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究竟是不是荒淫無道的暴君
成王敗寇,人類歷史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永遠不要做失敗者,一旦你失敗了,勝利者以及他的幫凶們還有一些吃瓜群眾,都樂意把髒水潑到失敗者的身上,至於平常這些人口中所喊的公平、正義,此時都很自覺的消失。不知是什麼時候,人類習慣把人臉譜化,不黑即白,小孩子才會把人分成好壞,成年人只看利益,特別是政治人物。政治中有所謂的好人嗎?單純的人是做不了政治的,因為那會死的連骨頭都不剩。
今天講述的是一個歷史上人神共憤的人,他就是商紂王,受各個朝代以及文學作品的關照,商紂王成了一個調戲女媧,寵幸奸妃妲己,冤殺忠良,毫無人性的昏君,那麼真實的商紂王是什麼樣的呢?年代太過久遠,我們只能盡量還原一個接近事實的紂王。
商紂王即是帝辛,商民尊自己的祖先為帝俊——據現代人考證,即帝嚳,即三皇五帝中的一帝,而「紂」按《說文解字》援引謚法的解釋:「殘忍捐義曰紂」。用一句現代話來說,就是兇惡的壞蛋。這是周國人給帝辛的污衊,歷朝歷代皆如此。
商朝最開始是兄終弟及的制度,也就是說哥哥當老大,等哥哥死了,弟弟是可以繼承的,但是這種制度造成商朝幾世的內亂,極大削弱商朝自身實力,到帝祖甲時為改變局面進行改革,進行嫡長繼承製。
帝乙死後,按照嫡長子才能立的制度,立了帝辛,帝辛是帝乙的第二個兒子,而長子是微子啟,微子啟和帝辛是一母所生,只不過在生微子啟時他的母親是妃子而不是王后,微子啟算庶子,而生帝辛時他母親是王后,帝辛算嫡子。帝辛其人,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
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討伐徐夷的勝利,把商朝的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對後世華夏的版圖構成有重要作用。帝辛對東南夷的用兵,保衛了商朝的安全。
帝辛在位時主要有幾項麻煩:
一是當時神權和王權的劇烈衝突,隨著帝辛的強勢崛起,王權的強勢繼續壓制著神權,但是神權的力量還是巨大的,是不可能被消滅的,他就像一條蟄伏的毒蛇,時刻準備在關鍵時刻來上致命一擊;
二是當時以微子啟,比干,箕子為首的王族反對派,他們是帝祖甲改革的犧牲品,本來按照商王朝「兄終弟及」的制度,他們是很有可能上位的,但是卻因為改革讓他們失去了機會,他們恨這種制度,他們更恨帝辛,但又鬥不過強大的帝辛,所以他們才找外援,賣國投敵;
三是當時東夷總找麻煩,商王朝歷經幾代也沒打完,總是反反覆復,帝辛傾全部兵力,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也將商朝拖垮,這些奴隸的消化就是嚴重的問題,也正是基於此,才會出現牧野倒戈的局面出現;
四是西邊的周,周人自季歷起便大肆拓土,據《竹書紀年》,帝武丁四年,周人伐余無之戎,克之。周王季曆命為商牧師。自此時起,季歷先後攻伐始乎之戎。翳徒之戎,攻程,攻鬼方。周王季歷的擴張,引起了帝文丁的警覺,帝文丁十二年,殺周王季歷。繼季歷為王的周侯昌,亦即後世所謂的周文王,更是變本加厲,帝乙二年,周伐商,敗於帝乙。但周王昌並不甘心,而是加快了征伐的步伐,征大戎,攻,攻崇,攻黎,引起帝辛的警覺,為黎之搜——在黎舉行軍事演習,亦有人認為是商、周戰於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里。
任何看似堅不可摧的事物,都是從內部最先瓦解的。首先是那些維護神權的神棍們,然後是利益受損的王族子弟,特別是微子啟,還有就是商王朝的貴族。帝祖甲的禮制改革,不僅是確立了嫡長繼承製,而且廢除了帝位繼承和國家大事中的貴族公議制,使商王朝徹底泯滅了酋邦制的最後殘餘,完成了從酋邦制向國家、帝國的轉進,在國家形態上邁進了一大步。這些人鬥不過帝辛,又不甘心失敗,就找到了外援周王姬發,並泄露國家主力大軍不在,朝內空虛的軍事機密,他們如果放在後世就是漢奸,這個時候應該稱為商奸。
然而帝辛積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懼極甚。第一次觀兵孟津,諸侯皆曰可伐,武王卻因害怕而託詞「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及至牧野大戰前夕,周武王仍戰戰兢兢,不敢應戰,是呂尚強迫其出戰,才不得已而賈其餘勇勉力一戰。《史記》、《竹書紀年》、《左傳》以鐵鑄的事實證明著這一切。對大商的仇恨、對帝辛的畏懼,使得周人不顧一切地詆毀、抹黑自己強大的、天神一般的對手,以建立戰略聯盟,激起將士的同仇敵愾,減輕自己的畏懼和恐慌。
我們看一下當時伐商的口號,這種口號跟後世陳琳替袁紹寫的罵曹操的一樣,都是激勵軍心,給自己找正當理由的,幾分真幾分假自行分辨吧,我們假設都是真的,我們看看周武王罵帝辛的是什麼,一共有6條:
第一條是酗酒。這算罪嗎?把他算罪好了,畢竟還可以牽強點說是浪費了糧食。
第二條是不用貴戚舊臣。姬發真是厚顏無恥啊,要不是帝辛不用這些貴族王族,他們怎麼會去通風報信,怎麼去告密。
第三條是登用小人。指的是提拔外來逃臣中的飛廉、惡來為將,牢牢掌握軍隊。此二人亦不負帝辛重望,飛廉為伐東夷統帥,商亡後仍堅持戰鬥,直至戰死。而惡來更是戰死於牧野。至於內政,用費仲以對抗諸方勢力。至少他們即便戰死也沒有和所謂的王子一樣,做內奸,出賣自己的國家。
第四條是聽信婦言。也就是妲己,首先妲己是商朝伐有蘇氏,有蘇氏作為戰敗國,獻出來的,地位可想而知,其次,按照《左傳》記載商朝是公元前1047年伐有蘇,但是公元前1045年帝辛就自焚了,加上路上和戰爭時間,妲己在帝辛身邊也就1年吧,一個戰敗國的女人,難道僅用1年就可以勾搭的帝辛神魂顛倒嗎?無論是史書還是文學作品都在向我們展示,帝辛是如何荒淫無道,如何沉湎美色的,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荒淫的君王,只有一個兒子,而聖人周文王有多少兒子呢?100個,誰沉迷美色?誰荒淫無度?帝辛60歲高齡還可以上戰場殺敵,這是一個被酒色掏空身體的人該有的表現嗎?
第五條是信有命在天,這就和神權有關了。
第六條是不留心祭祀。
從這些口號中沒看到帝辛有多可惡,多殘暴,如果非要說的話,最多算是昏,因為他酒喝得多,但還沒到暴。
因為主力軍在外,這些奴隸還沒有徹底歸順,在戰場臨時倒戈,讓帝辛措手不及,牧野之戰姬發輕而易舉的就打敗了帝辛,但是帝辛沒有逃跑,他選擇了自焚,寧死也不做俘虜。
周國利用偷襲取得了勝利,而商朝的內奸們也得到了他們的權力,周武王以小博大,雖然勝了,但是商朝的主力軍還在,周武王只能妥善安排商朝王族和貴族,大封諸侯,用商人來安定商民,後來發生以紂王獨生子為首的三監之亂,周公旦用了三年才平定叛亂。由此可大致推斷周朝和商朝的真正實力差距有多大。也正是因為商民對帝辛並沒有那麼厭惡,周朝雖有800年,但也沒有能力潑更多的髒水,因為商民還在。
抹黑帝辛的除了生死仇敵的周,要為自己裡通外國找理由的內奸以及那些神棍們,還有一類就是戰國諸子,出於對證明自己觀點的需要,先秦諸子無不「案往舊以造說」(《荀子》),以歷史來證明自己的政治主張。這也是為什麼「層累地造」的中國古史誕生於戰國的原因。帝辛被作為反面典型,為證明仁義重要,就舉帝辛不仁不義的事例——沒有事例可以象蘇東坡那樣「想當然耳」;為證明尚賢、用賢的重要,就舉帝辛殘害忠良以亡國的教訓;為證實天道亡國,就製造帝辛「斮朝涉之脛」、「刳剔孕婦」的實例;為證明防微杜漸的作用,就製造帝辛「為象箸」,等等。反正帝辛已是污水坑,大家能想像到的千奇百怪的罪名都加諸帝辛身上已是習慣之舉,多潑一瓢污水又有何妨,由此造就了「千年積毀」的商紂王。
這些對帝辛肆無忌憚的抹黑,早就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置疑與反駁。在現存的典籍記載中,首先旗幟鮮明地指出這一點的,是孔子著名的大弟子子貢。針對一擁而上抹黑帝辛的現象,子貢一針見血地指出: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宋人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認為:「帝辛大造宮殿,建酒林肉池,寵信女色,囚禁賢人,殘害忠良等罪惡,與桀的罪惡如出一轍,凡桀的罪,就是帝辛的罪,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出於模仿。」翻開《尚書》、《史記》等,桀有的罪惡帝辛都有,而桀沒有的,帝辛亦有。因而,帝辛是夏桀加想像的罪惡的集大成者,亡國是其罪有應得。
近人顧頡剛撰有《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文中列舉紂惡出於《尚書》六項,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那六條,戰國增加二十項,後面越久遠,添加的罪狀就越離譜。這就像堯舜禹是一樣的,在夏商周時期可能流傳的只是一個諸侯王,但越往後他們的地位越高,越往後他們的事迹越美。我在想,我們今人還在吃狗肉,豬肉,幾千年後,當狗和豬都成了人類的寵物,我們是不是就會成為殘忍的屠夫,是兇殘成性的人。
毛澤東:①「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TAG:我畫藍江水悠悠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