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小山村,農民常挖出銅器,考古隊趕到:下面埋著劉邦兒子墓
導讀:在山東省臨沂市有一個名叫窩托村的小山村,在村子南邊有一座巨大的封土堆,村中古老相傳,下面埋葬的是戰國時期齊國駙馬淳于髡。197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考古隊對墓葬進行了發掘,卻有了意外的發現……
根據明朝嘉靖年間的《青州府志》記載,窩托村原名窩鋪村,2000多年前,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駙馬淳于髡死後,在村南修建巨大的陵墓,當時的民工在陵墓的北面搭建大量的窩棚居住,等到墓修建完成之後,很多人便在此定居下來,所以起名窩鋪村。到了清朝是改名為窩托庄,沿用至今。現在村民口中將村南的大墓稱為「駙馬墳」。
1978年,窩托庄村北的膠濟鐵路施工需要大量的土方,人們想到了不遠處高大的駙馬墳,在徵得村幹部同意後,鐵路部門召集了大批的民工到封土堆取土。曾參與挖掘駙馬墳的村民回憶說:
挖掘是從大土堆的西北角開始的,沒有機械幫忙完全依靠人工的鎬刨掀除,當時在工地干一天活,生產隊給記十個工分,所以大家幹活還算積極。開挖幾天之後,就有工人挖出一個陶罐,不過沒有引起注意,就隨意丟在了一旁。直到有工人挖出了銅器,人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刻上報給了文物部門。
考古隊趕到之後,對封土堆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調查,確定這是一座大型古代墓葬,主墓室為長方型,豎穴為「中」字型,墓室深約17~20米。在隨後的兩年中,考古隊清理了古墓四周的5座陪葬坑,包括殉狗坑、車馬坑、武器坑、器物坑等,僅僅是陪葬坑,就出土了超過一萬件文物,其中珍貴的青銅器有6751件。
墓中出土的一件龍紋矩形銅鏡,長115.1厘米,寬57.5厘米,重56.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銅鏡。200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窩托村出土的青銅方鏡位列其中,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據知情村民透露說,古墓的東北角還有一個巨大的陪葬坑,但由於種種原因,考古隊並沒有發覺,現在很多村民還惦記之後那可陪葬坑。就在村民等待考古隊繼續挖掘陪葬坑和主墓室的時候,1983年,考古隊突然接到命令,要求停止發掘,並對古墓封土進行回填。
考古隊員解釋說,通過對發掘陪葬坑的研究,大家一致認為這座大墓不是淳于髡的墓,而是一座西漢初年的墓。根據墓葬的形制、規模以及陪葬坑中出土文物的珍惜程度,專家確定這座大墓應該是西漢時期某一任齊王的陵墓。根據國家不主動發掘帝王陵的法規,才被迫停止了發掘工作。
根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將劉姓子弟封為諸侯王,前往全國各地。劉邦的長子劉肥被封為齊王,是眾多諸侯王中勢力最大的,齊國的都城就在臨淄。
考古專家介紹說:齊國在西漢初年國力強盛,經常使用天子之禮,窩托村漢墓封土歷經兩千年風雨侵蝕,仍然有24米之高,直徑超過250米,是諸侯王級別的陵墓無疑。在陵墓的陪葬坑中,發現了大量的秦朝宮廷遺物,說明墓主人曾久居長安,通過這些因素,考古專家初步判定,這座墓的墓主人就是第一代齊王劉肥。
參考資料:《山東齊王墓考古發掘報告》、《青州府志》、《史記》
※明朝十三陵中,除了十三位皇帝之外,還埋葬著一位普通的老頭
※朱元璋兒子墓被盜墓賊炸9次,考古隊趕到:抱著兩個瓶子說值5億
TAG:國史講官 |