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品艱難歲月中的人性光輝——《老王》教學設計

品艱難歲月中的人性光輝——《老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老王》選自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十課,同單元的還有《阿長與》、《台階》、《賣油翁》。本單元主要學習的是關於「小人物」的故事,人物雖然平凡,但在他們身上常常閃現出優秀品質的光輝。本單元的學習注重熟讀精思,閱讀過程中應注意從標題、詳略安排、角度選擇等方面把握文章重點。注意觀察文章結構布局,從開頭、結尾、文中反覆以及特別之處發現關鍵語句,探知文句表層含義下的深層意蘊。

2.本文的主要內容是:記述了「我」與老王相處時發生的幾件事,著重回憶了老王去世前一天來家裡送雞蛋時的情景,表現了老王為人的善良與淳樸。本文的特點是:文章語言平實簡練卻飽含情感,對人物的語言和外貌描寫傳神到位。

3.學習價值:文體特徵明顯。本文是一篇散文,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悟到作者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方式,個性化取材以及其中蘊含的個性化情感。

二、設計理念

1.立足學情

本文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七年級學生對於此類文本已經具備學習的基本條件。在認知上,學生可以大致了解文章內容,理清人物關係,感知情感內涵;在情感上,學生對於小人物所經歷的不幸遭遇以及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優良品質具有同理心,容易引起共鳴。但是對於文中關鍵語句的理解可能還存在問題,例如文章最後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因此教學重點會放在對重點詞句的研讀賞析,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必要時可以插入時代背景的介紹。

2.立足課標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課標中對於閱讀的教學建議有如下表述「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因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緊貼語言,通過語言走進文本的情感世界,尊重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

3.立足文本

本文是一篇散文,語言質樸自然,情感表達含蓄婉轉卻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文章內容看似簡單,但在尋常普通的詞句之後都蘊含著深刻的意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抽絲剝繭,探尋語言背後的奧秘。散文的最大特點即為:個性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個性化取材和個性化語言表達,在此基礎上,感知作者的個性化情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夠感受賞析文本語言精妙之處,於平淡中讀出深情,提高語言鑒賞能力。

能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人物關係,概括人物特點。

2.過程與方法

能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運用朗讀、想像、討論等方法,加深對於文本內涵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夠體悟到老王這類小人物身上的善良、淳樸的優秀品質。

感受到作者身處逆境時對待周圍人事物仍然心存感激的豁達。

四、教學重點

1.把握主旨,感知老王這類小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獲得情感熏陶。

2.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感知困境中人性的閃光。

3.研習文中的結構布局以及關鍵詞句的運用,學習閱讀鑒賞散文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聯繫時代背景,感知困境中人性的善良,理解作者的「幸運」以及老王的「不幸」。

理解作者心中這份「愧怍」的內涵。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1.導入激趣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楊絳先生寫的一篇課文《老王》。這個題目看似十分普通簡單,那麼大家在看到這個題目之後,心中有什麼問題嗎?比如「老王」是誰?和作者之間是什麼關係?請同學們來說一說。

教學預設:「老王」是誰,做什麼工作的?作者又是誰,從事什麼工作?作者為什麼要寫老王?又寫了老王哪些事情?老王是一個好人嗎?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提問的方式進入文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生為本,讓學生自覺自愿地進入文本的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於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初讀,說感受

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由教師進行引導,在初讀課文之前,明確學習的任務、要求和時間: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自由朗讀課文,讀完之後分別用文中一個詞來形容作者與老王,再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初讀感受,儘可能做到真誠、細膩、個性化。大家可以先把閱讀感受寫在任務紙上,進一步細化自己的感受;時間5分鐘。

學習方式: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每個人結束自己的閱讀之後先在組內進行討論,加工自己的想法。然後由老師隨機抽取一個小組來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由小組長代表發言。發言內容要整合組內人員的答案,再可由同學進行互評。

最後老師談自己的感受:我認為文中「幸運」與「不幸」兩個詞可以用來分別形容作者與老王。讀完這篇課文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處於人生困境中人性的善良與堅強,看到了小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其中蘊含的深切情感令我動容。

教學預設:「幸運」與「不幸」。感受到老王的淳樸,作者一家的善良。

設計意圖:課標中對於閱讀教學提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自主感知文本,培養學生的感受力,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同時,對文本的鑒賞與感知能力也是語文素養的基本內涵。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兼顧了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

3.再讀,說內容

學生再讀課文,探討文本內容。教師引導,明確學習任務、要求、時間:請同學們以默讀的方式再讀課文。前面我們總結作者是「幸運」的,老王是「不幸」的,請同學們找出具體事例加以說明,再請同學思考作者是否真的「幸運」,時間三分鐘左右。

學習方式:以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先在組內進行討論交流,互相評價補充,最後形成小組答案;然後由組長主動舉手或是老師隨機抽取的方式向全班介紹自己小組的答案,然後由學生進行互評,老師加以指導。

教學預設:文中的許多地方都表現了老王的不幸,首先他身體不好,工作不好(蹬三輪)後來還遭到取締,沒什麼親人,最不幸的是最後病死的結局。而作者相較老王而言是幸運的,老王是蹬三輪的,而作者是坐三輪的。老王最後的結局是一個人病死了,而作者活下來了,所以相對老王來說,作者是幸運的。而作者的幸運只是相對於老王而言的,是加了引號的幸運。

教師點撥,討論研讀第六自然段(「文化大革命」開始,默存不知怎麼的一條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請了假,煩老王送他上醫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輪,擠公共汽車到醫院門口等待。老王幫我把默存扶下車,卻堅決不肯拿錢。他說:「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我一定要給他錢,他啞著嗓子悄悄問我:「你還有錢嗎?」我笑著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教師引導,明確學習任務、要求、時間:請同學們默讀這一自然段,找出你們覺得值得特別關注的句子或是理解上有問題的句子,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時間三分鐘左右。

學習方式:小組討論,先每人自己默讀,找出自己認為特別的句子。然後在組內進行討論,相互評價補充。最後再由老師隨機抽取小組,由組長來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學生之間互評,老師對於重點句子進行點撥,適當地引入課外資料。

教學預設:「默存不知怎麼的一條腿走不得路了。」「代他請了假」為什麼會突然走不得路了?作者是真的不知道,還是故意沒有說明?向哪裡請假?(引入背景資料,文化大革命時期,錢鍾書先生被安上「牛鬼蛇神」的稱號,工作是打掃院子,而楊絳先生當時的工作是打掃女廁所。)「我自己不敢乘三輪」作者為什麼不敢乘三輪,作者與老王的相識不就是因為乘三輪嗎?是因為害怕摔下來而不敢乘三輪嗎?「你還有錢嗎?」老王為何要問出這樣的話?作者的處境難道已經拮据艱難到老王都不忍向他們收錢了嗎?通過對這些詞句的討論解釋結合背景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到作者一家當時處境的艱難。而這一切作者都是一筆帶過,體會作者的用意,感受作者內心的隱忍與善良。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默讀課文,尋找作者「幸運」與老王「不幸」的證據,可以讓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學生對於文本的整體感知力。老王的不幸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於作者一家「幸運」的真實性學生會存在疑問,這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第六自然段,先讓學生自己默讀段落,尋找有疑問的地方。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教師的點撥,揭開看似稀鬆平常的話語下的豐富情感。

4.三讀,說精彩

同學們三讀課文,找一找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教師明確學習任務:請大家以略讀的方式再次閱讀課文,找一找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用鉛筆划出來,並在旁邊大致寫一寫你覺得精彩的理由,時間5分鐘左右。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每人先獨立完成,再在組內進行交流討論。最後由老師隨機抽取幾組學生與大家進行分享,大家互相點評交流。

教師最後也可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本文的語言看似簡單自然,但在重點詞句的運用上卻是十分講究。例如第四自然段「後來我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閑聊的時候,問起那裡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前面作者提問的時候用的是「家」,而後面老王回答卻說的是「住那兒多年了」。不論是老王就是這樣回答的,還是作者在寫作時進行了修改,這種轉變都體現了老王當時的心態——那個他一個人住的地方,不是他心裡的「家」。這樣地方還有很多,雖然看著不起眼,但都是理解人物心理的關鍵之處,也是閱讀散文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

教學預設:

文中對老王最後一次上門送雞蛋的外貌描寫十分生動與形象。「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他面色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從棺材裡倒出來的…」作者採用了極富表現力的動詞,誇張的比喻來表現老王病入膏肓的那種神態,令讀者看了也不禁揪心,彷彿那個可憐的油盡燈枯的老王就站在我們的面前。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語言十分簡潔,「腦袋慢」、「沒繞過來」、「晚了一步」「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寥寥數語,就把老王前半生不幸的經歷說盡了。看似普通尋常,卻暗藏玄機。在介紹老王親人時,作者採用這樣的句式,先是說「有個哥哥」,但後面緊接「死了」,彷彿給了你希望,但馬上就用極其簡潔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語言澆滅你的希望。這也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點,雖然質樸自然,但卻又極具情感張力。

文章的第七自然段「我們從幹校回來,載客三輪都取締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他並沒有力氣運送什麼貨物。幸虧有一位老先生願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作者用幽默的語言,以開玩笑式的語氣回憶當年那段回憶。但是事實上,那段歷史是黑暗的。經年之後,作者能用這樣詼諧輕鬆的語氣回憶那段歲月,表現了作者的豁達與內心的平靜。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尋找文本中寫得精彩的句子,並進行一定的鑒賞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對於語言敏銳的判斷力,提高語文素養。新課標中有關於閱讀提到「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與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可見對於語言的鑒賞研討,也是新課標對初中生的閱讀要求。《老王》這篇散文,初中生在文章大意的理解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困難,所以教學重點更應該放在對語言的品鑒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這也是學習語文的關鍵。

5.四讀,說疑問

學生四讀課文,說一說對於文章中存在疑問的地方。教師先引導,說明學習任務、要求、時間:每人自由朗讀課文,每人尋找文中有疑問的詞句。然後用鉛筆畫出來,自主探究尋找答案,將答案寫在任務紙上。時間5分鐘左右。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生先獨立完成,找到問題後在組內進行討論,然後留下較為獨特新穎的問題向全班介紹並解答。

教學預設:

問題: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提到,「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對於「不幸」與「幸運」我們已經討論過了,那麼同學們如何理解「愧怍」。為何作者會對老王感到愧怍?

對於不幸者的理解和同情。作者與老王實際上都是那個時代中不幸的人,同為不幸者的作者對老王也多了一份同情與同理心。就如文中第三自然段所提到的「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可見,作者對於老王的遭遇是同情的。可是,要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是不容易的。這也是最後老王拿雞蛋來感謝作者,但作者沒有真正理解老王的心意的原因。作者也因此感到深深的不安,感到愧怍。

是作者的善良,勇於自我反省的精神。文中是這樣寫的「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這份「愧怍」不是在作者得知老王死訊的當下悟出來的,那個當下作者感受到的是一份不安。只有善良的人,在那個處境艱難的時代還有餘力去關心別人,因為別人的遭遇而感到不安。從不安到愧怍,可見作者把這件事記在心裡記了很久,這是一段自我反省,自我檢視的過程。並不是說雞蛋和香油有多大的價值,多大的分量,是在作者得知老王送雞蛋香油的背景之後,背後的那份愛與真誠讓作者感到愧怍。作者一定無數次回想到老王送雞蛋的場景,意識到這香油雞蛋的情誼,意識到自己與老王在情感投入上的差異,因此而感到愧怍。

普世價值的悲憫情懷。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整體把握文章主旨與思想之後,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質疑能力,也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學計劃。由學生自己提問題,再由學生自己進行探究解答,教師加以引導點撥,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能夠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走進作者的內心。

6.五讀,說積累

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對於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出感情。教師先引導,說明學習任務、要求、時間: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出情感與感受,並且加以學習積累,在今後的學習中學會運用,時間5分鐘左右。

學習方式:先每人自己朗讀,體會感情,進行交流。最後讓全體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與理解,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感知文章情感也是學習語文的一大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與感知力。

7.總結學習收穫與啟示

在下課之前,每人說一句自己的學習收穫或者學習啟示。教師先進行引導,明確學習任務:同學們每人說一句學習之後的感悟與收穫,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相互評價,最後推選一個人與全班同學進行分享,時間3分鐘左右。

教學預設:

本文是一篇文風質樸自然的散文,文章中雖然沒有強烈的情感流露,但在字裡行間都讓人感受情感的張力。

老王的善良淳樸與作者的同理心都讓人十分動容。

設計意圖:結束一篇課文的學習,懂得總結感受與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能力。在總結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成果,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查漏補缺,長此以往形成閱讀的良好習慣,找到閱讀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旦找到了正確的閱讀方式,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8.教師推薦課外讀物

《老王》是一篇描寫小人物的散文,語言質樸,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但是卻打動人心。老師向大家推薦梁曉聲的一篇文章《老嫗》,這篇文章同樣也是以小人物為主人公。我已經將這篇文章貼在我們的閱讀角上,大家課外時間可以進行閱讀,比較這兩個文本的異同,進行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如果僅僅是依靠課堂中的文本閱讀是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量的,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讀本,讓學生有方向性地進行閱讀。既可以增加閱讀量,又可以與課文形成互文閱讀,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當然前提是教師要選擇好適合的文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化語文教學 的精彩文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TAG:藝術化語文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