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如何理解「觸」?

《百法略說》:如何理解「觸」?

《百法略說》:如何理解「觸」?

文:心愚法師

關於「觸」的涵義,《瑜伽師地論》和《顯揚聖教論》里是這麼說的:

觸云何?謂三和合。又云:觸作何業?謂受想思所依為業。——《瑜伽師地論》卷三

觸者:謂三事和合分別為體,受依為業。如經說:有六觸身。又說:眼色為緣,能起眼識。如是三法,聚集合故,能有所觸。又說:觸為受緣。——《顯揚聖教論》卷一

三事就是根、境、識。這三個和合對所緣的境分別就是觸的體。這裡有個問題:觸有體嗎?根、境、識都是有體的東西,而觸是三個的和合就是假法,比如三個人,每個人都有體的,坐在一起「開會」,這個「開會」就沒有體。

然後呢,觸是後面幾個心所——受、想、思的所依,受、想、思這些心所都是要依著觸才能生起的,如果沒有觸,後面這些就起不來。這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前面一個倒下,後面一個壓一個的倒下,如果觸不生起作用,受、想、思是不能生起的。所以,作為受、想、思的所依,這是觸的次要功能,是業和用。而觸的主要功能(體)是讓根、境、識三者和合。

《百法略說》:如何理解「觸」?

窺基大師的注釋裡面說:

觸者,令心、心所觸境為性;想、受、思等所依為業。

這也很簡單,讓心和心所去緣境是觸最根本的作用,受、想、思以它為依是次要作用。

然後看看普光法師的說法:

既作意已,令其心王觸於前境,名之為觸。

這個觸就是跟著「作意」而繼續說的了。讓心王與作意牽引到的那個所緣境和合,就是觸。

再然後呢,看看義忠法師的註解:

云何為觸?觸謂「三和分別變異,令心心所觸境為性,受想思等所依為業。」違根境識更相隨順,故名「和合」;觸依彼生,令彼和合,故說為「彼」;三和合位皆有順生心所功能,說名「變異」;觸似彼起,故名「分別」。

「三和」是根境識三者和合;根、境、識三者和合都有順生心所的功能,叫「變異」;觸這個東西其實是個假的東西,根、境、識三個和合在一起好像就有一個東西生起了,這個東西叫「分別」,這個「分別」是觸的體。「觸似彼起」的「似」就是說它不是「真」的,就是好像有這個「觸」,實際上是根、境、識湊在一起了,似乎生起來一個觸,這就叫「分別」,這個「分別」就是觸的體。

「觸」和「三和」的關係是互為因果的:根、境、識三個東西「和合」就產生「觸」了,「觸」的產生也就是令這三者和合。從這個角度講,什麼叫觸?觸就是讓根、境、識這三者和合,一旦有觸這個心所產生,根、境、識這三者就和合了;從根、境、識三者的角度講,這三者一和合就產生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索達吉堪布開示《維摩詰經》12課講記
一群發好心出家年輕人內心的不安和飄蕩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