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如何培育高品質杜鵑

如何培育高品質杜鵑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譽。其栽培歷史悠久,園藝品種極其豐富。由於它枝葉稠密、四季蒼翠、花色繁多、鮮艷奪目,以之布置園林無處不可,用作盆栽隨處相宜,極具觀賞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

繁殖方法

繁殖可採用壓條、扦插、嫁接及播種等方法。播種成苗較慢,除培育新種外,一般不採用。

壓條 4 月至 5 月選用植株中部健壯枝,在分枝點 6 厘米至 7 厘米處,進行環狀剝皮約 3 厘米至4 厘米,以傷及木質部為度。用塑料薄膜包紮呈口袋狀,袋內填充培養土,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一般到10 月至 11 月便可切割移植。

扦插 6 月至 7 月進行嫩枝扦插。選當年粗壯、節間短的枝,剪成 3 厘米至 5 厘米長的插條,頂部留葉2片至3 片,扦插在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中,插後保持溫度 25℃至30℃,並蓋簾遮蔽陽光,經一個月左右生根。幼苗在次年春天移植上盆,第三年即可開花。此法成活率頗高。

播種 開花時進行人工授粉,收穫種子。常綠樹種當年及時播於溫室,落葉樹種可貯藏到春季進行播種。播種土壤以杜鵑生長地的山泥為最好,也可用酸性腐葉土和壤土各半混合後使用。因種子細小,要仔細播種在溫床上或花盆內,保持 18℃至 20℃,約半個月後發芽,培養 5 個至 6 個月即可移植。

分株嫁接 嫁接法主要用來繁殖名貴品種,成活率可達 90%以上。一般在 4 月至 8 月用兩年生粗品杜鵑作砧木,採用嫩枝劈接。嫁接後 40 天至 50 天即可成活,約 60 天剪離母體。冬季移入室內陽光充足處養護,1 年至 2 年可開花。

土壤及容器的要求

杜鵑適宜在肥沃、疏鬆的酸性土壤中生長,要求土壤排水、蓄水、通氣良好,腐殖質含量高,有良好的團粒結構,營養豐富,保水保肥,pH 值在 4.5 至 6.5。杜鵑培養土可以從森林中選取天然腐殖土,也可用人工的方法配製。配製方法:落葉松 3 份、腐葉或雜草 3 份、草皮土 4 份,將其混合摻拌均勻,堆在一起腐爛而成;也可以到落葉松集中的樹林中,挖取表層落葉松腐殖土作為杜鵑的天然培養土。

在露地栽培時,宜選地勢稍高而略有傾斜的地方,以利排水;也可與深根性的喬木樹種配植,既利於杜鵑根系生長,也可取得喬木樹種的蔽蔭。栽植時的苗木必須帶土坨,栽植穴宜大,栽時底部和四周多填肥沃腐殖土。

上盆與換盆養護

上盆以 9 月至 10 月(氣溫在 15℃至 20℃時)最適宜,3 月花蕾尚未萌動前也可。上盆後置半蔭處,澆透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約 30%較好,若過濕易造成根腐。當杜鵑的葉芽萌動前,每隔 20 天施一次稀薄餅肥水(肥5%至10%,水95%至90%);開花後每隔一旬補肥一次(肥20%,水80%),促進新梢枝葉繁茂。杜鵑忌陽光直曬和夏季夕陽斜照。初夏至初秋期間,晝溫在 27℃以上,夜溫在 18℃的條件下,花芽才能大量形成。

杜鵑根系擴展緩慢,不需年年換盆。但為防止盆土肥力下降,土質結構變差,應每隔 2 年至 3 年換盆一次。換盆時間以開花後,即 5 月上旬至 6 月下旬最適宜,這時溫暖濕潤,是杜鵑生長最旺盛時期,換盆時傷些根也不太影響其生長。

澆水

杜鵑喜濕潤怕乾旱,但不耐漬水,對水分特別敏感。生長期需保持 60%至 70%的相對濕度,臨開花時相對濕度可達 80%左右。因此,蒔養杜鵑時要特別注意控制好水分和空氣濕度。澆水以酸性、清潔衛生的河水或塘水為好,原則是見干見濕,重點澆透。要避免多次澆水不足,只濕表層土,形成「腰截水」,使下部根系缺乏水分,影響正常生長,但也不能過多澆水造成爛根。

對於新栽盆或新換盆的杜鵑,第一次澆水應澆透,一般應澆兩次,有時需要澆多遍才行。生長旺盛期、開花孕蕾期,要適當增加澆水量,但不要把水灑在花朵上,一般早晚各澆一次為宜。生長緩慢及冬季以保持土壤不幹即可。判斷土壤乾濕,不能只看土層表面,要用手觸摸土的干硬,手指無法掀動說明已經很乾燥,應立即澆水。如果是盆栽,盆壁顏色暗沉說明盆土潮濕,如果盆壁泛白,則應澆水。

杜鵑對空氣濕度要求較高,經常向葉面噴水可增加空氣濕度,降低溫度,在高溫季節,應增加噴水的次數。

施肥

杜鵑的根係為須狀根,細如頭髮,故只要施肥濃度稍有不當,就會造成肥傷。特別是使用生肥、過量施肥及在高溫休眠期施肥,更會造成肥傷。

施肥時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季 3 月至 4 月施 1 次磷肥,每 10 天施 1 次礬肥水。5 月至 7月可每月施 2 次礬肥水,開花前每 10 天追施一次磷肥,連續進行 2 次至 3 次。花後要施 1 次至 2 次氮磷混合肥。

盛夏季節,杜鵑生長逐漸緩慢而處於半休眠狀態,為防止老葉脫落、新葉發黃,不宜施肥。進入第二次旺盛生長時期,要追 1 次至 2 次以磷肥為主的液肥,以滿足其生長孕蕾的需要,施肥間隔約半個月,肥料一定要腐熟,並摻水 90%。每次施肥以後,都要澆一次清水,並及時進行鬆土,以利通氣。冬季休眠、梅雨季節要停止施肥。

注意防熱禦寒

杜鵑既怕酷熱又怕嚴寒,最適生長溫度 12℃至 25℃,氣溫超過 30℃或低於 5℃則生長停滯進入休眠狀態,因此,夏季要防晒遮蔭,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

夏季為防止陽光直射,可將花盆置於室內,但由於室內光線太弱,通風和濕度不夠,有時會大量落葉,因此晚間應移置室外。

冬季露地栽培,夜間應用薄膜遮蓋進行防寒,防止發生凍害。

修剪造型

杜鵑植株低矮,萌芽力較強,枝條密集,重疊橫生枝較多,不利通風透光,也影響觀賞。因此需通過修剪對植株進行調整,以保持完美株形。

摘心多在幼株進行,人為地將頂芽摘除,或去掉一小段嫩梢,控制植株高度,促使側枝萌發。剝蕾是為控制開花過早、過多,減少養分消耗,從秋冬至開花前剝除部分或全部花蕾,有利於抽梢和培養樹冠。

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謝後和秋季進行,去掉枯枝、內向枝、弱枝和徒長枝及部分重疊交叉枝。根據株型的實際生長情況,可將杜鵑修整成傘型和寶塔造型。

培育傘型,要讓下部主幹多發側枝,並能向四周延伸,造型時先用粗鉛絲在盆上作成傘狀骨架,再將枝條均勻分布其上,用塑料條加以綁縛。開花時花朵形成一個大花球,十分美麗壯觀。

培育寶塔型,要從定干時開始修剪,先對底層枝條進行整形,再向上逐層修剪,最後使整個株型呈塔形。

花謝後的管理

盆栽杜鵑往往會發生第二年不再繼續開花、甚至有的枯萎死亡的現象,其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所以加強花謝後的管理尤其重要。

杜鵑花謝後應逐步放在有遮蔭的地方,並經常噴水,讓它早晚有直射陽光曬到。花謝後及時剪去殘花和下部老葉,以減少因結果消耗的養分,促進生長及形成新花芽。花謝後根據情況翻盆換土,換盆 10 天后,每隔 10 天施液肥一次,以氮肥為主、磷肥為輔,宜淡不宜濃。進入 11 月份後,讓它多見日光,並注意通氣,不再施肥,盆土保持微濕即可。

在早春新芽萌動前,還要對老齡植株進行修剪複壯。將枝條留 30 厘米左右,剪去上部。但應注意不可 1 次進行,可分期修剪,每次選 1/5 至 1/3 枝條短剪,這樣可不致影響到賞花。在修剪後應加施肥料和精細管理,以促進花蕾發育,使其進入正常生長狀態。

如何培育高品質杜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鳥園 的精彩文章:

嘴大吃八方|捕蠅草培育法
除了含羞草,這些植物的葉子晚上也會閉合

TAG:花鳥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