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瓷器中的麒麟文化
麒麟,作為一種傳說中的神獸,在中國的古文化中淵遠流長,麒麟屬於「仁獸」,代表祥瑞。
麒麟,鳳凰,龍,龜謂之「四靈」,從外貌特徵來看,麒麟是獅子頭,鹿的角,虎的眼睛,麋鹿的身體,龍鱗,牛尾(獅尾),虎背等,各朝代都有不一樣的特徵。麒麟在古代被認為是仁和祥瑞之兆。代表社會趨向於一定的安定,也反應了古人社會風貌的狀態。
傳說每當社會出現動蕩,國家趨於戰亂,社會祈求麒麟,而在歷史中每當社會動亂嚴重,麒麟在瓷器紋飾上出現的就越多越頻繁。
麒麟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文化,一種信仰,它屬於被創造的物種,麒麟的原型一說出現於唐宋時期,在唐宋時期國家繁榮昌盛,此時期有少量的長頸鹿被運往中國,而中國人並沒有見過這種動物,屬於外來物種,長頸鹿的脖子特別的長而得名。而在時代背景中,傳播的途徑並沒有現在的照相機,手機等等,都是屬於口頭相傳,以訛傳訛,傳著傳著就更誇大其詞,最終被神話了。而古代的傳播途徑一個是以訛傳訛,另一個是繪畫在,比如在瓷器上畫出來。
元青花麒麟特寫(圖片來自於館藏)
在瓷器紋飾中,如上圖,在元代瓷器上出現的麒麟的脖子就很長。
上圖為明永樂時期麒麟引鳳紋綬帶瓶(08年秋中嘉拍品)
明早期有延續元代的特徵,宣德出現脖子變短,畫風拘謹等特徵。
上圖為明宣德時期麒麟紋蓋罐(15年澳門中信拍品)
在瓷器上作畫已然是一種有效的傳播途徑,尤其在明代中期,史稱為「黑三代「,即正統,景泰,天順三朝。宣德之後,正統十四年,公園1449年,正統皇帝被瓦剌軍俘虜,史稱「土木之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一下)
正統被俘虜後,景泰上位,在一年後,正統被釋放,被景泰囚禁7年。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社會動蕩。國家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此時人們繪畫的神獸麒麟充分反映出了社會背景,表達了人民對於社會安定的嚮往。
上圖為明正統時期麒麟特徵。在這個時期瓷器紋飾上的麒麟出現的就比較多了(紋飾作為傳播充分反映了社會背景)
上圖為明代成化青花麒麟紋卧足碗
上圖為明代弘治時期麒麟特徵(16年某小拍)
上圖為明正德時期麒麟望月特徵
明代中後期,青花暈染嚴重,發散,寫意風格更明顯,麒麟望月也是明代特有的題材。麒麟屬「仁獸」,指太平盛世,安寧,望月代表跳頭期盼,明中晚期一直處於社會動蕩,麒麟望月應背景而生,表達了人們對於安定,美好的期盼與嚮往。
上圖為明嘉靖時期麒麟特徵(回青料)
上圖為萬曆時期麒麟特徵
骨瘦如柴
上圖為天啟時期麒麟特徵,整體上明中晚期都趨向於寫意,與明早期相比較有其意而無其神韻。
明末清初麒麟特徵
清順治芭蕉麒麟特徵(18年1月嘉德拍品)
芭蕉最初源自於商代的青銅器紋飾,在明末清初時期被大量運用在瓷器上,麒麟代表安定祥和,古言「太平盛世出麒麟「,而芭蕉的特徵是葉子很大,暗指家大業「葉」大,太平盛世的情況下人們的准求必然會再上一個台階。
上圖為清康熙麒麟送子青花罐,局部放大特徵
上圖為康熙翠毛藍麒麟送子(12年中都拍品)
清代的麒麟與之前的麒麟相比,更趨向於成熟成形,脖子短了,更加的靈動,富有生氣,康熙時期被廣泛運用於麒麟送子的紋飾結合。康熙時期國力強盛繁榮,社會嚮往多生子女,尤其是官宦之家和大財主,都希望有麒麟之才守護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以麒麟送子被廣泛大量運用在瓷器紋飾上。
上圖為清乾隆麒麟圖燈籠瓶(後兩圖為放大特寫)
來源於嘉德12年9月拍品
清中期延續了早期的風格,麒麟送子的題材繼續被大量使用在罐,瓶等器物上。
並且在大瓶上出現了麒麟望月,麒麟引風等題材。
晚清時期的麒麟送子
漸變衰弱的特徵明顯
民國時期也大量使用粉彩麒麟送子,此時的麒麟變得和藹可愛,少了靈氣,在沒有社會繁榮昌盛的前提下,麒麟也表示送不來子了。
我們耳熟能詳的麒麟,集多種特徵於一身,每個時代的麒麟都不同,繪畫反應的是古人要表達的意思以及傳遞的信息。麒麟作為祥瑞,仁獸的象徵。而我們通過每個麒麟的特徵的和題材結合能夠判斷分析出時代的背景和特徵,這給我們斷代上有很大的幫助和依據。
如今我們這個時代社會祥和安定,我們沒有經歷過動蕩不安我們是無法體會動蕩社會之苦。社會祥和安定來之不易,作者僅以此篇文章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祥和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麒麟」之才橫出,自然我們所有人的「麒麟」就越來越近。
掃一掃上方微信公眾號關注我們,我們不是每天都更新,但是更新的內容都希望給大家能有所收穫。
如果有建議的朋友們也希望在評論下方留言。
TAG:清雅瓷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