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Zoom創始人、美國首位華人「最佳CEO」袁征:視頻通訊是未來工作的主流方式
前不久,在求職網站 Glassdoor 評出的全美100強CEO榜單上,視頻會議軟體提供商 Zoom 創始人袁征以99%的員工好評率奪冠,這也是非白人CEO首次榮登榜首。
「這個獎項並不是頒給我的,它代表的是 Zoom 建立起來的文化——一種以幸福和關懷為核心價值觀的文化。」他在推特上發文稱。
袁征曾在思科 (Cisco) 擔任工程副總裁,2011年,他從思科離職創辦了視頻通訊公司 Zoom。去年 Zoom 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正式躋身於美國科技公司獨角獸的陣營。
近日,袁征做客「GGV996」播客節目,與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以及投資分析師張睿對話。他們以 Zoom 為例,分析了它成功的原因以及對其他公司的借鑒意義。另外袁征還回答了 Zoom 的用戶定位、對比其他視訊平台其優勢等問題,並對未來工作模式進行探討。
從華人工程師到CEO的矽谷進階之路
WebEx的元老級工程師、思科獨當一面的工程副總裁,以及榮登美國最佳CEO榜首的首位華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角色是袁徵人生的三個縮影。
上世紀90年代,在聽到比爾蓋茨關於「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講後,袁征大受鼓舞。「互聯網開啟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你可以線上購書、使用電子郵箱。」他堅信互聯網就是未來,「當時我意識到網景和Yahoo所代表的互聯網很強大,並且在美國很流行。」他決定只身前往美國,抓住這次互聯網浪潮。
但他申請美國簽證的過程卻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1994年至1995年間,他先後被拒8次,「我把它當做我耐性的磨練。」他的申請終於在第九次通過了。
1997年,當時英語說得不好的袁征,靠著勤奮寫代碼進入了 WebEx 公司,成為其創始工程師之一。從工程師到副總裁,袁征在 WebEx 工作了14年。2007年,思科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WebEx。隨後,袁征升職為思科工程副總裁。在他的帶領下,思科旗下的網路會議供應商 WebEx 從最初的10名工程師發展到800多名,並將0收入增長提高到8億多美元。
對於多數矽谷的華人工程師來說,能走到這樣的位置已是「人生巔峰」。但他並不滿足於此,2011年他決定創業。當時40多名工程師跟隨他離職創辦 Zoom。
談及為何離開 WebEx, 袁征表示,當時 WebEx 的業務主要以展示 PPT 等內容為主,但用戶對視頻會議的畫面及聲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提供給用戶多個解決方案而非早前統一的解決方案。」袁征還觀察到,即便視訊市場上出現了諸如Facetime等軟體,但它們沒有為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他看到這個市場的機會——創建在雲基礎之上的視訊平台。
於是,袁征懷著創辦下一代 WebEx 的目標成立了 Zoom 視頻通訊公司。
除了時機成熟,Zoom 的出現還得益於袁征的兩重身份:他既是技術精英,也是管理經驗豐富的領導者。在矽谷開放的文化中,他向眾多優秀的企業家學習。「自我驅動力很重要,我不僅專註於編碼和成為工程師,而且我還努力鍛煉管理能力。」袁征解釋說,這就是他當初加入 WebEx 並一路成為工程副總裁的首要原因。
實際上,能在矽谷科技公司一路晉陞、做到領導職位的華人工程師並不多見。當問及他如何取得如此成就時,袁征表示,首先是美國科技公司開放透明的工作模式,其次是需要善於溝通和交流的能力。「當然,勤奮工作和樂於學習也很重要。」
創業始於愛情,但遠不止如此
追溯創辦 Zoom 的雛形,還和袁征上世紀80年代的經歷有關。那時還在讀大學的他,因為苦於與女友漫長的「異地戀」而萌生了開發遠程視頻軟體的想法。
Zoom成立之初,網路會議軟體市場競爭激烈,前有 WebEx 等巨頭開山,後有幾乎同時期出現的蘋果 Facetime 和谷歌Hangout。即便如此,Zoom 仍然成為「黑馬」脫穎而出。
當問到 Zoom 成功的關鍵時,袁征回答最多的是 「幸福」兩個字。「人生的目的應該是追求幸福,而持久的幸福感來源於為他人創造幸福。」他補充說, Zoom 公司的文化就是關懷員工和用戶,為他們帶來幸福。
除了強調文化上的獨特性,袁征還表示,Zoom 的團隊傾向於開放式交流、透明化和共享性,但貫穿其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另外,Zoom 更願意招募那些能和公司一同成長的人才。
在袁征被評為 Glassdoor 2018年度最佳CEO前,知名專業服務公司安永(Ernst&Young)還頒給他「2018年度企業家」的獎項。這些好評和榮譽,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 Zoom 企業文化。
如今,已經成為獨角獸的 Zoom 每年提供的視頻會議時長超 200 億分鐘,有1/3的美國財富500強公司和超90%的美國前200所大學是它的客戶。
關於 Zoom 的第一個付費用戶,袁征表示自己非常幸運。2012年,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找到 Zoom,希望 Zoom 能夠提供線上教學平台的解決方案。「當時正值各類線上教育項目的井噴期,我們最初的幾個重要客戶都來自與教育領域。」可以說,Zoom 率先抓住了一批高附加值的用戶,以教育行業為切口進入視頻會議軟體市場。
不難看出,Zoom 從一開始就將企業而非個人視作自己的目標用戶。談及原因,袁征表示,個人消費者市場的商業模式已經固定了。「需要為個體用戶提供免費的產品試用來『打廣告』,這就是這類市場採取的商業營銷策略。」他認為,相比個人用戶,商業會議以及知識工作者們對實時溝通協作的需求,才是「真」需求。
對於如何平衡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的需求,袁征表示 Zoom 針對這兩類客戶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即便我們更關注中小型公司,但我們也重視大型企業的需求。」比如大公司的視頻會議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袁征稱 Zoom 已經能完全消化這類要求。
雖然 Zoom 以視頻通訊功能見長,但它更加重視語音通話質量。「如果沒有聲音或聲音質量欠佳,那麼就沒人使用視訊了。」袁征說,所以我們會首先保證聲音的質量。「即便網路信號下降一半,Zoom 也能確保音頻流正常可用。」
另外在工作社交平台領域,Zoom 也有自己的發揮空間。美國的 Slack 和中國的釘釘更傾向於文字或語音通訊,但如果需要與客戶/同事更加實時地討論或展示軟體,這時就需要一個視訊平台。「因此在現代工作場景中,Zoom 可以提供這兩種軟體不同的差異化服務。」袁征說道。
未來的 Zoom 及視訊工作方式
視頻會議所代表的視訊,正成為現代流行的團隊協作方式。那麼未來,這種線上交流和辦公會成為主流趨勢嗎?
針對這個問題,袁征以「千禧一代」為例,他們成長於互聯網時代,相對於語音通訊更習慣於視頻通訊。「視訊將成為主流,這是好的趨勢。」袁征還預測另外一個趨勢:辦公場所的辦公室會越來越少,但會議室會越來越多。例如 Facebook 的辦公區空間就很開放、沒有明顯的辦公室,隨著會議室的增多,以雲支持為基礎的協作平台將會大展身手。
目前,Zoom 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商務領域。當被問及未來是否有計劃研發年輕版的 Zoom,用以滿足普通個人間的視訊需求,袁征表示,未來有這個可能,但不是現在的業務重點。「因為大企業用戶市場就擺在我們面前,它隱藏著更大的機會。」
自 Zoom 成立之初,它就將主要市場定位在英語國家。從各區域收入佔比來看,北美佔據90%左右,其餘主要來自英國和澳大利亞地區。但今年, Zoom 又新開拓了法國、德國和日本三個國家的市場。
敬佩的領導者和推薦的書
Facebook 的 CEO Mark Zuckerberg 和沃爾瑪前CEO Harold Lee Scott Jr. 是袁征最敬佩的企業家和領導者。其中,沃爾瑪前CEO對他影響頗深。「他啟蒙並塑造了我對於管理和領導能力的認識。」另外,他推薦 Bridgewater 創始人 Ray Dalio 寫的《原則》一書。
關於GGV996這檔節目
"GGV996"是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和投資分析師張睿(Zara Zhang)採訪中美創投領袖的英文博客,與SupChina合作出品。本節目每兩周更新一集,在各大播客平台均可收聽,海外用戶可在iTunes、Overcast、SoundCloud等APP里搜索」996",國內用戶可在36氪APP音頻頻道關注收聽《GGV996》。
※投資200億元 長安南京江寧新能源項目開工
※非法捕魚問題泛濫,「GFW」想用AI解決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