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證實精神分析有療效真的很難嗎?——寫在一項關於精神分析療效的多中心研究啟動會之後

證實精神分析有療效真的很難嗎?——寫在一項關於精神分析療效的多中心研究啟動會之後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不論現實中精神分析的治療和培訓是多麼的火,目前關於心理治療療效的「循證醫學」研究,或曰被人們所關注的「循證醫學」研究,卻主要是來自CBT的研究。

這本無什麼不好。這至少可以證明「心理治療」有效。但長此以往,一個潛在問題將逐漸顯現,這就是在強調「循證研究」的當今時代,精神分析有可能會被認為是偽科學,並有逐漸被邊緣化的危險!而且,如果沒有充分的研究結果做支撐,精神分析治療就很難進入「醫療保險支付」的目錄甚至會被從已納入醫保支付的目錄中刪除(據說有些西方國家已經限制精神分析治療的醫保支付的次數)。至少,相對於長程的治療,醫保自然是偏愛短程的治療。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究其原因,有多人都認為,這與精神分析治療師過於自信或者說太自戀,從而不屑做研究有關。精神分析治療師會認為:療效明明白白的就擺在那裡,還要什麼研究?就像盛夏吃冰激凌可以消暑一樣,難道還需要去證明嗎?

在我看來,精神分析療效的研究較少的原因,並不主要是精神分析治療師太自戀,而是與精神分析治療的研究本身難度太大有關。這體現在:

1、精神分析療效的研究較難保證研究的「一致性」。精神分析的技術是一個與個性化密切相關的技術,不僅尊重和重視患者的獨特性,而且也要求治療師本人發揮個人的特長和主觀能動性,這就使精神分析的治療很難保證類似CBT那種高度結構化、可重複的模式化。此外,不同的治療師他們的治療水平很難保持一致,換言之,如何保持研究的一致性,就會讓研究者卻步;

2、樣本量收集困難。精神分析治療的療程太長,動輒1-2年,甚至多年,即便是所謂的短程治療也往往需要25-30次治療。這導致精神分析的研究很難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收集到足夠的「樣本量」,如做統計學處理,很難達到p值

3、研究的知情同意會對治療帶來不利影響。精神分析治療需要處理移情和反移情。當患者知道要以其為研究對象時,精神動力學就會發生難以駕馭的微妙變化,會顯著增加治療的難度,導致延長療程以及患者為此支付的治療費增多,有違倫理,而「不用付費的(精神分析)治療」,顯然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4、精神分析治療很難選擇符合循證醫學要求的「對照組」,更不可能有「安慰劑」對照組;

5、目前常用的評價療效的方法不能體現精神分析的優勢。精神分析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潛意識,重點是移情和防禦機制,其的療效反映在人格的方方面面。如果只關注癥狀的消長,僅用癥狀評定量表來評價療效,很難反映出精神分析的獨特優勢。

6、已有的研究精神分析療效的研究,很難在純生物醫學雜誌上發表;已經發表的精神分析療效的研究,因多發表在與「精神分析」相關的雜誌上,常不被關注。

我相信,如果知道出現問題的原因,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其中由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牽頭的「抑鬱症動力性人際治療療效多中心研究」,就是一個有意義重要舉措!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北京安定醫院

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

上海市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曉駟夢的解析 的精彩文章:

TAG:李曉駟夢的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