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軌擁兵十萬,李淵想討伐又怕打不過,一小卒說我一人就能滅了他
隋朝大業年間,隋煬帝倒行逆施,橫徵暴斂,徭役繁重,最終激起了大面積的農民起義。在隋煬帝為鎮壓起義軍焦頭爛額之際,民間又流傳出一個讖語「李氏當王」。此讖語一出,瞬間便激發了廣大百姓推翻隋朝暴政的熱情,各地起義變的如火如荼。在發動起義的同時,各路豪傑也在搜尋身邊有雄才的李姓人士,希望找到真正的真命天子,以便日後混個一官半職。
第一個應此讖語的人是瓦崗寨的李密,李密是貴族之後,文韜武略,志向超凡,瓦崗軍在他的帶領下擊敗隋將張須陀,佔領興洛倉,百姓都前往歸附,擁兵數十萬,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反隋力量。也正因此,李密在世人眼中被廣泛認為是必取天下之人,然後不久之後,李密就戰敗投降了李淵,隨後反叛又被李淵處死,最終李淵後來者居上,開創了大唐王朝,這時候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李淵才是應了讖語之人。
在李淵和李密之外,還有一人也自認為是應了讖語之人,他積極反隋,雄踞一方被推舉為地方盟主,他就是李軌。李軌是今甘肅武威人,其人胸懷韜略,好讀書,家庭條件也非常好,隋末甘肅鬧饑荒,李軌用自家的糧食賑濟災民,百姓對他感恩戴德,都願意為他效力。
大業十三年,西秦霸王薛舉在金城起兵反隋,李軌也與同郡曹珍,關謹等人密謀起兵,但大家互相推讓,都不肯當盟主,最後曹珍說:「早就聽聞讖語說李氏當王,如今你打算起兵反隋,這不正是應了天命嗎?」大家都認為在理,李軌也就被推舉為盟主。李軌起義後,自稱河西大涼王,設立官員,統軍攻克敦煌,張掖等郡,盡得河西五郡之地。
在李軌起義的同年,李淵起兵晉陽,並迅速攻克洛陽,立隋煬帝孫子楊侑為帝,開始了爭霸天下之旅。然而正當李淵佔領洛陽,眺望中原時,處在他後方的西秦霸王薛舉也同樣野心勃勃,出兵攻打陝西的扶風郡,妄圖進入中原一較高下。薛舉的東進嚴重威脅到了李淵的後方,李淵無奈之下,只好讓李世民帶兵迎擊薛舉。最終李世民擊敗薛舉,兼并了他的勢力。
在消滅了薛舉後,李淵的後方就剩下了李軌這一支軍事力量。俗話說: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李軌的存在,讓李淵必須分兵兩處,不能全力出兵中原,所以李淵為了有一個穩固的後方,就必須滅掉李軌。然而如何滅李軌,李淵非常犯愁,李淵稱帝後,曾想許以高官厚祿來招降李軌,但李軌卻不願降唐。如果要對李軌採取軍事行動,李淵又覺得沒有很大的把握,因為洛陽距武威路途遙遠,中間高山疊疊,峻岭重重,打起仗來,軍隊的供給很困難。想當年曹操攻打西涼,看到西涼兵力強盛,人馬絡繹不絕的從各處趕來,曹操大喜,其部下就很不解,問他為什麼看到敵人兵多反而高興?曹操就說:「如今敵人傾巢出動,正好可以一鼓而定,如果彼分兵據守,我們一城一池的去攻打,損兵折將不說,那要打到何年何月啊。」
李淵要平定李軌,也同樣面對當年曹操面對的問題,如果李軌堅壁清野,據險而守,那麼李淵將陷入與西涼長期作戰的泥潭中,更別說爭霸中原了,況且李軌不是一個庸才,手下又有10萬之眾,就是曠野對陣,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搞定的。正在李淵召集部下,商議良策,愁悶不展之際,其手下一小卒主動請纓說:「我願為大王前往平定李軌。」李淵覺得很可笑,滿朝文武智士都沒有良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卒能有什麼好的辦法。他詢問下得知此人名叫安興貴,於是李淵就問安興貴,需要多少人馬?安興貴說:「我一個人足矣!」李淵更納悶了,他說:「李軌佔據河西之地,通好吐谷渾,結援於突厥,兵強馬壯,大軍討伐都很困難,你一個人能攻的下嗎?」
安興貴便向李淵說出了自己的計策,原來安興貴久居涼州,在當地頗有聲望,其弟安修仁是李軌的親信,宗族中也有很多人在李軌軍中任職。安興貴想通過其弟接近李軌後,實行勸說,兵不血刃說動李軌來降,實在不行,就發動兵變,活捉李軌。李淵聽後很高興,就委託安興貴前往涼州。
安興貴到了涼州後,李軌對他非常器重,授予他為左右衛大將軍。安興貴也安然受之,絕口不提招降之事,只是整日吃吃喝喝,私下裡去拜訪宗族子弟為官者和那些對李軌不滿之人。一天,李軌向安興貴詢問安境之計,安興貴覺得時機來了,就向李軌陳述利害,讓他投降唐王李淵,以換取身後富貴。誰知李軌聽後反而很不高興,直接問安興貴是不是李淵派來的說客。安興貴慌忙做出解釋,李軌將信將疑,兩人不歡而散。
安興貴勸降不成,知道李軌已開始懷疑自己,為今之計只有快刀斬亂麻。他聯絡宗族子弟和那些決心反叛李軌的人,讓他們統領親信,並召集羌人突襲李軌所在的武威。李軌毫無防備,措手不及,在城池即將被攻破時出城投降,隨後被押往長安,被李淵處死。李軌投降後,涼州各郡也都望風歸降,安興貴隻身一人便平定了李軌,因功被提拔為右武侯大將軍,封凉國公,賜帛萬段。
※他軍功顯著,皇帝說恕你免死兩次,結果剛建國就第一個被處死
※呂雉要殺掉他,他跪在劉邦的屍體前說了一句話,保住了腦袋
TAG:韓非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