓柱形,體色多為綠色至棕色;蟋蟀體型略扁平,體色為黑褐色

l 螽斯後足跗節4節;蟋蟀後足跗節3節

l 螽斯尾須短;蟋蟀尾須長

4. 螻蛄

說起這螻蛄,目前住在郊區的小編對它們可是再熟悉不過了。夏秋交季,在小編的書桌上時不時會落下幾「張牙舞爪」的螻蛄,打擾小編看書寫字。

螻蛄(Grylloidea)的觸角短於體長,前足寬闊粗壯,適於挖掘,前足屬開掘式足,脛節末端形同掌狀,前足脛節基部內側有裂縫狀的聽器。中足無變化,為一般的步行式,後足腳節不發達。覆翅短小.後翅膜質,扇形,廣而柔。尾須長。

螻蛄

5. 辨析小竅門

說了那麼多,當我們遇到某隻直翅目昆蟲時,又不能確定它是螽斯、蟋蟀、蝗蟲、螻蛄中的哪一類時,究竟怎麼快速判斷呢?就讓小編將圖獻上吧~

其實,我知道,就算說到這兒,可能大家還是傻傻分不清,怎麼辦呢?文字表達總有種無力感,還是來參加我們的活動,讓彭三歲和扁鍬甲老師手把手教你吧~

參考文獻

1. 劉憲偉 , 金杏否 . 1993. 中國螽斯名錄 . 昆蟲學研究集刊 , 11: 99–118

2. 李雲瑞 主編.農業昆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3. 鄭哲民.蝗蟲分類學[ M]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 132-135

4. 馬麗濱. 中國蟋蟀科系統學研究(直翅目:蟋蟀總科)[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5. 張洪喜, 周志芳. 蟈蟈的研究[J].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學報, 1992(2):18-25

END

文|黃昊礽

稀里糊塗叫了「蚱蜢」這麼多年!

長按上方二維碼,和戀野君一起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戀野物語 的精彩文章:

歷屆世界盃動物吉祥物,你鐘意誰家的?

TAG:戀野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