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妙的人體之進化殘留

奇妙的人體之進化殘留

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物種進化方式上受到了多重挑戰,但我們人類和其他動物擁有來自海洋的共同的祖先這一方面似乎大家都信。但相信也要有證據不是?這裡,我們就來看看人體身上有哪些痕迹證明了我們的曾經。

1.腹肌

擁有八塊腹肌也許是每個男人的夢想,也或許是女人眼中男人性感的標誌。我相信每個男的也許曾經都練過,然而歲月無痕,八塊腹肌最終都變成了一塊。但別著急感嘆和傷懷,如果我告訴你八塊腹肌是進化殘留,這種結締組織分割肌肉的做法是魚類普遍擁有的,而陸生脊索動物基本都沒有這種分割現象,擁有一塊肥厚「腹肌」的你是否會感覺好點?

2.闌尾

闌尾位於盲腸和迴腸之間,它的根部連於盲腸的後內側壁,遠端遊離並閉鎖。現在普遍認為,人類這段小而短的腸子已經不再發揮消化吸收功能,而食草性動物的闌尾卻十分發達,幫助消化大量植物纖維。人類的祖先是素食動物(看看你們牙齒和老虎或者你們家的貓狗牙齒的區別),而由於肉食和烹飪技術的利用,闌尾也就沒了原先的消化地位。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疾病,通用的做法是切除,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闌尾在腸道免疫和維持腸道正常菌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闌尾」老已,尚能飯否。

3.掌抓握反射

閉著眼睛的小東西用他小小的手死死抓住你,是不是感覺特別幸福?一種天然的保護欲蔓延全身,立志一定要用一生的力氣去愛和保護這個命中的天使。別自作多情了好么,過不了幾個月,你就變成他的奴僕了好么?過不了幾年,他就不需要你所謂的保護,開始說你管的多,要離家出走了好么?其實,抓握反射對我們祖先來說很重要,幼崽下意識的抓住父母的毛髮,防止跌落。抓握反射一般在嬰兒5個月左右消失。

4.耳朵

很多動物都有轉耳朵的功能,聲音來自哪裡,耳朵就會自動朝向哪裡,比如說兔子,你們家貓咪。而我們人類天生是不會動耳朵的,即使後天通過勤學苦練耳朵能動那麼一點點,也比你們家貓咪差遠了。雖說我們人類動耳功能已經沒有,但負責動耳的肌肉卻還存在,他們分布在耳朵周圍,分別是耳上肌、耳前肌和耳後肌。

GIF

另外,有的人在耳輪腳前會有一個小小的凹陷小孔,叫做耳前瘺管,因其另一端是盲端,所以又叫耳盲管。這其實是一種先天發育畸形,其來自於胚胎髮育過程中閉合不全的第一鰓裂,是魚類在提醒我們不要忘祖。耳盲管比較容易感染,所以最好手術切除。

?

?

5.雞皮疙瘩

很多情緒能引起我們起雞皮疙瘩,比如寒冷,激動,恐懼等等,真是隨時會雞皮疙瘩掉滿地啊。雞皮疙瘩是我們皮膚上豎毛肌收縮形成的,在起雞皮疙瘩的同時,皮膚上的汗毛也會豎起來。然而這項功能除了能表示情緒狀態外,對我們人類似乎並沒有什麼用,因為雞皮還是那個雞皮,而毛已經不是那個毛了。動物汗毛樹立是為了增大自己體積,好嚇走自己的敵人,起到防禦作用。不知道吳三桂的怒髮衝冠,算不算一種返祖現象呢?

?

?

6.男性生殖系統

我們都知道人類男性的精子產生於睾丸,產生精子後,輸精管卻向上迂迴到體內,繞了個大圈把精子輸送到精囊儲存(與恥骨同一平面),射精的時候,精囊通過射精管又把精子重新向下輸送到睾丸附近的陰莖。其原因就在於人類遠祖們的性腺長在較高的位置,比如鯊魚的性腺就長在肝臟附近。所以在人類胚胎髮育的過程中,生殖系統是向下移動的,似乎重現了從魚到人的進化過程。但這會帶來許多問題,比如經濟效率問題,再比如男性睾丸在下移的過程如果受到干擾,容易出現睾丸在腹腔內的隱睾症,精子在腹腔內發育溫度過高,造成不孕不育,嚴重的還容易造成睾丸發炎或癌症。

但至於為什麼睾丸要發育到掛在體外至今還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因為大多數動物的睾丸都在腹腔內,哺乳動物中,比如大象、海豹、鼠、鯨魚等等的睾丸也在體內。人類精子發育最適溫度是35℃,這點更傾向於是睾丸外掛的進化結果,而不是原因。要知道,睾丸外掛會導致嚴重的後果,那就是疝氣。由於睾丸在發育過程中要穿過的體壁是相當脆弱的,這就給腹腔內的器官,特別是腸道留下了一個突破口,一不小心就容易垂落至陰囊內。

7.打嗝

相信每個人都會打嗝,這裡指的打嗝不是那種從胃部發出的飽嗝(噯氣),而是指那種不間斷難以控制的還會發出聲音的打嗝。很顯然,這種打嗝除了讓你覺得你很萌之外根本沒什麼用處。我們天生會這項本領還得感謝我們十八代祖宗的兩棲類。陸地生物之所以一般比水生生物高等,是因為他們有肺可以直接利用空氣,這就大大增加了氧氣供給,為更複雜的器官發育(比如說腦)提供了可能性,而魚則要利用過濾水中溶解的不多的氧氣來維持生命。魚進化上岸的過程中,鰓和肺共存(兩棲類),在水中呼吸的時候,為了防止水進入肺部,就需要暫時關閉通往肺部的器官,嗝神經就在這時發揮作用。現在我們鰓是沒了,但嗝神經還存在,一部小心就會得罪它,使得我們打嗝不止。不過我發現打嗝似乎在小孩身上更常見,隨著年齡增長,連續打嗝的機會越來越少,你們覺得呢?

8.分子生物學

從更細微的角度來看,自然界中的動植物,不管低等高等,都是由細胞構成,而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各種細胞器在結構和成分上大同小異。細胞的生命活動都是由DNA控制,DNA的結構和代謝可以說在所有動植物中基本相同。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比如DNA的複製和修復,細胞能量代謝,細胞骨架等相關蛋白在序列上從低等到高等動物中十分保守,基本沒有太大變化。

我們人類身上殘留著我們祖先的痕迹,雖然這些痕迹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實際的用途,但似乎可以提醒我們來自大海,來自森林,來自高山,來自湖泊。我們的肉體也最終會塵歸塵,土歸土,回到大自然中去,而我們的體內的信息(DNA序列)將會遺傳下去,並接受大自然的雕琢,在地質年代中呈現出與今天不同的形態。

內容編輯:劉德康

責任編輯:周雅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杏林解組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南京杏林解組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