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當代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一帶一路」建設企業跨文化合作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哈薩克能源輸出簡析其外交政策發展》《關於在中國青少年中推廣「一帶一路」旅遊的調研》……翻開這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的《「一帶一路」與我們的未來》中英對照文集,很難想到這部著作竟出自12名中學生之手。

「我們關注『一帶一路』建設,投身『一帶一路』研學,希望以青少年視角提出問題並努力尋解。」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們經過一年多時間,從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對「一帶一路」進行研究,日前已經結題。

「新時代青少年既要博學古今,又要心懷天下。該課題不僅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創新,更培養了青少年積极參与國家建設的家國情懷。」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表示。

研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教育應讓學生廣泛地接觸生活、參與實踐、了解社會。「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案,青少年作為全球未來建設的主力軍,理應參與其中。

2017年初,「『一帶一路』與我們的未來」課題在人大附中正式立項,課題組成員主要為人大附中高二年級學生。課題成立後,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放調查問卷、實地深度訪談等方式進行研學。

學生李續雙研究企業跨文化合作,她積極收集資料、閱讀文獻,到「走出去」的中國鐵建和中國中車等央企實地調研,對相關專家以及海外經歷豐富的建設者進行訪談。每次寫稿她都要請導師和相關專家審閱,也常常為一個案例苦苦思索。

經過近5個月的研學,有些同學的研究已初步成文。2017年5月,課題組舉行了中期彙報會。在聽取同學們彙報後,來自國內外高校和相關機構的學者專家進行了評估,並提出許多可行性意見。

「在研學過程中,同學們聆聽『一帶一路』參與者的故事,感受他們的艱辛,分享他們的喜悅,培養了從全球視角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人大附中團委書記劉煒說:「從最初的嘗試接觸到後來的深度參與,學生們的綜合素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些孩子也因此做出了未來大學時期的專業考慮。」

擔當:以民族復興、人類進步為己任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課題開題時,這句話被人大附中人文實驗班班主任佟世祥反覆提及。

說到課題的緣起,還要回到佟世祥在高中語文課上布置的作文《中華富強論》。李續雙在作文中認為「中華富強之道,在於開放」。結合之前她在課堂上學習的「一帶一路」倡議,李續雙和幾位同學商量,要深入研究「一帶一路」倡議傳達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以及「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於是「『一帶一路』與我們的未來」這一課題就誕生了。

「這是迄今為止,研究『一帶一路』問題最年輕的課題組。」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說:「雖然由於閱歷、知識、思維、表達等原因,論文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關鍵是,十幾名青年學子自發地共同學習、認真思考、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課題,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進取和擔當。」

「這些學生的論文,令人由衷感嘆:中國少年出手不凡。」傳播學者趙月枝認為,這樣的研學,是當代中國青少年「立志做大事」的生動實踐。

「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新一代中國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翟小寧說:「希望同學們秉持理想,繼續努力學習,以這項課題的結題為起點,以走出中學校門繼續深造為起點,繼續關注國家的發展,繼續以『一帶一路』課題的延伸研究作為關心社會、關心國家、關心世界未來的重要方式。」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9日 08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投身暑期社會實踐,做建設美麗中國的行動者
中國首部人工智慧科技電影將開拍 創新「青春 智能」模式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