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偏有意 耽美山河與大地——李可染作品簡要分析
李可染先生是當代新山水畫的代表,通過學習他的創作過程和品讀他的山水畫作品,對李先生的作品創作和相應的藝術特色有了進一步了解。
一、創作準備:做到心中有數(樹)
李先生談到創作時,說準備工作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面對豐富多彩的自然界,應該謙虛地加以觀察和研究,從自然中進行取捨、提煉和概括,用藝術創作完善自然之美。荊浩「畫上萬棵松始得其真」,可見古今大師的嚴肅創作態度是一致的。
李可染先生近景松樹的差異化造型及相互關係
經過認真的觀察和研究,才能對自然環境瞭然於胸,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提筆創作。而李先生做畫之前必做小稿,構思、選材、剪裁,甚至光效都在小稿中進行體現,然後才進行正式創作,大師認真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追隨。
李先生說創作前的所有準備都是為了實現對自然的高度概括,從而完善自然之美。也就是將自然(現實)的存在變成洗鍊的藝術存在,讓藝術作品和一樣具有感染力,一樣萬古長青。
二、創作過程:筆筆為整體服務
李先生是對景寫生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也是最有成就者。當年他和張仃的寫生之旅對當代國畫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不僅他那些從寫生而來的「目識心記」作品更是取得了非常高的藝術水平,近年來拍賣價格不斷出新高,同時李先生一些對景寫生作品價值同樣被許多藝術史專家和藏家追捧。
李可染先生寫生作品
對於對景寫生,李先生的以驗是「萬物靜中得」,在進入創作狀態之後,再去解決寫生要解決的其他技巧性問題。
具體進入寫生階段,要處理好三逐步形成方面的問題,一是物體的形態,二是物與物之間的關係(老師說過銜接最難),三是整個畫面的意境經營。經過認真觀察自然物象,成竹廣於胸,大膽落筆,小心收拾,要時時刻刻想到為整體性服務,做到整體性的同時還要實現技法和意境體現的完美結合。
三、畫面經營:
近景處理:
李先生說近景處理要體現物象的具體形態,但是物與物之間有關係要有區分、有層次感。比如前景的樹林,每一棵樹的形態、大小、排布都要進行區分,不能畫成一樣大小,呈現一樣的姿態。在我們學習中,在練習八大山人的作品時近景的樹就處理得比較具體,和遠景樹木點景畫法不同。
李可染先生作品近景部分
中景處理:
李先生對景寫生作品,有一部分是略去近景的,直接從中景開始。中景沒有近景物象那麼具象,但是遠觀要處理得渾然一體,
這就要求創作時要將自然物體和藝術作品呈現的物象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即將在相同物象中體現濃淡乾濕、黑白疏密等變化,才能做到豐富而含蓄,同時又蘊意無窮。
李可染著名的寫生作品,沒有明確的近景部分
遠景處理:
遠景處理的要做到小心翼翼,使整幅面得以無限延伸,體現中國畫的餘韻悠長之美。在我們學習過程,石濤的山水作品中就遇到過遠山的處理。
李可染先生對遠景樹木的處理
收拾整理:
老師講課中多次提到山水畫不同於花鳥畫,要「大膽下筆,小心收拾」。李先生說他的作品要經過多次收拾,特別是使用積墨法,收拾可達10遍之多。經過細心收拾的結果才能整理成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李先生完美地過到龔賢說的「筆墨相得則氣韻生」的境界。
四、技法要點
線條:
李先生經過創作實踐,將傳統的「十八描」線條改良概括為三類,簡單地說就是三種線條力度的體現,這為創作學習提供了一個簡單明了的方向。
李可染先生作品中樹的線條
塊面:
中國畫由線而構成面,雖然李先生創造性在運用了大量墨塊,但是具體在畫面中都要相輔相成、渾然一體,體現整體性,同時還要做到主題突出。
李可染先生對塊面的處理
行筆:
李先生說行筆要行筆有力,也是老師所說的「如錐畫沙」,用筆有頓挫,不要飄浮。這樣線條才能立得住,才有韻味。看李先生行筆真是「鐵干銀鉤老筆翻」!
筆法:
李先生繼承發展了積墨法,積墨不是簡單的重複,時刻把握整體感,同時還要做到濃淡區分,如黃賓虹先生所說的「畫中有有龍蛇,經過積墨處理,使作品從無到有,再到從有到無,即體現整體性,如石濤所說的「墨團團里天地寬」、「莽蒼之中法不失,千峰萬峰如一筆」。
風格:
體現自家風格在中國山水畫是最難的一個環節,不僅要繼承傳統,更要有自己的創新。李先生做到了有筆有墨,有形有神,有傳統有創新,因此形成了獨特的「李家山水」。
李可染先生的積墨法以塊墨為主
五、藝術箴言:
李先生先後師從於齊白石和黃賓虹兩位大師,這兩位是近現代花鳥和山水的兩座高峰,因此他是非常幸運的。但是齊白石先生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李可染先生沒有走乃師花鳥一路,從中跳出來而進入山水畫創作;同時他從黃賓虹那裡學習到了積墨法,但是他沒有模仿黃賓虹用線條寫成的積墨,而是創造性地使用了塊墨書寫,他將自己學習西方繪畫的一些技法應用在積墨法中,使中國山水畫第一次實現了「黑中見亮」,實現了光線與空間的完美結合。
黃賓虹先生的積墨法以線條為主
李可染先生說自己是「用最大力氣打進去,用最大力氣打出來」,這和給他很影響的兩位大師也不相同,黃賓虹和齊白石也都是用最大的力氣打進去,不然無以成就大師,但是黃賓虹是用綿力打出來,齊白石是用七分力氣打出了十分的功夫,晚年時更是舉重若輕,一派天真。李可染先生則全力進出,舉重若重,因此他自稱是「苦學派」,和他畫的牛一樣,是一步一個腳印辛勤耕耘出來的新山水畫大師,「以筆墨代清吟」,在藝術史上留下了一篇華美的樂章。師自然與師造化,國畫大師們的藝術之路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經驗。
齊白石先生的作品
另有一說李可染在學習西方繪畫的過程中,學習借鑒了林鳳眠的光影處理方法
TAG:大蓮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