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7.5億投資僅收回5000萬:騙觀眾錢已經行不通了
第一次聽說這部電影,是在2017年底,杭州西溪影人會。當時製片人作為大會嘉賓,被邀請講話,當時他講的內容是整個電影市場,順便提了他正在製片的影片《阿修羅》,說是國內投資最大的電影。
說真的,我聽了這名字和這個投資,就感覺這部電影要涼。儘管說當時《戰狼2》拿下了60億的票房刷新的記錄。但是按照《阿修羅》7.5億的投資來算,在中國國內市場,必須拿到21.43億的票房,才能保持不虧。想要賺一個億,那麼就要賣到25億票房。
21億票房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要達到《復仇者聯盟3》的票房。殺進中國總票房榜前10。
作為一個初涉電影圈的人,為什麼我一聽這名字和投資就感覺不行呢?
《阿修羅》之前沒有任何群眾基礎和故事基礎,他不像西遊記或者封神榜,是一部有傳統故事為根基的故事,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另外,這部電影投資太大,速度與激情的第一部如果在今天上映,也很難拿到這樣的票房。這個故事既不關注現實,也不關注邏輯,把大把大把的錢都砸在了特效上(當時會議上,製片人提及他們做了一個四面的大屏幕,為了製造更好的特效)。2017年底,中國電影市場,兩條殘酷現實被證明了:IP已死,流量明星不好用。
但是IP和流量明星死了,不代表你不用IP不用流量明星就會成。因為現在電影追求的是質量,特別是故事質量。
在會場上,我聽的雲里霧裡,沒能懂。當時我有個隱隱約約的疑惑:會不會是因為我根本就不懂,所以才覺得這電影不行?為什麼我覺得這個電影一個億都賣不到?
等了七個月,電影上映,沒想到,真的和我預期的差不多。大眾的反應也和我差不多。
我忽然想起了一個金融前輩給我講的故事:在做期貨的時候,一直在虧,但是他根據各種形式判斷,覺得還能反彈,於是一直在加倉,但是還是在跌。他看著圖形苦苦思索,想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這時她上一年級的女兒走了過來,看了圖形,說:爸爸,這圖形在下跌啊。
於是,他果斷斬倉。並總結了一個道理:身在其中,自我欺騙。
整個故事我也看了,總體下來,我不知道究竟在講什麼,這片子有極度炫酷的特效,但是故事一塌糊塗。這就好比有一桌子看起來絕美的食物,但你走進了看,發現全都是塑料做的,不成吃。
看電影是看什麼?當然是看故事,《蜘蛛俠》故事確實是差了點兒,但是差在「千篇一律的大魔王」,而不是「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更何況,裡面的大魔王,每次出來的時候都要換一換裝備什麼的。至少那故事,是好萊塢嘗試了千百遍之後得到的電影故事經典敘事線,做多也就是說沒有新意而已。看還是能看的。
但是這部阿修羅,坦白說甚至我連那五迷三道的台詞在說什麼都不知道,好像每一句都是為了隱喻而存在的,可是究竟是什麼隱喻,抱歉我這個吃瓜群眾實在是理解不上去。
7.5億,票房5000萬,大概能收回1750萬。想想看,至少劇本印刷費是可以收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