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原上的行者

高原上的行者

——《時間的壓力》讀後感

◎東夷昊

讀罷夏立君著的《時間的壓力》,幾日來,一直在忖度書名的由來,甚至對照這個題目尋找了一番書中對應的主題。

從認識角度來講,時間是沒有壓力的,至於時間能夠給予人壓力,也許是從情感的角度,對「功業未建、英雄遲暮」的一種情緒抒發。但是,這和夏立君的形象是對不上號的。他寫這本書,並沒有時間上的急迫感,去忙著總結生命某一階段的成就,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時間的壓力是有限的。

在失去重力的時間內自己去找到壓力並擔負之,並加大字型大小印刷在封面之上,讓我感到的不是時間的壓力作用在紙張上,而是源於對歷史的沉思。歷史和時間的概念有時是等同的、混淆難以分辨的,但有時候又是涇渭分明,歷史是歷史,時間是時間。但如果再從「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方向考量,歷史亦模糊了邊界,源於古代的壓力壓迫於紙張,這或許就是負重的由來。「任重而道遠」,這種壓力是從「士」世代傳遞過來的自覺擔當,沒有人要求你站在歷史當中愴然而泣下,可夏立君卻遵循著一條傳統的道路,進到歷史當中。

《何以遣懷,報之長歌》,這是前些日子我用過的題目,當然也適用於這篇文章。長歌當哭。長歌當哭是因為站在一個特定的時空之內,在這個特定的地方,舉目茫然且無劍可把,赤手空拳憑風人獨立。讀了很多的書之後,才會趟出自己的一條道路,而道路永無休止,在幽冥和光明之間曲折延伸。你一路前行,因為寂寞孤獨,旅伴紛紛離去,最終你孤身一人登上了高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只有風吹衣襟。

高原荒僻,霧霾萬重。依稀在昏黃的天幕下透射出一些古人離去時的身影。有的高潔孤傲,有的橫槊當道,有的喃喃自語,有的鮮血淋漓,有的一言不發,有的哀怨幽獨。但無一例外,就像禽獸的背影一樣,孔雀乃至金絲猴的正面再華麗和可愛,也有著一個不雅的屁股——人的背影也是這樣。你走在他們的後面,面對著歷史的背影,看到了真實的一面,真實讓人清醒,但真實更讓人痛心。屈原,李白,司馬遷,李斯,商鞅,李陵,《時間的壓力》書中人物性格的缺陷被披露無疑、歷史的真相被層層剝開,在權力意志之下、在夢和現實之間,幾乎人人都是悲劇的主角。「所謂悲劇,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通過篩選這些名人高士不堪的人間遊歷,簸揚之中,就把他們從高度神化的雲層中抖落下來,還原成為了真正的「人」,而不是繼續添加想像予以鎏金彩繪。於是每個人生存的悲憤,彙集起來,讓人心生壓抑、心生敬畏乃至心生痛苦;於是在這種內心的壓力之下,淚水會噴薄而出。

於是,長歌當哭。

這些壓力並不來自時間,也並不全部來自歷史,這壓力其實是源自內心的自覺。讀史令人明智,讀史的人很多,讀出壓力來的不多。中國的史,目的是為了《資治》,而非用於反思。至於字裡行間,魯迅能夠讀出「吃人」二字,自然也會有人讀懂「吃人」的面目,讀出翻江倒海一般的情緒。反觀之,編纂史書的人也沒有那麼傻白甜,也正是春秋筆法的存在,才讓人得到了會心的體悟——中國的方塊字是需要一筆一划來理解的,不僅僅為了修飾熱鬧繁華而發明來錦上添花。大秦李斯的悲嘆、盛唐李白的哀鳴,儘管俱是國士無雙,但是作為悲劇來源來說,還是因為習慣於自我閹割導致;司馬遷得到了作者足夠的尊重和崇敬,因為司馬遷雖被閹割了身體,精神卻更為健全,他著述了一本統治者視為「謗書」的千古名著,卻得以流傳不息,這說明了文化的力量自在世道人心。《時間的壓力》,沒有按照編年的體例來講述這些往事,而是賦予了足夠的感情來談論風生,與其說是對歷史的感悟,莫若說是對人間的品讀。這些有溫度的文字,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夏立君在高原上行走著,一路追蹤著古人依稀的足跡。這位倔強的瘦老頭,用力揮舞著雙手,一邊拂去歷史的灰塵,一邊把那些華麗的袍子扯下來,對著空茫的時間說:

——你看,這裡有一叢叢的虱子。

——你看,這些針腳真是馬虎大意。

——你看,這些光溜溜的古人,多麼可笑、多麼可悲、多麼的可愛!

2018.07.17草

書名:時間的壓力

作者:夏立君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7-12

頁數:266

定價:48.00

裝幀:精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夷野語 的精彩文章:

讀書會‖平凡中的詩意

TAG:東夷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