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要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基礎性的、不賺錢的研究依靠大學和政府,能賺錢的研究交給企業!」7月18日,在第十五屆湖北·武漢台灣周系列活動「第二屆中部台資企業合作發展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田國強就創新驅動轉型與發展民營經濟在湖北發展驅動轉型中的作用做主題演講。
大陸與台灣的經濟差距大幅縮小
本次論壇在湖北經濟學院舉行。來自兩岸的學者、企業家為兩岸企業合作發展出謀劃策。
田國強「自帶學術網紅氣質」,講話數次引發現場掌聲。
「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一個很好的證據就是大陸與台灣發展落差的大幅縮小。」田國強說,上世紀90年代,他曾三次去台灣參加學術會議,最近又去過一次,感受到30年間兩岸的經濟實力消長明顯,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數據顯示,1993年台灣GDP相當於整個大陸的36.3%,但2017年這一數據已經降至4%。
田國強分析,大陸經濟突飛猛進有幾個節點,一個是1993年中國確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目標之後,另一個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還有一個是2008年世界經濟金融危機之後。
要素驅動應向創新驅動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勞動力、資本、土地、自然資源等要素驅動,成就顯而易見,但問題也冒出尖角。」田國強表示,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枯竭,資源產出率大大低於世界先進水平,資源的過度消耗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土地財政也空前膨脹。
「高質量發展靠要素驅動難以完成,需要向效率驅動轉變,最終向創新驅動轉變。」田國強說,「創新驅動要靠企業家精神、靠現代市場體系,民營經濟最具創新意識和創新力,企業家精神和創新驅動是市場競爭的結果。競爭導致企業利潤下降,導致企業有動力去創新,且要生存還不得不去創新。」
他認為,這個過程中,各級政府應扮演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角色,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方面強鏈補鏈,與市場的關係不要越位和錯位。
發揮民營經濟在湖北發展驅動轉型中的作用
田國強有多重身份,美國德州A&M大學講席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如今,他又多了一個身份——湖北經濟學院財經高等研究院院長,他還正在申請成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
「今年4月習總書記視察湖北,並將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湖北召開,體現了對湖北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所應發揮的重要作用的認可,湖北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他認為湖北當前經濟活力尚不足,歸根結底是驅動轉型的滯後,民營經濟發展不足。湖北需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人才環境,政府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上思想更解放一些、力度更大一些、想法更多一些,廣聚海內外民營企業家來楚發展,促進楚商商幫振興崛起。
長江日報記者黃琪 見習記者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