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的締造者

生命的締造者

不得不說,自古至今,農村人生育的想法都很強烈,尤其是「多子多福」的觀念落實的很徹底。姥姥的母親生育了七個孩子,姥爺則有四個親兄弟,以前條件差孩子存活率低,若再加上夭折了的那些孩子,數目就不止這些了。我對以前的母親充滿了敬畏感,當然對現在的的母親也充滿敬佩。十月懷胎真心不易,一朝分娩著實太痛。在之前醫療條件不發達的情況下,偉大的母親還是忍住一次次的痛苦,將一個個新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比生命的締造者更為勇敢的呢?

到後來,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了,農村人對生育的熱情才慢慢的降低。但當時的規定也實在讓人短時間內難以接受,以至於很多人不顧一切違反法律。規定大概是這樣的:若第一胎是兒子,那就不能再生第二胎;若第一胎是女兒,可以容許在到達規定年限後生育第二胎,但絕不允許再生第三胎。越是封閉的地方,封建觀念越強,自古傳下來的「重男輕女」觀念在農村根深蒂固,像野草一樣難以除凈,很多農村人都認為男性才是傳宗接代的根本,若第二胎生出的還是女孩,他們就會相當氣憤,尤其是老一輩,會責怪兒媳婦「不會生」,至少在我生活的那個農村是這樣的。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只有一條廣告標語是隨處可見的——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儘管這條標語充斥大街小巷,但就是走不進人們的心裡。於是,很多母親選擇在知道孩子性別之後進行取捨,若是男孩那就好好留著,若是女孩就要打掉,因為這是一個只需付出疼痛就可解決長遠煩惱的辦法。如果家裡富有,那就不打胎,再偷著生第三胎,總之早晚要生出一個男孩。但是偷著生也不是那麼容易,一旦沒藏好被宰住還是會被迫打掉,所以若要偷生就一定要備好充足的盤纏、事後的罰款以及落戶費。慶幸現在國家不允許檢測性別並反對打胎,不然還會有多少母親受到心靈的重創,畢竟胎兒們是母親身上的一塊肉,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血濃於水的親情怎能輕易割捨。

李銀河說:「村落文化是一種強制的力量,個人意志不是它的對手。」這句話簡直說的太對了。當每家每戶代代都有男孩成了一種村落文化,若某家某代沒有生出男孩則成了赤裸裸的反文化,那些母親們就會被戴上各種「罪名」。當然,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要數受歧視:如果孩子都是女孩,那就會受到各種直接的或間接的欺負與歧視,光背後的說三道四就能壓死一家人。後來,又發展出了「倒插門」,讓上門女婿來分擔一些歧視。再者,女孩是不會分地的,男孩才會分到田地,這對於靠土地賴以為生的農民簡直就是重創。就這樣,農民們重男輕女的觀念代代相傳。這是現實造成的觀念,而又不斷地反擊著現實。

相比較而言,城市裡的人對於生育則是嚴格遵守國家規定,不敢有些許冒犯,因為冒犯就意味著丟掉工作。飯碗沒了,還怎麼養孩子呢?況且他們把自己來之不易的公職人員身份看的那麼重要。城市裡的規定是:只准生一胎。所以,城市就幾乎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畢竟不管男孩女孩,都是獨生子、掌中寶,全家唯一的希望。而隨著城市先進思想的演變,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去生孩子,很多情侶在一起前都會先問對方接不接受丁克,因為孩子會成為他們自由人生路上的束縛。或者有些女性不願去承受分娩之痛,也就拒絕生育。總之,在二胎政策放開的時候,城市人又反倒成了不遵守規定的典型。

似乎總是有人對現有的政策表示不滿,不僅是對生育政策,對其它政策也是一樣。萬事相生相剋,既然有規定的制定者,那就必然會存在違反者。「生育是百年大計」,計劃生育會導致人口老齡化,若未實行計劃生育則人口實在過多。因為國家的政策是統一的,而不同地區各有差異,所以使得政策看起來沒有那麼完美。生育也是一種習慣,是廣大女性在國家調控下養成的習慣,當然,每種習慣的改變都需要慢慢適應。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向每位母親,致以最深的敬意,每位母親都應該被溫柔相待,收穫世間最大的溫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凈態,會呼吸的洗滌
千萬不要和東北人談戀愛!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