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癌症負擔報告:愛吃的人,最容易遭遇這5種癌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的腫瘤學子刊發布最新全球癌症負擔報告,結果顯示,2006~2016年這十年間,全球癌症病例又增加28%。癌症負擔在病例、死亡和傷殘調整壽命年等指標上都有所增加,在發病部位、性別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異質性。
近年來癌症研究有很多進展,但發病依然迅猛。僅2016年,全球就有1720萬癌症病例,導致890萬人死亡。具體來看,全球癌症發病呈三大特點:
1、男性比女性更易得癌
全球範圍內,一生中(0~79歲)的患癌幾率因性別有所差異,男性約1/3,女性約1/5。男性最常見的是前列腺癌,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佔40%;女性則是乳腺癌、結直腸癌和皮膚癌,也佔40%左右。
統計發現,絕大部分實體腫瘤,男性的發病率都高於女性,原因有二:其一,生理「先天不足」,男女的性染色體不同,激素水平差異大,女性癌症風險比男性低;其二,生活方式「後天不足」,男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如抽煙、酗酒,容易「引癌上身」。
2、40歲後易患常見癌
對於兒童(0~19歲)和青年(20~39歲),最常見的癌症及死亡原因是「非常見腫瘤」,如神經系統腫瘤、白血病等;到了中老年(39歲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等「常見腫瘤」高發,死亡率較高的是肺癌、腸癌和胃癌。
3、肺癌仍是頭號殺手
10年間,肺癌病例增加28%,在2016年奪去170萬條生命,是全球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此外,結直腸癌發病率增加34%,前列腺癌增長了40%。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有130個國家和地區的癌症發病率在增加,但同時有143個國家和地區的死亡率在下降。尤長宣認為,這與醫學的進步分不開。比如,肺癌整體治療水平提高了,生存時間有所延長;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水平提高,讓發病率增加了,但死亡率因為早期規範治療的增加而降低。
中國人最該警惕消化道癌
報告列出了威脅中國人的癌症,發病率前五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死亡率前五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
和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消化道腫瘤高發,且死亡率居高不下。我國是「肝病大國」「胃病大國」,主要與經濟狀況與飲食結構有關。醫心國際提醒大家,這9件傷胃事應該避免。
1、趁熱吃
中國人慣趁熱吃,長此以往,食道和胃的黏膜都會發生慢性損傷,引發癌變。此外,燒烤、火鍋等過燙食物也容易誘發消化道病變。
2、吃飯太快
如果進食過快、食物沒有煮爛、進食黏稠食物,極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
建議正餐吃飯時間至少20分鐘,每口飯盡量嚼爛嚼軟再咽。
3、暴飲暴食
胰腺在短時間內分泌大量消化液,導致胃脹不適,甚至是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嚴重者可導致胰腺癌。
4、纖維攝入不足
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防止便秘,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
大麥、豆類、胡蘿蔔、柑橘、燕麥等也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也能減緩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後血糖,降低膽固醇水平。
5、多人共餐
國人沒有分餐的習慣,一盤菜無數雙筷子夾來夾去,很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交叉感染。
約半數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歐美人由於習慣分餐制,所以該菌的感染率明顯低於中國人。聚會用餐時提倡使用公筷,從菜盤中撥出自己需要的分量。
6、過度飲酒
臨床觀察發現,1/3~1/2的胃癌患者有長期飲酒史,尤其以喝白酒為主。
酒精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黏膜被長期反覆刺激,不斷經歷損傷、修復、再損傷的過程,就會導致慢性炎症,最終為腫瘤發生埋下禍根。
但是,癌症也並不是不可以預防,目前國際上對於癌症的防治效果比較顯著的就是WT1 PLUS腫瘤疫苗,WT1 PLUS腫瘤疫苗並非直接殺死癌症細胞,而是極大的提高人體免疫活性等處理抗原能力,進而誘導出CTL細胞識別體內癌症細胞並加以殺滅,在根源上規避了惡性腫瘤複發襲擊的風險,以此保障身體健康。這種疫苗用於預防癌症的發生和防止複發是沒有問題的。
通過接種WT1等30餘種癌症抗原的方式,誘導免疫系統產生識別癌細胞的記憶T細胞。這種記憶T細胞對人體有一生免疫監控作用,並在發現癌症細胞時分化效應T細胞靶向攻擊癌細胞。且在2017年,獲得日本厚生省許可批文,證實對95%的癌症預防有效。截至今天,已經超過幾十萬預防及防複發的患者接受注射。
WT1 PLUS腫瘤疫苗可預防20+種癌症——
1、血液腫瘤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
骨髓異形成症候群(MDS)
多發性骨髓腫瘤(MM)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2、固體腫瘤
大腸直腸癌
腎臟癌
前列腺癌
卵巢癌
頭頸部扁平上皮癌
甲狀腺癌
肺癌
乳腺癌
胃癌
胰臟癌
子宮癌
惡性黑色腫瘤
惡性中皮腫瘤
軟骨部腫瘤
精巢性胚細胞性腫瘤
TAG:醫心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